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剧《革命何须怕断头》曾荣获2022年“戏剧中国”首届全国小戏小品优秀作品,演出视频被中宣部学习强国总平台登载。讲述的是革命先烈、德安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杨超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感人故事。...
-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创排大型评剧现代剧《骄杨》,颂扬革命英烈杨开慧同志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高尚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用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表达评剧工作者对党的无限挚爱之情。...
-
评剧《走过暴风骤雨》由国家一级编剧、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费守疆根据周立波先生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部分情节重新创作,由国家一级导演、文华导演奖获得者王景耀担任导演。...
-
曹妃甸评剧发展促进会、滦南县“冀东文艺三枝花”研究保护中心、青县百花评剧团、江西德安县文旅局、长春市元明影音艺术有限公司评剧团进行了首场交流演出,内容包括新编现代小戏《滨海兰香》、新编现代小戏《树叶训令》、新编现代小戏《革命何须怕断头》、传统折子戏《花为媒》选场和新编现代小戏《平山谣》等。民间班社交流演出将持续至9月16日,共有来自京、津、冀、黑、吉、辽、蒙、赣8个省份20个民间班社参与演出。...
-
评剧《母亲》通过一个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故事,以小见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意义深刻。全剧极少道白,以唱词来推动剧情发展和刻画人物,强化了歌舞化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浪漫主义诗剧。...
-
高冬晖,主攻女小生 唐山市评剧优秀青年演员,洪派再传弟子,中共党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师承评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张俊玲,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分别在2018年,2021年全国评剧专业院团青年演员电视展演中获“评剧新星”荣誉称号;2023年第六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二等奖...
-
《秦香莲》是一出结构完整,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传统剧目,剧中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历来被广大戏迷津津乐道。在本次演出中,中心秉承尊重传统、尊重原作的原则进行复排,向传统致敬、向经典致敬。...
-
8月11日晚,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乌兰牧骑演出的评剧《花为媒》在朝阳市第二十一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惊艳亮相。...
-
《金娥》改编自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恩师花淑兰创演的《半把剪刀》。《金娥》以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视角重新创作,希望在原作基础上深入思想性:聪慧勤谨的民女金娥无钱葬母,插草卖身,得曹府老夫人垂怜入府。少爷曹锦堂贪恋美色,强占金娥假许成婚。...
-
因不可抗力,我院原定于8月4日19:30在雄安新区蓉城体育馆演出评剧《母亲》,现改为8月18日19:30演出,演出地点和剧目不变。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
7月28日、29日沈阳评剧院,评剧花派优秀传人吴丹阳、评剧韩派亲传弟子周丹就将分别携花派经典剧目《茶瓶计》和韩派经典剧目《凤还巢》登陆中国大戏院与您不见不散!...
-
评剧《赵锦棠》源自传统剧目《朱痕记》。由著名剧作家梁波操刀改编、在旧有框架下,重点保留了“牧羊山”和“哭坟”两折的精华部分,紧扣真情大爱的主题,新作巧妙地从赵锦棠左手上的朱砂痣切入,自然导引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主线,别具匠心地进行了主旨的转化。...
-
评剧《再启航》讲述老支书程家和因年龄原因,要从支书的位置退下来。当了四十年的村支书,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对群众那份忠诚和热爱更是难于割舍。...
-
该剧于2022年1月份启动,进入剧本创作阶段,5月初完成剧本初稿,随后编剧与导演共同对剧本进行修改,七易其稿于9月初形成排演本并确定演员角色安排。同时,音乐唱腔、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各项创作工作有序展开。...
-
2月24日、25日,中国评剧院一行80余人将在石家庄大剧院演出《花为媒》《刘巧儿》。评剧经典《花为媒》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该剧讲述了一段欢喜爱情。...
-
2月15日,小站文化中心“南麒麟”系列演出邀请聚星评剧团的演员们上演了一场戏曲盛宴。《焦裕禄》选段《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包公赔情》选段《蒙嫂娘》,《人面桃花》选段《三春杨柳》等精彩节目接连登场,令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
-
昌平区曲艺及戏剧家协会“暖情行动”关爱老人服务项目(简称“暖情行动”),是用慰问演出和文艺培训的形式,对社区和养老机构的老人们进行心灵慰藉。通过对老人们进行戏曲、曲艺、歌曲等文艺培训,提升老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幸福感,让他们能登台、会表演,成为社区里的文艺骨干。...
-
《刘巧儿》这出戏久演不衰,至今仍然保有旺盛的舞台生命力。去年,我院对该剧进行了复排,力求将音乐唱腔原汁原味地重现舞台,让观众再次感受经典剧目的风采。我院国家二级演员、新派传人王婧以及国家二级演员、张派传人赵岩等一众青年演员组成演员队伍,以剧院经典再现工程推进人才培养和流派传承,使经典剧目得以传习,新派艺术得以传承,青年人才得以滋养,人才梯队得以接续。...
-
近年来,滦南县文旅局以文化惠民为传承评剧、振兴评剧艺术的抓手,通过打造精品剧目、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发展创新等多种方式,把文化惠民做实做透、做大做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
评剧《母亲》先后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第八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
-
滨海新区文化馆少儿评剧传习班的小学员们逐一登台,表演了《刘巧儿》《刘伶醉酒》《琼花》《秦香莲》《金沙江畔》等经典评剧选段。学员们年龄虽小,但表演起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专业范儿十足,充分展示了小学员们在少儿评剧传习班的学习成果,也让大家看到了评剧的传承与发展。...
-
提到评剧与上海的渊源,应当追溯到1935年。当时,天津评剧名伶白玉霜等众多评剧演员把评剧艺术带到了上海,并在上海创造出一片灿烂的局面。...
-
北京市顺义区政协委员,北京市顺义区文联副主席,北京市顺义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市凤翔艺术团团长,主演古装戏《金玉奴》《茶瓶记》《杜十娘》《卷席筒》等40余部。主演、参演现代戏《抗战岁月》《使命》《李昆》等,原创短剧评剧《良心果》等。曾多次荣获戏曲赛事奖项。...
-
据了解,参与此次“评剧戏娃闹新春”活动的唐山冀东文艺三枝花传承基地的小演员,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16岁,他们曾多次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舞台,先后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全国票友大赛金奖等。...
-
现场演出精彩不断,天津评剧院的艺术家们联袂登台表演,为观众送来了深受喜爱的折子戏《吕布与貂禅·小宴》以及《刘胡兰》、《秦香莲》、《王少安赶船》、《杨三姐告状》、《白蛇传》等耳熟能详的评剧经典唱段,台上演员唱腔精彩,台下乐队伴奏铿锵有力,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