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西安市越剧团副团长许瑞春老师逝世,享年101岁
时间:2022-09-13 13:25:37 阅读: 次 作者:钟冶平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西安市越剧团副团长许瑞春老师于2022年9月10日19点3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101岁。
许瑞春,浙江嵊州人,1922年1月出生。1933年入嵊县黄泽文明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演出于上海老闸大戏院。1946年初在上海自组瑞春越剧团,与金雅楼(小生)、李慧琴(花旦)等合作演出于金门戏院。1947年3月起,在少卿剧团与筱少卿、魏凤娟等合作演出于虹口戏院。1948年5月起,先后与尹树春、张茵和邢月芳、王素琴合作演出于同孚戏院。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9月,加入陆锦花领衔的少壮越剧团任头肩老生,演出于国泰戏院。1950年6月,在文宣越剧团与李艳芳、余彩琴等合作演出于丽都花园。10月,在文化越剧团,与李艳芳、薛莺、陈佩君等合作演出于宁波戏院。1951年参加新新越剧团为头肩老生,兼任副团长。
1956年1月随团支援到西安市,为西安市越剧团副团长。她最著名的拿手戏为《秦香莲》,前饰王延龄,后扮包公。该剧在上海永安等剧场连续演出一年半,场场满座,其纯熟老到的表演被观众美称为“活包公”。她参加主演的古装戏《万花楼》和现代戏《家》均被观众看好,演出满座三个月以上。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屈原》一剧中的靳尚大夫获表演三等奖。在西安市越剧团时期,她扮演的《红梅记》中的贾似道、《状元打更》中的王丞相演技成熟,受到越剧界的好评。1956年在陕西省参加西北五省戏曲会演,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祝公远获表演一等奖。1964年在西安市现代戏汇演中,她主演《杨立贝》获演出一等奖。
许瑞春,浙江嵊州人,1922年1月出生。1933年入嵊县黄泽文明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演出于上海老闸大戏院。1946年初在上海自组瑞春越剧团,与金雅楼(小生)、李慧琴(花旦)等合作演出于金门戏院。1947年3月起,在少卿剧团与筱少卿、魏凤娟等合作演出于虹口戏院。1948年5月起,先后与尹树春、张茵和邢月芳、王素琴合作演出于同孚戏院。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9月,加入陆锦花领衔的少壮越剧团任头肩老生,演出于国泰戏院。1950年6月,在文宣越剧团与李艳芳、余彩琴等合作演出于丽都花园。10月,在文化越剧团,与李艳芳、薛莺、陈佩君等合作演出于宁波戏院。1951年参加新新越剧团为头肩老生,兼任副团长。
1956年1月随团支援到西安市,为西安市越剧团副团长。她最著名的拿手戏为《秦香莲》,前饰王延龄,后扮包公。该剧在上海永安等剧场连续演出一年半,场场满座,其纯熟老到的表演被观众美称为“活包公”。她参加主演的古装戏《万花楼》和现代戏《家》均被观众看好,演出满座三个月以上。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饰演《屈原》一剧中的靳尚大夫获表演三等奖。在西安市越剧团时期,她扮演的《红梅记》中的贾似道、《状元打更》中的王丞相演技成熟,受到越剧界的好评。1956年在陕西省参加西北五省戏曲会演,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祝公远获表演一等奖。1964年在西安市现代戏汇演中,她主演《杨立贝》获演出一等奖。

寻访许瑞春老师
2017年10月,越剧史学家、国家一级导演钟冶平前往西安特地拜访许瑞春老师,并做了口述采访,留下了珍贵的视频、图文资料。谨以此篇采访后记,深切缅怀许瑞春老师。
见到许瑞春老师,喜出望外
