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晋剧

时间:2023-08-31 19:14:44 阅读:
国际戏剧日,马玉楼、田桂兰、武忠、阎慧贞、高翠英等晋剧表演艺术家汇聚在一起,他们应山西时尚回响城市记忆中心邀请而来。热闹的活动,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晋剧的片段。

我的老师是个票友

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叫岳培莲,身材高挑,嗓音清亮,逢年过节,她便和一些晋剧爱好者粉墨登场,甩袖阔步唱起来,年少的我看不懂浓妆艳抹的演员在演什么唱什么,但我喜欢看演员们比划着在舞台走来走去,看他们表情夸张的摇头晃脑,悲痛欲绝的哭泣,还有丫鬟小姐们优雅的碎步如行云流水,看到舞台旁边的大红纸上写着《见皇姑》。多年后,我还知道了一个词“票友”。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太原日报》每天登载电影和戏剧演出信息,除了演出剧目,还要登主演的名字。时光流逝中,我知道了晋剧即山西梆子是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冀、陕等地,有着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它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在山西四大剧种即蒲剧、晋剧(也称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中,博大精深的晋剧独占鳌头,特别是在农村,看戏的人尤甚。

难忘《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都安着大喇叭。小时候,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就听到街头的大喇叭开始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接着,在唱片发出的沙沙声中,《歌唱祖国》《五哥放羊》《歌唱二郎山》《桂花开放幸福来》等舒畅悠扬的歌曲响起来。每天还有晋剧唱响,我至今记忆最深的是晋剧《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唱段,因为这部戏的唱段和其他剧的唱段大不一样,新颖而悦耳。

1965年春节,父母亲单位放假,厂工会办公室仿佛成了俱乐部,我和院里几个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走进去,或下棋,或打开电唱机放唱片,听《洪湖赤卫队》《江姐》等歌曲。在一张黑胶木唱片上,印着《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的剧名和演唱者的名字,她叫冀萍。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一本杂志,彩色封面上是冀萍,她在另一出现代戏中饰演了一个年轻的角色,看去真是天生丽质。

1996年春,清徐县著名企业家姚巨货和张钦共同投资50万元,创办了“太原市贯中艺术团”。开张演出那一天了,晋剧界少有的全才型旦角艺术家、首部晋剧电影《打金枝》中扮演升平公主的冀萍等晋剧名家应邀来助兴。午饭时,我和冀萍坐一个包间,她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18岁参加赴朝慰问演出,19岁主演《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20岁主演首部晋剧电影《打金枝》。她从旧社会一路走来,亲历了晋剧工作者从“下九流”变成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历史变化,曾因在天安门受到毛主席接见而激动流泪。坐在我面前的冀萍这时已年逾花甲,但依然可见年轻时的青春靓丽。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晋剧《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红遍山西城乡的情景。我问她:“晋剧《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走红时我还小,没有看过这部戏,但优美的唱段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只是有句唱词让我疑惑多少年,剧本上的唱词是‘红彤彤的太阳上了山’,而你唱的是‘红丹丹的太阳上了山’,这是什么情况?。”冀萍笑了笑说,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都没啥文化,看剧本时,我和其他人一样,不认识“彤”字,都说这个“彤”念“丹”,我就唱成了“丹”,以后弄清楚了,但已经唱出去了。

2003年的春,我走进姚巨货家,他说,剧团办的还好,演出《麒麟剑》《出水清莲》等戏时,常常座无虚席,两旁和中间过道都挤得水泄不通。1974年1月的一个晚上,我和战友们坐在会议室里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前,当日节目播完后,中央电视台预告第二天将转播晋剧《三上桃峰》,这令远离故乡的山西战友异常兴奋,脸上不禁露出喜色。但第二天晚上,电视台没有转播《三上桃峰》的演出,而是转播了一场音乐会,朱逢博、施鸿鄂的独唱、弦乐五重奏《海港》等节目自是精彩,但我心里想的还是,为什么不转播晋剧?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然播放了晋剧移植京剧现代戏《龙江颂》的全剧录音,山西战友静听了王爱爱、牛桂英音质清亮纯净、行腔豁达酣畅的演唱:“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今年年初,我参加一个活动时,主办方邀请了王爱爱上台,她再次演唱了《龙江颂》精彩的唱段。

