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专场演出

时间:2024-06-20 14:44:36 阅读: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当传唱了经年的越剧旋律再度响起,当文字构造的角色鲜活呈现在艺术舞台,当红氍毹上的传奇故事徐徐展开,家喻户晓的经典巨制越剧《红楼梦》登场了......由上海越剧院排演的越剧《红楼梦》于6月16日晚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礼堂如约上演。

演出开始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副校长(副院长)龚维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笑虹;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等有关领导和嘉宾于当晚在中央党校北校区礼堂贵宾室会面交谈,副校长(副院长)龚维斌向上海越剧院院长吴巍颁发专场文艺演出证书。会见结束后,领导和嘉宾以及在校学员观看了越剧《红楼梦》演出。

上海越剧院高度重视此次越剧《红楼梦》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演出,多部门统筹协调,精心筹备,周密部署,有序推进。上越红楼团全体演职员齐心协力,根据场地情况及时调整舞美方案,力求呈现最高的艺术水准。

当晚演出,由上海越剧院徐(玉兰)派小生杨婷娜饰演贾宝玉;王(文娟)派花旦李旭丹饰演林黛玉,再续宝黛的红楼情缘,带领观众探询各自心中的红楼世界。

大幕刚刚开启,观众席便响起掌声和惊叹声,嘉宾们纷纷赞叹舞美之精致典雅。越剧舞台美术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诗情画意的审美特征,借鉴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细腻手法,用相对写实的舞台布景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剧中“黛玉进府”一场布景,画栋雕梁,配以最具朝代特色的彩色玻璃花格长窗硬景片,加上红木样式长榻、立地花瓶、暖炉、座钟、画屏等摆设,彰显了贾府的荣华富贵景象。又如 “读西厢”一场外景:沁芳桥的拱桥半露,两旁安置石凳、假山,一丛丛红桃绿柳,碧池绿水,小桥弯弯曲曲走向远处。远景是蓝天白云,楼台亭榭映衬其间——大观园的华丽景色尽现舞台,美不胜收。

由上海越剧院创排的越剧《红楼梦》1958年2月18日首演于上海共舞台,自此开启了60余年传奇而灿烂的戏曲艺术历程。仅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期间,《红楼梦》连演5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86343人次。

1962年,该剧被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在海内外大受欢迎。越剧电影《红楼梦》成为中国放映次数最多、拷贝发行最多的戏曲电影。仅1978-1982年间,《红楼梦》的电影票房就高达2亿多元,而当时的票价仅为2角,观众人次超过12亿。
越剧《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代又一代越剧人因它而走上越剧之路,上海越剧院也从未停止过对《红楼梦》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传世之作,它长演不衰,走遍了大江南北,西至新疆西藏,东到江浙沪,南至两广海南,北到东三省,都留下了它的音韵和记忆,为千万越剧爱好者所热爱。

2012年,该剧入选文旅部优秀经典保留剧目。迄今为止仍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累积票房最多的越剧剧目之一,打造了越剧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奇迹。其影响之大,多个戏曲剧种如昆曲、评剧、川剧、黄梅戏都移植了该剧,且大多沿用越剧《红楼梦》的情节框架。不仅在国内,还辐射到海外与“红楼梦”有关的艺术创作,更为其他艺术门类的《红楼梦》提供了典型母本。

2021年,为深入贯彻上海市委市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演艺大世界建设的相关部署,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统筹领导下,上海越剧院推出《红楼梦》驻场演出,场均上座率达95%。通过定点持续演出,将越韵之柔美、江南之旖旎呈现给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诠释了“越传统、越潮流,越经典、越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影响力,不少观众盛赞“要看经典越剧就来上海”。
2023年10月,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上海越剧院《红楼梦》应邀参加泰国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国际艺术节——第25届曼谷国际舞蹈音乐节,亮相泰国文化中心主剧场,用完美的艺术呈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经久魅力,收获热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2024年初,上海越剧院受邀首次携越剧“四大经典”整体亮相国家大剧院,得到央视一套等多家主流媒体重点报道。其中《红楼梦》为系列演出打响头炮,也是此次展演中最快售罄的剧目。

上海越剧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长期秉承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以深厚的剧目积淀和齐整的人才队伍为优势,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尤其通过演绎经典、再现经典,为广大观众传递传统戏曲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上越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风貌,吸引更多中国观众和世界目光。