2017年10月初,在决定去陕北梁家河的那个瞬间,我脑子里突然跳出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越剧团,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剧团已经不存在了,但我非常想了解一些老艺术家的情况。于是我打通了在西安陕西省航空局工作的表弟五子的电话,托他打听主要演员高剑琳和许瑞春两位老师的信息。五子是个很会办事的人,很快就给了我情况反馈,高剑琳老师已经去世,许瑞春老师健在。听到这个消息,即为高剑琳老师悲哀,也为许瑞春老师高兴。1982年西安越剧团回越剧故乡时,在杭州胜利剧院演出《状元打更》,我去联系舞台录像事宜,接待我的就是高剑琳老师。高老师是杭州人,与我交谈时说的杭州话在我听来,和我们说的有些不一样,发音感觉蛮老派的。1952年高剑琳老师加入新新越剧团,担纲头牌主演兼任团长。在上海永安剧场主演了《秦香莲》《万花楼》《家》等剧目,名噪一时。1956年1月,和许瑞春老师率团支援西安,任西安越剧团团长,主演《红梅记》《状元打更》《琼宫恋》《唐太宗》《阿培仲麻侣》等一大批剧目。那一天,许瑞春老师去杭州市文化局办事,遗憾没有见到。晚上,她们的演出观众反应强烈,我感到这个团的演员非常给力,一副向越剧故乡人民好好汇报的架势。在后台化妆间里,我看到了正在卸妆的许老师,大家互相致意。一晃35年过去了,我多么希望再见一见这些越剧界的老前辈啊。越接近西安古城,这种心情越是迫切。
抵达西安的第二天上午,我就迫不及待请五子带我立即去拜访许瑞春老师。五子事先和许老师取得了联系,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陕西省体育局宿舍。许老师在这个大院知名度很高,保安听说我们从浙江到西安看望许老师,破例让我们汽车停在院子里。这是一幢高层建筑,许老师的家在29层。五子找到许老师家,一位阿姨出来开门。许老师正卧床休息,听说家乡有人来,她一骨碌地爬了起来,一口的嵊县土话令我感到非常亲切。见到许老师,我和五子都感到十分惊讶。她身穿一件红色毛线衣,耳不聋、眼不花,根本看不出今年已经95岁了。因为我马上要到延安去,于是与许老师约定,从陕北回来即来家采访,许老师满口答应了。
2017年10月,越剧史学家、国家一级导演钟冶平前往西安特地拜访许瑞春老师,并做了口述采访,留下了珍贵的视频、图文资料。谨以此篇采访后记,深切缅怀许瑞春老师。
见到许瑞春老师,喜出望外
2017年10月初,在决定去陕北梁家河的那个瞬间,我脑子里突然跳出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安越剧团,虽然早就知道这个剧团已经不存在了,但我非常想了解一些老艺术家的情况。于是我打通了在西安陕西省航空局工作的表弟五子的电话,托他打听主要演员高剑琳和许瑞春两位老师的信息。五子是个很会办事的人,很快就给了我情况反馈,高剑琳老师已经去世,许瑞春老师健在。听到这个消息,即为高剑琳老师悲哀,也为许瑞春老师高兴。1982年西安越剧团回越剧故乡时,在杭州胜利剧院演出《状元打更》,我去联系舞台录像事宜,接待我的就是高剑琳老师。高老师是杭州人,与我交谈时说的杭州话在我听来,和我们说的有些不一样,发音感觉蛮老派的。1952年高剑琳老师加入新新越剧团,担纲头牌主演兼任团长。在上海永安剧场主演了《秦香莲》《万花楼》《家》等剧目,名噪一时。1956年1月,和许瑞春老师率团支援西安,任西安越剧团团长,主演《红梅记》《状元打更》《琼宫恋》《唐太宗》《阿培仲麻侣》等一大批剧目。那一天,许瑞春老师去杭州市文化局办事,遗憾没有见到。晚上,她们的演出观众反应强烈,我感到这个团的演员非常给力,一副向越剧故乡人民好好汇报的架势。在后台化妆间里,我看到了正在卸妆的许老师,大家互相致意。一晃35年过去了,我多么希望再见一见这些越剧界的老前辈啊。越接近西安古城,这种心情越是迫切。
抵达西安的第二天上午,我就迫不及待请五子带我立即去拜访许瑞春老师。五子事先和许老师取得了联系,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陕西省体育局宿舍。许老师在这个大院知名度很高,保安听说我们从浙江到西安看望许老师,破例让我们汽车停在院子里。这是一幢高层建筑,许老师的家在29层。五子找到许老师家,一位阿姨出来开门。许老师正卧床休息,听说家乡有人来,她一骨碌地爬了起来,一口的嵊县土话令我感到非常亲切。见到许老师,我和五子都感到十分惊讶。她身穿一件红色毛线衣,耳不聋、眼不花,根本看不出今年已经95岁了。因为我马上要到延安去,于是与许老师约定,从陕北回来即来家采访,许老师满口答应了。

