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娘娘”年轻时候是真的拼,是越剧界难得一遇的文武全旦
时间:2025-05-15 13:23:58 阅读: 次 作者:曩昔 越剧往事
1990年"霞飞杯"青年越剧演员大奖赛现场,21岁的陈飞踩着2米4高的三张桌子腾空而起。聚光灯下,她的水袖如白练缠身,把敫桂英的怨愤具象成可触摸的真实画面,凭借精彩的表演,她一举夺得 “越剧新星”魁首,《行路》也被誉为 “天下第一路”。
实际上,这场表演的难度远超想象,既要保持飘渺体态,又要完成武生绝技,而她独创的"鬼步"融合了昆剧《女吊》的身法和川剧的颤音,每一步都让观众感受到阴阳两界的割裂感。
通过这场比赛,傅全香应该可以从陈飞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为她也曾在在战乱年代踩着瓦片练习台步,而此刻陈飞正以更震撼的方式重现了她年轻时的那一幕。
“天下第一路”是怎么来的
在本编心目中,陈飞是一个名气远低于实力的中生代越剧演员,她是很罕见的“文武全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的存在。
作为越剧宗师傅全香的亲传弟子,她深得傅派精髓。
傅全香对她要求严苛,学艺时曾让她从一楼到七楼跑楼梯练气息,连接电话也要保持戏腔,纠正坐姿甚至到“身体与凳子仅轻轻一挨”这种程度,严格的训练,让陈飞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她在1990年获“霞飞杯”排名首位,2005年摘得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7年再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其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多次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传播越剧艺术的国际名片,其《行路》这部作品,甚至被浙江各越剧艺校列为教学范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
在编者心目中,陈飞最大的特色就是水袖运用,其水袖功夫堪称一绝,4米长的水袖表演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在《行路》中,她通过“云袖”“甩袖”“搭袖”等动作,将水袖变为人物情感的表现工具,如表现黄河波涛时,水袖呈螺旋形飞旋七圈;求情时,水袖如麻花般纠结缠绕。这种将舞蹈、唱腔与情感高度融合的表演,能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
此外,陈飞还文武兼备,她在《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中展现了扎实的武旦功底,能从2米多高的三张桌子上纵身翻下,突破了传统花旦的表演框架,是越剧界罕见的全能型演员。
当然,作为演员,任何成就的背后都会有相应的付出,更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作为支撑。1999年,怀孕中的陈飞遭遇车祸,这几乎摧毁了她的艺术生命。
但颅骨骨折、声带重创的陈飞,在产褥期就开始康复训练,她对着镜子练习"抖袖",从只能颤动一寸到重新舞出完整的"风卷残云",这个过程整整用了两年时间,这种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试问当前有多少演员能做到呢?
不得不说,年轻时的“飞娘娘”是真的拼。
无法复制的黄金时代
对比当下的越剧舞台上的花拳绣腿,老戏迷们都会怀念几十年前那种充满了“真功夫”的表演方式,不过我觉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且无法复制,也不要指望今后再冒出来一个“新的陈飞”了,因为那是时代的产物,却看且看且珍惜吧。
因为录像带尚未普及的时候,演员必须通过现场表演建立口碑。据传,陈飞为了演好"行路",曾在海神庙守夜观察月光下的树影,然后把那份幽冥感融入身段。而现在的演员有高清录像可以反复揣摩,却少了对生活本真的体悟。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飞那代演员的训练堪称"武林修行",是真正的武术修炼,陶慧敏曾回忆:"我们倒立半小时后,老师会用假刀扫过腿部,逼你在恐惧中突破极限。"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造就了真正的武旦,而如今的年轻演员,更多在是在健身房进行“科学训练”,虽规避了伤病风险,却也失去了那种表演的真实感。
不过,在编者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偏好,现在的年轻观众对演员“真功夫”的要求可能不会那么苛刻,反而更注重沉浸式的体验感。
比如《新龙门客栈》就把武侠电影的动作设计与越剧程式结合,演员们在客栈实景中完成刀马旦对打,虽然在我看来,这个对打就是在表演,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但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武戏,那种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未来的越剧舞台上还能出现一个有真功夫的新“陈飞”吗?欢迎读者朋友们互动讨论。
(个人观点 仅供娱乐)
实际上,这场表演的难度远超想象,既要保持飘渺体态,又要完成武生绝技,而她独创的"鬼步"融合了昆剧《女吊》的身法和川剧的颤音,每一步都让观众感受到阴阳两界的割裂感。

“天下第一路”是怎么来的
在本编心目中,陈飞是一个名气远低于实力的中生代越剧演员,她是很罕见的“文武全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的存在。