几年后,我知道,《三上桃峰》在当时的演与停其背后有过一场政治博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际,广播里播放的戏剧大都是京剧地方戏播的极少。此时,我家买了一台“凯歌牌”五灯电子管收音机,夏日的傍晚,父母的几位同事常来到我家门前乘凉,坐在小板凳上一边聊天,一边听收音机播出的《红灯记》《沙家浜》等晋剧唱段,收音机声音低了,母亲便对我说:“把收音机的声音放高点,让叔叔们听的清楚些。”戏播完了,老人们会七嘴八舌评论一番演唱者的水平,也会说一些名人的趣闻轶事,如张宝魁、丁果仙、张美琴、毛毛旦、狮子黑、盖天红、冀美莲、张鸣琴、马玉楼、郭彩萍等晋剧名家,或念叨《下河东》《明公断》《芦花》《蝴蝶杯》等名剧。有一老者说的一句顺口溜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宁叫跑得丢了鞋(hai),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咳咳咳。”至今想来,那些个夜晚很是温馨。

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尽的粮

喜爱晋剧的人都知道一句老话:“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尽的粮。”这句话告诉人们,《打金枝》和《算粮》两出戏都是久演不衰的好戏。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摄制了历史上第一部晋剧舞台艺术片《打金枝》,由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梁筱云、冀萍、王正魁等演出。《打金枝》说的是唐代宗将爱女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汾阳王花甲寿辰,众子女成双配对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恃贵不往,郭暧羞耻汗颜,回宫怒打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委屈,逼求父王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王明事理,顾大局,非但不怨反而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使小夫妻和好如初。剧情曲折生动,宫廷矛盾“平民化”处理,具有深邃的哲理与情趣。

《打金枝》素称晋剧王冠上的明珠,久演不衰。1978年夏秋之际的一个星期天,二姑骑一辆自行车,我骑一辆,车座后坐着母亲,近一个小时后,我们走进太原工人文化宫的剧场。这天晚上,山西晋剧院演出了晋剧《打金枝》,马玉楼、王爱爱、田桂兰、陈云龙等主演,“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劝一劝驸马爱婿。劝驸马你休发少年脾气,国母我爱女儿更疼女婿……”经典的演唱大气沉稳,流畅饱满,人们直呼过瘾。

第二年,我在南宫剧场又看了田桂兰主演的《雏凤凌空》。

有几年,在厂办公室工作的我有时到五一百货大楼为厂里买唱片,黑胶木唱片《打金枝》自是其中一张,自我有了电唱机后,又买了一张《打金枝》唱片,保存至今。

1997年,电视剧《郭兰英》在太原开拍,从迎泽宾馆到太谷县拍摄场地,我和同事王国庆一路采访了郭兰英。郭兰英出生于平遥县,这里是晋剧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家境贫困,她4岁开始学戏,每晚连睡觉都得练功,最难受的是“把一只腿扳上来枕着脚睡觉”,半夜时分,睡得正香,师娘会拿着抽大烟的杆子叫醒小郭兰英,让她换腿。不到15岁时,郭兰英已是张家口一带的名角,既能演青衣戏,也能演花旦、刀马旦的戏。1946年,她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主演了《白毛女》《刘胡兰》等新歌剧。1980年,郭兰英来到太原,和马玉楼等艺术家合演了《金水桥》,我和一堆戏迷在电视机前看了这部戏。演出结束时,电视机前一位操郊区口音的中年人说:“闹了半天,人家郭兰英正经是唱山西梆子的。”

近年来,我在青年宫剧场看过晋剧《傅山进京》《续范亭》《起风街》,此时,我一次次想到母亲在剧场愉快地戏看时的情景。

在农村,唱戏是一件大事,一个村里唱戏,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过来看戏,演员们在后台描眉画唇,前台已经锣鼓喧天。人们爱看戏,戏迷也就多,我妗子就是一位戏迷。她在四岁时就迷上了晋剧,十四岁时,报考县晋剧团,剧团团长也看中了这棵好苗子,但因家里不同意而未能成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妗子对晋剧的迷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文艺宣传队演出晋剧《红灯记》,年轻的妗子反串饰演李玉和,虽然演员服装比不上城里的大剧团,但她韵味浓郁、醇厚圆润的演唱依然赢得了人们的阵阵掌声。前年六月,妗子因治病来到太原,病情好转时,她走进离医院不远的迎泽公园东门。看到众多票友戏迷聚在一起,生、旦、净、末、丑各显身手,妗子也上台唱了一段《芦花》,一曲唱罢,掌声四起。她是唱生的也会唱旦角,曾经凤冠霞帔台步轻盈地上台演唱:“口儿里宣我王宝钏,行来在九龙口用目观看,又只见平郎丈夫端端正正、正正端端、端端正正驾坐在金鸾……”紧凑连贯而又婉转优美的唱段博得满场掌声。