结束了在延安的活动,我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西安。和许老师面对面地坐着,听着她的娓娓道来过去的往事。许瑞春老师1922年1月出生在浙江嵊县,家在黄泽后枣园。父亲在村里地主家当长工,母亲在路边摆一个茶水摊,父亲经常去喝水,就这样与母亲认识了。因为家里穷,1933年才11岁的许老师入黄泽“文明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开始科班的师父看她穿得邋里邋遢的,不肯要这个艺徒,后来许老师的舅舅托了关系才进了科班。教戏师父是魏学全,艺徒有许瑞春、任伯棠,章丹桂,任鸿飞等,一共20多个农村女孩子。 每天早晨5点就起来练习拿大顶,头朝下,脚朝上,以一枝香计时,面孔都涨得发紫了。武戏师父杨宗保对她的训练非常严格。许老师自己也很刻苦,师父喜欢教她。许老师的武功基础打得扎实,能够从两张桌子加一把椅子的高度上翻下来。
结束了在延安的活动,我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西安。和许老师面对面地坐着,听着她的娓娓道来过去的往事。许瑞春老师1922年1月出生在浙江嵊县,家在黄泽后枣园。父亲在村里地主家当长工,母亲在路边摆一个茶水摊,父亲经常去喝水,就这样与母亲认识了。因为家里穷,1933年才11岁的许老师入黄泽“文明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开始科班的师父看她穿得邋里邋遢的,不肯要这个艺徒,后来许老师的舅舅托了关系才进了科班。教戏师父是魏学全,艺徒有许瑞春、任伯棠,章丹桂,任鸿飞等,一共20多个农村女孩子。 每天早晨5点就起来练习拿大顶,头朝下,脚朝上,以一枝香计时,面孔都涨得发紫了。武戏师父杨宗保对她的训练非常严格。许老师自己也很刻苦,师父喜欢教她。许老师的武功基础打得扎实,能够从两张桌子加一把椅子的高度上翻下来。
由于年轻时身体的底子打得好,所以这也许就是许老师长寿的秘诀吧。科班启蒙戏是《四香缘》,武戏是《铁公鸡》,出科后帮助师父白干三年。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演出于上海老闸大戏院。竺素娥是黄泽后山村人,越剧名伶。1932年底,竺素娥与出科越新舞台的花旦孙妙凤合作,组班为素凤舞台。她们废弃了老板制,采用与前台老板合股拆账的经营方式,在界内有一些名气。许老师加盟素凤舞台后,每个月薪水20块大洋。在上海演出时,父亲曾经来看望过。“八一三”战事爆发,戏班子经宁波返回嵊县避乱,许老师也回到了家乡,后来到沈家门一带演出。1946年初,许老师在上海自组成立瑞春剧团,与小生金雅楼、花旦李慧琴等人,合作演出于金门戏院。1947年3月,在少卿剧团与筱少卿、魏凤娟等合作演出于虹口戏院。1948年5月起,许老师先后与尹树春、张茵和邢月芳、王素琴合作演出于同孚戏院。1949年7月,许老师和许多越剧名伶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的学习。9月,许老师加入陆锦花领衔的少壮越剧团任头肩老生,演出于国泰戏院。1950年6月,许老师在文宣越剧团与李艳芳、余彩琴等合作演出于丽都花园。10月,许老师在文化越剧团与李艳芳、薛莺、陈佩君等合作演出于宁波戏院。1951年,许老师参加新新越剧团为头肩老生,兼任副团长。1954年,许老师参加了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尹桂芳老师主演的《屈原》中扮演靳尚大夫,荣获表演三等奖。1955年,许老师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结束了在延安的活动,我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西安。和许老师面对面地坐着,听着她的娓娓道来过去的往事。许瑞春老师1922年1月出生在浙江嵊县,家在黄泽后枣园。父亲在村里地主家当长工,母亲在路边摆一个茶水摊,父亲经常去喝水,就这样与母亲认识了。因为家里穷,1933年才11岁的许老师入黄泽“文明舞台”科班学戏,工老生。开始科班的师父看她穿得邋里邋遢的,不肯要这个艺徒,后来许老师的舅舅托了关系才进了科班。教戏师父是魏学全,艺徒有许瑞春、任伯棠,章丹桂,任鸿飞等,一共20多个农村女孩子。 每天早晨5点就起来练习拿大顶,头朝下,脚朝上,以一枝香计时,面孔都涨得发紫了。武戏师父杨宗保对她的训练非常严格。许老师自己也很刻苦,师父喜欢教她。许老师的武功基础打得扎实,能够从两张桌子加一把椅子的高度上翻下来。