作为越剧宗师傅全香的亲传弟子,她深得傅派精髓。
傅全香对她要求严苛,学艺时曾让她从一楼到七楼跑楼梯练气息,连接电话也要保持戏腔,纠正坐姿甚至到“身体与凳子仅轻轻一挨”这种程度,严格的训练,让陈飞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她在1990年获“霞飞杯”排名首位,2005年摘得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7年再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其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多次赴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传播越剧艺术的国际名片,其《行路》这部作品,甚至被浙江各越剧艺校列为教学范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
在编者心目中,陈飞最大的特色就是水袖运用,其水袖功夫堪称一绝,4米长的水袖表演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在《行路》中,她通过“云袖”“甩袖”“搭袖”等动作,将水袖变为人物情感的表现工具,如表现黄河波涛时,水袖呈螺旋形飞旋七圈;求情时,水袖如麻花般纠结缠绕。这种将舞蹈、唱腔与情感高度融合的表演,能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
此外,陈飞还文武兼备,她在《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中展现了扎实的武旦功底,能从2米多高的三张桌子上纵身翻下,突破了传统花旦的表演框架,是越剧界罕见的全能型演员。

但颅骨骨折、声带重创的陈飞,在产褥期就开始康复训练,她对着镜子练习"抖袖",从只能颤动一寸到重新舞出完整的"风卷残云",这个过程整整用了两年时间,这种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试问当前有多少演员能做到呢?
不得不说,年轻时的“飞娘娘”是真的拼。
无法复制的黄金时代
对比当下的越剧舞台上的花拳绣腿,老戏迷们都会怀念几十年前那种充满了“真功夫”的表演方式,不过我觉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而且无法复制,也不要指望今后再冒出来一个“新的陈飞”了,因为那是时代的产物,却看且看且珍惜吧。
因为录像带尚未普及的时候,演员必须通过现场表演建立口碑。据传,陈飞为了演好"行路",曾在海神庙守夜观察月光下的树影,然后把那份幽冥感融入身段。而现在的演员有高清录像可以反复揣摩,却少了对生活本真的体悟。
更值得一提的是,陈飞那代演员的训练堪称"武林修行",是真正的武术修炼,陶慧敏曾回忆:"我们倒立半小时后,老师会用假刀扫过腿部,逼你在恐惧中突破极限。"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造就了真正的武旦,而如今的年轻演员,更多在是在健身房进行“科学训练”,虽规避了伤病风险,却也失去了那种表演的真实感。
不过,在编者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偏好,现在的年轻观众对演员“真功夫”的要求可能不会那么苛刻,反而更注重沉浸式的体验感。
比如《新龙门客栈》就把武侠电影的动作设计与越剧程式结合,演员们在客栈实景中完成刀马旦对打,虽然在我看来,这个对打就是在表演,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但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武戏,那种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未来的越剧舞台上还能出现一个有真功夫的新“陈飞”吗?欢迎读者朋友们互动讨论。
(个人观点 仅供娱乐)
猜你喜欢
越剧版《天女散花》不同于京剧版《天女散花》的雍容华贵之感,更多给人一种清丽唯美之感。...
由于越剧特别强调演员间的默契与配合,固定搭档通过长时间的合作,能够建立起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
上海越剧院纪念傅全香诞辰100周年演唱会节目单,主题曲《心香一片留舞台》领唱:陈颖,合唱:盛舒扬、裘丹莉、王婕。第一乐章 越苑吟《恒娘》选段 辛娘:胡小凤(特邀)。...
当晚,全国优秀傅派传人及弟子、各流派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通过不同的形式亮相舞台,再现傅派经典唱段。整台演出以传统戏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方式,完整展现越剧表演艺术家、傅派创始人傅全香的艺术成就及艺德风范。...
茅威涛在讲话中回顾了与傅全香老师的相识,以及和傅派学生们的合作经历。她说,傅全香老师是女子越剧的杰出代表,是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她为越剧旦角探索出了一条真假声结合唱法的新路径。...
纪念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诞辰100周年演唱会8月30日将进行直播,届时来自福建芳华越剧院的国家二级演员祝洪波和二级演奏员孔佳超将现场为大家带来《梁祝十八相送》。...
6月10日晚,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飞,二度梅获得者吴凤花,国家二级演员楼慧琴将联袂演绎这一绍百经典文武越剧《穆桂英挂帅》。...
合演版《情探》越剧《何文秀》两场绍兴小百花带来的好戏,2月24/25日在杭州剧院精彩演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