越剧《红楼梦》讲述体弱多病、孤零无依的林黛玉,投奔到外祖母——贾府,与表兄贾宝玉一见如故。

在大观园里,宝玉与情趣相投的黛玉心心相印,他俩避开了贵族家庭的约束,偷读《西厢记》,抒发着他们的自由思想,也滋长着他们之间的爱情。

宝玉的父亲望子“成龙”,但宝玉却蔑视功名利禄,反对礼教传统,被黛玉引为知己。贾政无法容忍宝玉的叛逆,借故痛打宝玉。宝玉伤愈,黛玉去访他,恰巧晴雯心中不快,使黛玉尝了“闭门羹”,生成误会。

落花飞雪,黛玉触景伤情,葬花赋词,抒发精神上的压抑。宝玉听到“葬花词”,向她吐露了爱意。

为了贾府的利益,也为了选择具有封建道德典范的薛宝钗为媳,贾母、凤姐等人巧使“调包计”,使黛玉受到严重打击,她在病中焚了诗稿,在封建势力袭击下结束了生命。
黛玉去世之时,正是宝玉洞房之夜,当宝玉识破“调包计”后,便不顾一切地奔去找“林妹妹”。

宝玉在黛玉的灵前放声大哭后,离开那“除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之外,充满肮脏腐朽的贾府,这封建的叛逆之子,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越剧《红楼梦》源于文人创作的伟大的古典小说,具备了民间与古典兼而有之的双重美色。演出频率之高,社会影响之大,对越剧艺术品位的提升,对表演后续力量的引领,没有哪出戏可以超过《红楼梦》。

演出结束,三次谢幕,观众掌声如雷。有不少观众观剧后发出如下感叹:

“今夜演出艺雅情真、感人至深!红楼一梦名传世,越音一剧誉满时!无愧文化重镇,无愧艺术经典!”

“演的真好,唱的也好,舞台布景也漂亮。向全体演职人员致谢!”

“这样的剧非常值得看,主演和演员们表现非常出色。”

“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谢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依依不舍,感谢上海送来这么多好戏。”

正如同文学界的“说不尽的《红楼梦》”一般,越剧界则是“演不尽的《红楼梦》”,跨越代际的经典,承载着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其盛演60年的历史昭示着今后更加久远的、依旧灿烂的未来。

猜你喜欢

2025年2月22日、23日杭州越剧院携手一众名家联袂演绎《鹿鼎记》《盘夫索夫》现场乐队鼓乐铿锵邀您赏沁润心灵的越剧盛宴。...
本次演出演员阵容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三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和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芳、李霄雯,优秀青年演员陈丽君、张亚洲轮流饰演梁山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章益清,国家一级演员徐叶娜,优秀青年演员李云霄、何青青轮流饰演祝英台;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董柯娣,优秀青年演员金佳妮轮流饰演祝员外;国家一级演员洪瑛饰演师母,名家荟萃,轮番登场。...
虹金村的临时戏台前人声鼎沸,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好戏开场。率先登场的《盘夫》,演员们一亮相,那精美的扮相就吸引了众人目光。通过演员们丝丝入扣的表演,一句句经典唱词,在空气中回荡,台下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段曲折的故事之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或揪心,或欣喜。紧接着的《闯宫》《寄闺》《书房会》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细腻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沉浸在越剧独特的抒情氛围里。...
2025年1月1日晚,福建芳华越剧院开展新年折子戏专场演出,特邀国家一级作曲、杭州越剧院创作室主任李燕华,国家一级舞台美术(灯光)设计师、福建省戏剧家协会舞台美术分会会长宋史强,国家一级导演、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书记、省剧协副主席金爱珠,国家二级作曲、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创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国,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福建艺术》编辑部主任黄文娟担任评委,考核我院演职员业务水平。...
《五女拜寿》是“小百花”绕不开的里程碑,更是“小百花”的立团之作。每一位入团的年轻演员都要从《五女拜寿》演起,一部经典之作得以代代流传。“19小百花班”也不例外,此次青春版《五女拜寿》的复排与演出,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浙百团越剧传承与人才培养的一次生动实践。...
为发扬富阳越剧团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现场还举行了拜师收徒仪式。随后,《富春长歌》的故事就拉开了序幕。...
12月20日,由南京市越剧团带来的2024年度南京市文艺精品公益演出《越剧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上演。
《莫愁女·游湖》
莫 愁 — 佘 颖...
陈辉玲,国家一级演员,宗"吕(瑞英)派"旦角。原创代表剧目包括《陆游与唐琬》(饰唐琬)、《西厢记》(饰红娘)、《藏书之家》(饰花如笺)、《春花暮成雪》(饰媳妇)等。曾两度荣膺文华表演奖(1994、2004年),1999年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