由于年轻时身体的底子打得好,所以这也许就是许老师长寿的秘诀吧。科班启蒙戏是《四香缘》,武戏是《铁公鸡》,出科后帮助师父白干三年。1937年5月,随竺素娥、孙妙凤为首的素凤舞台,演出于上海老闸大戏院。竺素娥是黄泽后山村人,越剧名伶。1932年底,竺素娥与出科越新舞台的花旦孙妙凤合作,组班为素凤舞台。她们废弃了老板制,采用与前台老板合股拆账的经营方式,在界内有一些名气。许老师加盟素凤舞台后,每个月薪水20块大洋。在上海演出时,父亲曾经来看望过。“八一三”战事爆发,戏班子经宁波返回嵊县避乱,许老师也回到了家乡,后来到沈家门一带演出。1946年初,许老师在上海自组成立瑞春剧团,与小生金雅楼、花旦李慧琴等人,合作演出于金门戏院。1947年3月,在少卿剧团与筱少卿、魏凤娟等合作演出于虹口戏院。1948年5月起,许老师先后与尹树春、张茵和邢月芳、王素琴合作演出于同孚戏院。1949年7月,许老师和许多越剧名伶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的学习。9月,许老师加入陆锦花领衔的少壮越剧团任头肩老生,演出于国泰戏院。1950年6月,许老师在文宣越剧团与李艳芳、余彩琴等合作演出于丽都花园。10月,许老师在文化越剧团与李艳芳、薛莺、陈佩君等合作演出于宁波戏院。1951年,许老师参加新新越剧团为头肩老生,兼任副团长。1954年,许老师参加了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尹桂芳老师主演的《屈原》中扮演靳尚大夫,荣获表演三等奖。1955年,许老师任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1956年1月,为了支援内地社会主义建设,也为了分流上海过多的剧团,上海新新越剧团响应党的号召赴陕西,成为西安市越剧团,演职人员一共有80多人,许老师任西安越剧团副团长。当时离开上海时,大家都怀有一种光荣感,一种自豪感,我们去艰苦的地方支援内地建设。火车在路上走了两天两夜,为了节约团里开支,有的同志就睡在火车车厢的地板上。到了西安后没有大米饭吃了,大家对吃面食感到有些不习惯,个别人开始有些后悔了,说不该把户口迁到西安来。剧团在西安第一次演出时,许老师望了一下观众席,只坐着6个观众,大家的心一下子都凉了。许老师说,我们一直做安抚工作,使大家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现在六十年过去了,大家爱上了这里,已经变成西安人了。
许老师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著名的拿手戏是《秦香莲》,先是扮演王延龄,后扮演包公,在圈内成为一绝。当年这个戏在上海永安等剧场连续演出一年半,场场满座,其纯熟老道的表演被观众称为“活包公”。她参加主演的古装戏《万花楼》和现代戏《家》,均被观众看好,演出满座三个月以上,巴金先生还亲自到剧院看戏,给予了热情鼓励。在西安市越剧团时期,她在《红梅记》中扮演贾似道,在《状元打更》中扮演王丞相,由于演技成熟,受到越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1956年,许老师参加了西北五省戏曲会演。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演祝公远,荣获表演一等奖。许老师还带领剧团送戏到三线大企业,如庆安公司和西电公司,演员们化好妆后自己乘公共汽车去,乐队和舞美道具用三轮车运输。1964年在西安市现代戏汇演中,许老师主演的《杨立贝》荣获演出一等奖。1956年,许老师被评为陕西省及西安市先进工作者。1976年出席陕西省文化系统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83年评为西安市三八红旗手。1957年至1966年任西安市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78年至1987年任西安市六、七届政协常委。虽然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但许老师一直坚持在舞台上演出,一直到退休。言谈之中,许老师感到无比遗憾的,就是剧团已经解散了,她也没有精力继续把越剧在西北进行到底了。
