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两个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晋剧艺术展
时间:2023-10-26 20:06:37 阅读: 次 作者:巴彦淖尔晚报
10月25日上午,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美术馆、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市歌舞剧院承办的“深化两个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晋剧艺术展在市美术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当日上午不到10点,梆子响亮,铙钹铿锵,高亢的晋剧唱腔已经飘荡在市文博中心上空。来自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的晋剧演员身穿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浑厚激昂的唱腔、传神细腻的演技、行云流水的台步,一首《秦香莲》获得了观众的喝彩。
台下的市民李大爷笑呵呵地说:“我听说今天这里有晋剧艺术展,早上专门过来的,没想到还听了这么一场好戏,精彩!”在台下此起彼伏的赞美声中,“深化两个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晋剧艺术展正式开展。现场市民进入市美术馆观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精选图片100余张,采取图文并茂的图片展览和实物展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览,共分河套地区传统晋剧剧目、本土晋剧人物老剧照、晋剧行当简介、晋剧道具简介、晋剧乐器展示、晋剧脸谱展示、梨园剧社传承等7个单元展览,展示晋剧在河套地区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市美术馆馆长韩燕柳说:“本次晋剧艺术展从策划到展出,我们筹备了近三年,拍照、搜集、翻拍、定照等作了充分准备,我们还制作了《晋剧人物梨园集锦》,赠送给观展的市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晋剧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让更多年轻人通过本次展览喜欢上晋剧。”据介绍,截至目前,市美术馆今年已经举办了16次展览,观展和服务人群达到9万人次。“助推新时代河套文化事业,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当中,让居民近距离地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韩燕柳满怀希冀。
馆内,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晋剧代表性传承人赵瑞新为观展市民讲解了每幅作品在传承戏曲舞台的作用、运用方法等。说到情深处,赵瑞新还会唱几句。她说:“我自身的发展及获得的所有荣誉都来源于晋剧,我对晋剧的热爱深入骨髓。我出身于晋剧世家,把晋剧在巴彦淖尔传承下去是我一直以来的责任和目标,希望借助这次艺术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晋剧、喜欢晋剧。”
听着赵瑞新的讲解,市民张先生发出感慨:“我一直都在关注晋剧,因为我老家是山西的,我80多岁的老父亲一直特别喜欢听晋剧,今天过来领到了《晋剧人物梨园集锦》这本书,回去送给父亲,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也会让我的孩子去了解晋剧、保护晋剧。”
据了解,晋剧源自山西,有2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戏剧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随着走西口人迁徙河套,晋剧在河套地区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曾是河套主流文化载体之一,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情缘,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9年6月,晋剧被评定为巴彦淖尔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成立,2021年6月成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民间艺术团,并被市文联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戏剧传承基地”和“戏剧创作采风基地”。近年来,“梨园剧社”已恢复演出优秀传统历史戏《打金枝》《明公断》《算粮登殿》《下河东》《金水桥》《辕门斩子》《黄鹤楼》等多部剧目。
晋剧传入河套地区以来,不仅为巴彦淖尔的文化长河注入了流光溢彩的活力,还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晋剧、普及传播晋剧的艺术人才。老一辈如曹菊梅、刘子英(小桃花)、赵德荣(玉眼黑)、李占龙(六指红)、刘少楼等为晋剧呕心沥血;新一代如赵瑞新、雷秀梅等把晋剧薪火相传。他们的形象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晋剧,让晋剧在河套地区继续发展壮大,并留下珍贵的文化印迹,市美术馆、市文联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历经两年时间,走访了许多晋剧业内人士,邀请专业人士,在“梨园剧社”拍摄了大量人物、乐器、道具等照片,收集了许多珍贵资料。
此次展览折射出我市戏剧艺术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晋剧人不断追梦的执着精神,兼具艺术魅力与史料价值。追忆往昔,铭记当下,展望未来,我市广大艺术工作者将传中有创、新中有承、薪火相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日上午不到10点,梆子响亮,铙钹铿锵,高亢的晋剧唱腔已经飘荡在市文博中心上空。来自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的晋剧演员身穿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浑厚激昂的唱腔、传神细腻的演技、行云流水的台步,一首《秦香莲》获得了观众的喝彩。



听着赵瑞新的讲解,市民张先生发出感慨:“我一直都在关注晋剧,因为我老家是山西的,我80多岁的老父亲一直特别喜欢听晋剧,今天过来领到了《晋剧人物梨园集锦》这本书,回去送给父亲,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也会让我的孩子去了解晋剧、保护晋剧。”

2019年6月,晋剧被评定为巴彦淖尔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梨园剧社”成立,2021年6月成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民间艺术团,并被市文联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戏剧传承基地”和“戏剧创作采风基地”。近年来,“梨园剧社”已恢复演出优秀传统历史戏《打金枝》《明公断》《算粮登殿》《下河东》《金水桥》《辕门斩子》《黄鹤楼》等多部剧目。


此次展览折射出我市戏剧艺术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晋剧人不断追梦的执着精神,兼具艺术魅力与史料价值。追忆往昔,铭记当下,展望未来,我市广大艺术工作者将传中有创、新中有承、薪火相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