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戏何以唱响一座城——新版越剧《琵琶记》全国巡演观察

时间:2025-02-07 09:25:07 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事,一曲琵琶尽诉情。《琵琶记》由元末戏曲作家高明(高则诚)所著,被盛誉为“案头”与“场上”冠绝诸剧、独擅胜场的第一部真正的戏剧文学经典,也是国内外许多剧种热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和不断整理改编、反复搬演的传统经典剧目,从宋元至今深受群众喜爱。瑞安是高明的故乡,他的《琵琶记》先后已有40多个不同戏剧形式的演出版本。2022年,瑞安市越剧团(以下简称“瑞越”)创排的新版越剧《琵琶记》,是近年来搬演于舞台并在全国开展巡演的最新改编版本。瑞越将《琵琶记》重新搬上舞台,不仅对解读当下老戏新排话题有特殊的时代价值,更对传统题材如何守正创新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戏曲传承:是经典就不会过时

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既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机衔接的根本路径,也是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担当。在明代,朱元璋将《琵琶记》与“四书”“五经”相提并论;在清代,它更是被奉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它是明清两代传奇创作的正式开启点。 

 “地方戏曲是地域文化和文脉的综合体,是地方风土人情和风貌的集中表现,是具有生命力和传承性的艺术。瑞安高腔有南戏‘活化石’之赞誉。”瑞安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谢骁坦言,如今,因为没有独立的戏班支撑,瑞安高腔已面临濒危境地。瑞安鼓词,又名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俗称“唱词”,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版越剧《琵琶记》创作中,编剧和导演有意保留了瑞安高腔的唱段影子,融入了瑞安鼓词的艺术元素,既增添了该剧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又保留了古老高腔。

作为瑞安市打造的精品剧目,新版越剧《琵琶记》于2022年在瑞安首演,后相继亮相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剧种展演”以及“戏从温州来”南戏经典文化周等重大活动。2023年11月,青春版越剧《琵琶记》走进浙江7所高校巡演。2024年初,新版越剧《琵琶记》巨幅剧照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全球目光。2024年下半年开始,新版越剧《琵琶记》全国巡演。2024年11月,新版越剧《琵琶记》继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之后,又作为清华大学2024校园戏曲节的重要内容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每到一处皆深受观众喜爱和追捧。

经典永远流传。“在创作新版时,力求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琵琶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价值。”在导演倪东海看来,这种创新性的演绎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更能够有力推动瑞安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为弘扬“南戏”文化,瑞越建立中国南戏文化传承研究活动基地。如位于瑞安最繁华古街的忠义街上的南戏馆,不仅常年利用周末时间为市民演出经典南戏剧目,还走进中小学课堂向学生们传播戏曲艺术、开办戏曲公益班培养观众……用瑞安越剧团团长蔡丽雅的话说就是——“我们深知弘扬南戏鼻祖高则诚精神与传承中国南戏之重任。”


戏曲市场:老百姓爱看是唯一标准

瑞安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山水水充满了灵秀之气。这里曾涌现出无数的文人名士,曾承载着不少英雄的传奇与梦想。瑞越作为当地唯一的国家一级专业剧团,成立于1955年,曾经一度辉煌。后来,面对新的生存环境和市场考验,剧团一度陷入困境。

2012年,是瑞越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瑞安市越剧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创排新版越剧《琵琶记》提上议事日程。这是瑞越抱着南戏的厚重资源,顶着《琵琶记》的金字招牌,自觉扛起肩上责任,也是因为强烈的使命感,促使瑞越去寻找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次新版越剧《琵琶记》重新搬上舞台,是新时代瑞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脉在这方戏剧热土的赓续和传承。

“剧目生产是剧团发展的生命线。如何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在剧目创新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述和舞台呈现等方面融入新的审美思维和表现手段,创作具有当代戏剧品质且‘出人出戏’、获得观众喜爱的作品,是剧团必须回答的问题。”蔡丽雅坦言,在没有名角、缺少资金的情况下,瑞越团队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找到了发展方向,即在市场运营上,深耕农村市场,建立村村联络制度;在演员培养上,对内要求现有演员做到一人多能,对外与绍兴艺校合作委培年轻演员;在剧目创排上,坚定“传承南戏精髓,排老百姓爱看的戏”的理念……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更是新时代基层剧团文化自信的担当。市场认可、百姓喜爱才是最好的见证。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红侠看来,新版越剧《琵琶记》以文本为基石,以表演为中心,发挥二度音、美、灯、服化等主创人员的集体智慧,追求戏曲艺术表现美学与再现美学兼容的演剧样式、体验与体现的人物塑造、写意与写实戏剧观的有机融合,在着力打造舞台形式感的同时,全场没有歌舞化场面,没有蓄意程式化和戏曲化,更没有游离剧情的技艺,是在以做减法的方法讲故事,呈现了特别好的舞台效果和审美观感。