不知不觉和许老师交谈了一个上午。对于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遇,许老师一笑了之后说,剧团在运动中解散了,她也被批斗戴过高帽。一个和她关系不错的乐队打鼓师傅,为了表示和她划清界限,大热天让她站在一把椅子上晒太阳,一种变相体罚。后来那个人非常内疚,现在也已经去世了。说到这里,许老师哈哈大笑起来。在采访结束时,许老师清唱了《秦香莲》中包公的唱段,依然还是中气十足。中午时分,许老师雇来的小艾阿姨居然不会烧饭,我表弟五子到街上买来羊肉夹馍和面条,我烧了一碗紫菜鸡蛋汤,和许老师共进午餐,许老师连口称赞“紫菜鸡蛋汤”好喝。退休后的许老师基本在家,有时隔壁邻居来家打麻将,倒也自由自在。她的爱人原来在陕西省航空学校工作,已经过世多年了。听照顾她的阿姨小艾说,叔叔原来是飞行员出身。许老师膝下没有子女,现在就是和小艾一起生活。许老师退休工资一个月6000元,付给阿姨每个月2800元,生活并不宽裕。许老师对物质追求看得十分淡泊,她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另外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在和许老师告别时,我祝愿她健康长寿,多多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以后有机会再去看望她,越剧是不应该忘记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许老师要我带给家乡人民一句话:“嵊县的父老乡亲们,我想念你们,我很想念你们啊。”听到老人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紧紧地拥抱着许老师,久久都不愿放开。
许老师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著名的拿手戏是《秦香莲》,先是扮演王延龄,后扮演包公,在圈内成为一绝。当年这个戏在上海永安等剧场连续演出一年半,场场满座,其纯熟老道的表演被观众称为“活包公”。她参加主演的古装戏《万花楼》和现代戏《家》,均被观众看好,演出满座三个月以上,巴金先生还亲自到剧院看戏,给予了热情鼓励。在西安市越剧团时期,她在《红梅记》中扮演贾似道,在《状元打更》中扮演王丞相,由于演技成熟,受到越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1956年,许老师参加了西北五省戏曲会演。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演祝公远,荣获表演一等奖。许老师还带领剧团送戏到三线大企业,如庆安公司和西电公司,演员们化好妆后自己乘公共汽车去,乐队和舞美道具用三轮车运输。1964年在西安市现代戏汇演中,许老师主演的《杨立贝》荣获演出一等奖。1956年,许老师被评为陕西省及西安市先进工作者。1976年出席陕西省文化系统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83年评为西安市三八红旗手。1957年至1966年任西安市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78年至1987年任西安市六、七届政协常委。虽然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但许老师一直坚持在舞台上演出,一直到退休。言谈之中,许老师感到无比遗憾的,就是剧团已经解散了,她也没有精力继续把越剧在西北进行到底了。
不知不觉和许老师交谈了一个上午。对于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遇,许老师一笑了之后说,剧团在运动中解散了,她也被批斗戴过高帽。一个和她关系不错的乐队打鼓师傅,为了表示和她划清界限,大热天让她站在一把椅子上晒太阳,一种变相体罚。后来那个人非常内疚,现在也已经去世了。说到这里,许老师哈哈大笑起来。在采访结束时,许老师清唱了《秦香莲》中包公的唱段,依然还是中气十足。中午时分,许老师雇来的小艾阿姨居然不会烧饭,我表弟五子到街上买来羊肉夹馍和面条,我烧了一碗紫菜鸡蛋汤,和许老师共进午餐,许老师连口称赞“紫菜鸡蛋汤”好喝。退休后的许老师基本在家,有时隔壁邻居来家打麻将,倒也自由自在。她的爱人原来在陕西省航空学校工作,已经过世多年了。听照顾她的阿姨小艾说,叔叔原来是飞行员出身。许老师膝下没有子女,现在就是和小艾一起生活。许老师退休工资一个月6000元,付给阿姨每个月2800元,生活并不宽裕。许老师对物质追求看得十分淡泊,她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另外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在和许老师告别时,我祝愿她健康长寿,多多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以后有机会再去看望她,越剧是不应该忘记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许老师要我带给家乡人民一句话:“嵊县的父老乡亲们,我想念你们,我很想念你们啊。”听到老人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紧紧地拥抱着许老师,久久都不愿放开。