几年前,我和同事雷永莉采访了60多岁的戏迷段兴旺。在他那套6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墙上、地下、桌上、床上,到处是与戏曲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段兴旺年轻时就喜欢晋剧,听说什么地方有晋剧演出他就往哪里跑。他四处奔波,想方设法收集与晋剧有关的资料,足迹涉及晋、冀、蒙、沪及台湾等地。在忻州令归村,他寻找“果子红”丁果仙的资料,在定襄县河边镇,他见到了“河边红”曲隆福的后代。如今,段兴旺收藏了5000多张有关晋剧的图片,其中有清光绪年间山西梆子名伶侯俊山的剧照,有王爱爱、田桂兰等艺术家演出样板戏的资料照片,还有段兴旺与晋剧名家的合影照等等。

《四月里》炙手可热

在太原乃至其他一些地方,《四月里》或许是传唱最多最广的晋剧唱段之一,在饮马河公园的戏迷舞台,在迎泽公园的戏迷长廊,在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专业演员和票友们无数次唱起“四月里”,有人把手机的彩铃也定为“四月里”。这段唱仿佛总是炙手可热。

曾为电影《芳华》做过美术设计的山西著名舞台美术师刘光玉对我说,过去的舞台设计就是三把椅子,一张桌子,而现在大不一样了,天壤之别,舞美豪华、服装美丽、舞蹈好看,但一出戏没有可以流行的的唱腔不算成功。一出新戏刚出来就被人捧上了天,冠以“成功之作”“巨作”“经典之作”,而没有几段好听的唱段,那是会被人当笑话说的。

2010年年初,我走进山西职业艺术学院剧场,观看了“映象平遥”公众号主办、由山西省晋剧院创排演出的晋剧《日升昌票号》。这是首部以山西票号为素材的戏曲作品,剧场内座无虚席,演员表演酣畅淋漓,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主演孙红丽行腔自如、铿锵有力的演唱是人们凝神细看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天前,央视播出了专题节目《角儿来了》。在一个小时的时长里,王爱爱和她的弟子陈转英、苗洁、杨丽丽、郭爱爱、刘建平等新秀演唱了《打金枝》《算粮》《梵王宫》脍炙人口的唱段。大屏幕还展示出一张照片,王爱爱赴内蒙古演出时,几千观众是穿着雨衣打着伞看戏的,远处的树上都是人。人们对记者说,王爱爱来了,下雨也要看。

太原实验晋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俊芳是晋剧表演艺术家高翠英的弟子,主攻刀马旦,舞台上,她台步圆场如行云流水,刀枪把子运用自如,兵器对打惊险火爆。她和很多演员一样,常到演出条件较差的地方演出。一次,在晋北农村演出时,天下起了雪,身着单薄戏装的他们继续演,张俊芳张嘴唱时,雪花飘进她的嘴里。演完戏后,全团坐上大轿车连夜转场,因为下一个台口在远处的山村里,夜里十一点多,有年轻女演员在车上冻得悄悄哭了,当晚,他们住在村里一所小学的教室里。

当今,很多剧团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戏曲与现代文明之间有着较大的冲突,一些曾经火热的戏校淹没在尘埃中,小剧团里的演员们也是芳华渐散,戏迷年龄偏向老龄化,有时台下的观众还没有台上演戏的人多。

希望晋剧的魅力能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梁新民
梁新民
在太原日报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
曾获“太原市十佳记者”,
“太原市十大环保功臣”等荣誉。
现为太原市美学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晋腔晋韵贺新春 晋剧票友展风采

两天的比赛可谓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二十一位参赛选手通过预赛进入决赛。经过七位评委们的严格选拔和评审,最终,票友王玉仙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
博鳌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山西代表处荣誉主任李顺通表示,举办晋剧票友公益大赛有着特殊意义,他希望通过这次晋剧票友公益大赛,起到培养和扶持戏剧艺术人才的作用。...

晋剧丑角名家王鹏

王鹏,晋剧丑角名家,师承晋剧表演艺术家姬荣生。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晋剧本科班、2019级千人计划导演班。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汇演优秀演员奖、全国黄河流域红梅奖大赛银奖、山西省戏剧杏花表演奖。...
我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秉持传承与发展并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