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评弹团创始人之一、卓越领导者吴宗锡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8岁
时间:2023-02-13 20:19:06 阅读: 次 作者:上海评弹团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原主席,上海评弹团原团长,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著名评弹理论家、作家,“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吴宗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11日上午10时0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8岁。
吴宗锡长期从事新中国评弹建设。1952年起吴宗锡担任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上海评弹团)领导工作。1962年当选为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0—1997年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1997—2003年任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984年当选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1996年起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
吴宗锡积极推动评弹的创新、整旧以及艺术形式的改革,探讨和总结评弹艺术规律,推动艺术革新发展及理论建设,对繁荣上海的文化事业,发展评弹艺术、推出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促进文艺界团结和谐,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吴宗锡在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照
吴宗锡参加《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及其1997年“增订本”的编辑工作。他著有《怎样欣赏评弹》《评弹艺术浅谈》《评弹散论》《听书谈艺集》《评弹谈综》《走进评弹》等专著,另有一批理论文章散见于各报刊,是全国曲艺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其中《走进评弹》获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评弹作品有短篇《党员登记表》,中篇《白虎岭》《人强马壮》《王孝和》《芦苇青春》《晴雯》(均与他人合作)等,此外,还将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为开篇《新木兰辞》,编写开篇《黛玉葬花》《红纸伞》等。为《中国曲艺志》及《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评弹文化词典》《评弹小词典》主编。2012年吴宗锡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荣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2019年4月18日,由上海市文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长三角曲艺发展联盟承办的“新中国评弹的开拓与回顾”——《吴宗锡评弹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

《吴宗锡评弹文集》
吴宗锡在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潜心钻研评弹理论建设。他身兼艺术创作、理论评论和行政管理于一身,在评弹界和曲艺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业内外高度评价吴宗锡是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吴宗锡积极推动评弹的创新、整旧以及艺术形式的改革,探讨和总结评弹艺术规律,推动艺术革新发展及理论建设,对繁荣上海的文化事业,发展评弹艺术、推出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促进文艺界团结和谐,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吴宗锡在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照
吴宗锡参加《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及其1997年“增订本”的编辑工作。他著有《怎样欣赏评弹》《评弹艺术浅谈》《评弹散论》《听书谈艺集》《评弹谈综》《走进评弹》等专著,另有一批理论文章散见于各报刊,是全国曲艺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其中《走进评弹》获中国文联第八届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评弹作品有短篇《党员登记表》,中篇《白虎岭》《人强马壮》《王孝和》《芦苇青春》《晴雯》(均与他人合作)等,此外,还将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为开篇《新木兰辞》,编写开篇《黛玉葬花》《红纸伞》等。为《中国曲艺志》及《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评弹文化词典》《评弹小词典》主编。2012年吴宗锡荣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荣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吴宗锡评弹文集》
吴宗锡在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潜心钻研评弹理论建设。他身兼艺术创作、理论评论和行政管理于一身,在评弹界和曲艺界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业内外高度评价吴宗锡是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