猜你喜欢
《碧玉簪》作为越剧经典剧目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真挚动人的情感深受观众喜爱。...
2025年2月22日、23日杭州越剧院携手一众名家联袂演绎《鹿鼎记》《盘夫索夫》现场乐队鼓乐铿锵邀您赏沁润心灵的越剧盛宴。...
本次演出演员阵容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三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和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芳、李霄雯,优秀青年演员陈丽君、张亚洲轮流饰演梁山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章益清,国家一级演员徐叶娜,优秀青年演员李云霄、何青青轮流饰演祝英台;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董柯娣,优秀青年演员金佳妮轮流饰演祝员外;国家一级演员洪瑛饰演师母,名家荟萃,轮番登场。...
虹金村的临时戏台前人声鼎沸,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好戏开场。率先登场的《盘夫》,演员们一亮相,那精美的扮相就吸引了众人目光。通过演员们丝丝入扣的表演,一句句经典唱词,在空气中回荡,台下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段曲折的故事之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或揪心,或欣喜。紧接着的《闯宫》《寄闺》《书房会》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细腻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沉浸在越剧独特的抒情氛围里。...
2025年1月1日晚,福建芳华越剧院开展新年折子戏专场演出,特邀国家一级作曲、杭州越剧院创作室主任李燕华,国家一级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师、福建省戏剧家协会舞台美术分会会长宋史强,国家一级导演、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书记、省剧协副主席金爱珠,国家二级作曲、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创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国,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福建艺术》编辑部主任黄文娟担任评委,考核我院演职员业务水平。...
《五女拜寿》是“小百花”绕不开的里程碑,更是“小百花”的立团之作。每一位入团的年轻演员都要从《五女拜寿》演起,一部经典之作得以代代流传。“19小百花班”也不例外,此次青春版《五女拜寿》的复排与演出,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浙百团越剧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一次生动实践。...
为发扬富阳越剧团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现场还举行了拜师收徒仪式。随后,《富春长歌》的故事就拉开了序幕。...
12月20日,由南京市越剧团带来的2024年度南京市文艺精品公益演出《越剧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上演。
《莫愁女·游湖》
莫 愁 — 佘 颖...
《莫愁女·游湖》
莫 愁 — 佘 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