戏曲创新:守正是最好的出路

2021年,瑞越秉持“回归,排爷爷爱看的戏”的理念,在形式上秉承传统,在思想上贴近当代,在演绎上推陈出新,让老故事在焕发新意的同时,又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亲切感。2022年第五届“中国越剧节”在绍兴举办,瑞越新版《琵琶记》一经亮相,好评如潮。

作为元代戏曲的经典之作,《琵琶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承载着瑞安乃至整个浙南地区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情感。新版越剧《琵琶记》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与创新的表演手法,力求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这既是对这部戏曲经典的致敬与传承,也是南戏文化在新时代的一次重要展示,是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双向奔赴”。
“新版越剧《琵琶记》好听、好看,有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力,特别很多年轻观众看了以后,对越剧舞台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倪东海认为,传统题材的创新、守正是王道。新版越剧《琵琶记》以新的解读、新的舞台样式,并充分整合舞美、音乐、灯光等艺术元素进行二度创作,是新版越剧《琵琶记》得到观众首肯、市场认可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很喜欢《琵琶记》,以前就看过原版的,这次仙居能看演出,我就马上让家里的孩子帮忙买票,约上姐妹一起来看。”在浙江仙居永安剧院,93岁的龚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拄着拐杖赶到现场。“看完这部剧我感到非常震撼,整体舞美非常高级,有一种中式美学的感觉,代入感很强。演员非常年轻,他们的唱腔、脚步都非常有范。”身穿一身中式服装的戏曲爱好者王委红表示。

“新版越剧《琵琶记》的全国巡演,不仅是我们越剧团辛勤努力的成果展示,更是将瑞安‘高明故里,瑞安有戏’文化品牌推向更广阔舞台的重大机遇。”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金铠说,作为瑞安市的对外文化宣传窗口,我们有责任讲好瑞安故事,宣传好瑞安文化。不仅能够引领更多的观众走进戏曲的世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想借此契机,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源自高明故里、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发醇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新版越剧《琵琶记》全国巡演,是瑞安市越剧团改革后深化市场布局、拓宽发展空间的“试水”。一部戏何以唱响一座城?在瑞安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秦声峰看来,这既是瑞越主动迈向市场以新的文化感性与表达方式,践行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充分展现高明故里人民的历史担当与文化情怀,将会更加促使瑞越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去创造和照亮未来发展更新和更远的路。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2025年1月号

猜你喜欢

市剧协举办“越华迎春”越剧经典剧目演出

檀板弦歌,莺啼婉转,俊美的扮相与清丽的声腔唱出节日的喜庆。演出在南戏改编的经典越剧折子戏《拜月记·踏伞》中拉开序幕,青年演员生动刻画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演绎让观众置身于越剧艺术之中,享受一场精心准备的“艺术盛宴”,品味越剧带来的浓浓年味。...
《我的大观园》剧本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精心编撰,导演徐俊执导,唱腔设计刘建宽,音乐设计金培达,编曲、配器金培达、祁峰,舞美设计胡艳君,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李昆,化妆造型设计蓝玲、杨孙硕,舞蹈设计李辰川、杨坤,道具设计陈银海。强大的主创团队,为《我的大观园》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嘉兴民间剧团与剧社如春笋般成长起来,例如乌青剧社(话剧)、黑盒子剧社(话剧)、越好越剧团(戏曲)、懿芳艺术团(戏曲)等,嘉兴红船越剧团也是其中一家,平时,他们在社区、街道、农村下乡演出,为嘉兴的群众文化、戏剧戏曲的发展默默地做出奉献。...
越剧历史故事剧《莫问奴归处》首演倒计时。剧情简介:南宋淳熙年间,才女严蕊(严幼芳)惨遭骗卖,沦为营妓。台州太守唐仲友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为她昭雪沉冤,助她脱籍从良,并欲追究骗卖者方正的罪行。...
《碧玉簪》作为越剧经典剧目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真挚动人的情感深受观众喜爱。...
2025年2月22日、23日杭州越剧院携手一众名家联袂演绎《鹿鼎记》《盘夫索夫》现场乐队鼓乐铿锵邀您赏沁润心灵的越剧盛宴。...
本次演出演员阵容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三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和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芳、李霄雯,优秀青年演员陈丽君、张亚洲轮流饰演梁山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章益清,国家一级演员徐叶娜,优秀青年演员李云霄、何青青轮流饰演祝英台;由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董柯娣,优秀青年演员金佳妮轮流饰演祝员外;国家一级演员洪瑛饰演师母,名家荟萃,轮番登场。...
虹金村的临时戏台前人声鼎沸,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好戏开场。率先登场的《盘夫》,演员们一亮相,那精美的扮相就吸引了众人目光。通过演员们丝丝入扣的表演,一句句经典唱词,在空气中回荡,台下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段曲折的故事之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或揪心,或欣喜。紧接着的《闯宫》《寄闺》《书房会》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细腻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沉浸在越剧独特的抒情氛围里。...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