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戏,沪剧舞台有多大?

时间:2023-11-13 20:12:56 阅读:
聆听沪剧
传颂新声

01、『沪剧传承现状』
沪剧在上海市的传承陷入困境。2011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年轻人对包括沪剧在内的戏曲类非遗项目很有参与兴趣的只有13.2%,有点兴趣的为55.9%,兴趣不大的为30.3%。年轻人普遍认为戏曲看不懂、样式老、学不会,怎样巩固观众群体,培养年轻人对沪剧的兴趣,成为了沪剧传承发展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沪剧面临着许多沪剧名家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提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育说普通话,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长大后也没有几个能够真正讲好沪语,能够听懂沪剧、学唱沪剧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对上海话的“陌生”让沪剧的传承,包括上海城市文化的弘扬的前景都令人担忧。

02、『不进娱乐圈的女演员』
沪剧演员郜逸萍
沪剧演员 郜逸萍
10月28日,在上海沪剧院欣赏完精彩的演出后,我来到后台采访沪剧演员郜逸萍,她在今日的演出《少奶奶的扇子·劝女》中饰演刘曼萍一角。

采访中途,郜逸萍的手机中传来着急的催促声,她十分抱歉地与我暂别——她需要进行上海沪剧院的排练,作为在职的沪剧演员,这容不得丝毫懈怠。

半小时之后,采访继续进行。

郜逸萍精神依旧饱满,讲到兴起时,她随口唱起了沪剧小调,曲调软糯动人、字字认真。

她说:“在线下演出的时候,哪怕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认认真真地演。直播也是一样,哪怕只有一个人,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也要认真唱。”

而像如此“忙里偷忙”的状态,是郜逸萍如今生活的常态,她乐在其中。
郜逸萍
郜逸萍儿时照片

“满口吴侬软语,表演得体大方。”这是在郜逸萍的抖音账号评论区中,最常出现的形容词,是网友对她的普遍认可。但回看这个沪剧演员的人生前十年,她与沪剧的关系,不单单是“陌生”,甚至可以算得上“恶劣”。

故事要从1994年说起,这一年,郜逸萍出生在上海。

郜逸萍:
我的爷爷是个老戏迷,京剧昆曲越剧都如数家珍,更别说上海本地的沪剧和评弹了。进戏剧班这件事曾在我的家里引起了一场小型风暴。一开始我的父母并不同意,还是觉得该按部就班地走文化课升学的路子,再说我从小也不听歌,更不唱歌,就算报了名,想必也是白折腾一场。

关键时刻,老戏迷爷爷站了出来:“你就让她去试试嘛,说不定小孩有这个天赋呢,当个戏曲演员蛮好的喽。”

得到了爷爷的支持,郜逸萍顺利地报了名,顺利地去考试,然后,顺利地受到了打击。

在沪剧班的第一年,郜逸萍差点被退档——她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发声方法。

郜逸萍:
我当时一直就扯着大白嗓叫,叫得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声音都是哑的,还以为是自己的嗓子坏掉了,还尝试过吃药、或者泡各种水。

渐渐的,她开始从心底里打怵,害怕上唱腔课,而越不敢上课就越唱不好,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直到后来,学校里邀请了几位名家前来上课,郜逸萍遇到了王珊妹。
沪剧演员郜逸萍
郜逸萍(左)在沪剧舞台上

郜逸萍:
经过王珊妹老师的针对性指导之后,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打通了任督二脉那种感觉。

但学会发声的技巧,对于郜逸萍来说,只能说是赶上了进度,要想真正在沪剧班留下来,她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郜逸萍: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被退档了,是不可能回到原本的学校的,甚至也找不到正常的初中接着升学。没有“后悔”这两个字,你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在沪剧行当里,有个传统说法:好的演员一口气能唱一百多句。特别是如果在气喘吁吁的时候还能稳扎稳打地唱出来,这才叫功夫过关了。于是,为了练气息,我养成了早课前去操场跑步的习惯,有时候跑一圈下来,眼前都是黑的,我就干脆黑着眼睛,开口唱。
沪剧演员郜逸萍
郜逸萍在后台准备演出

吴侬软语,吟唱时代变迁;西装旗袍,演绎世间悲欢。沪剧,是源自上海的艺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要形式,被世人称为“上海的声音”。

但当郜逸萍进入上海沪剧院的时候,这个在黄浦江岸吟唱了上百年的传统艺术,已呈现落寞之势。在上海沪剧院,目前仅有演员62名。更心酸的是,有时,台下的观众甚至都没有台上演员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沪剧失去了兴趣,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方便再去剧场,宁愿在家里听录音、看碟片。

有时,郜逸萍也会自我怀疑:“我们好歹也是一个大剧团,为什么就只有这么些观众呢?”她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悲凉:沪剧,是真的没有年轻人看吗?

03、『直播间的吴侬软语』
破局,随着上海的疫情一起到来。

2022年4月份,线下剧院无法再进行演出,院方要求在家的演员们拍摄一些短视频,以供宣传使用。为了尽可能地扩大沪剧的影响力,她试探着想要摸清抖音的所有功能。偶然之间,郜逸萍发现了抖音的“粉丝群”功能,但是要开通的话,就必须要开一场直播。

于是,在7月15日,郜逸萍的第一场直播开始了。第一次直播,也就是跟大家聊聊天,唱一些沪剧比较经典的唱段,还有一些自己改编的沪歌。那一天直播效果并不好,直播间只有40多人,还都是提前预告叫来的朋友、老师,粉丝也只有1600人左右。

之后,郜逸萍开始认真研究起抖音里各种网红直播的路数和技巧。她专门去网上买了窗帘和装饰,在朋友的专业工作室布置起直播间。她还精心地设计了自己的造型、头饰和服装,用专业布光和专业相机拍。“为了省钱,一开始都是自己动手,自己挂背景帘、自己化妆梳头,好看不贵。不过,我觉得不管怎样,设备都要尽量专业,而且至少看起来都要美,不然人家为什么要在你的直播间停留?”
沪剧演员郜逸萍
郜逸萍在舞台上vs在直播间

认真很快就换来了回报,郜逸萍的直播一场比一场反响好,到七夕节那天,观众最高人数超过2000人,之后,每次直播甚至都能涨粉5000多人。这个数据,比很多做了好几年的同类直播账号都要好。

直播间有很多全新的路人,但也有大量的沪剧戏迷,尤其是一些专业戏迷不满足于普通唱段,会提出一些冷僻的折子,郜逸萍为了他们会重拾旧曲。而为了让更多完全不了解沪剧的观众有兴趣,她也会做一些改编,比如用沪语唱流行歌曲,邓丽君的歌,周璇的歌,甚至于周杰伦的《青花瓷》,以及耳熟能详的《好一朵茉莉花》《月圆花好》,都让观众对沪语演唱的魅力大为赞叹。

与其他的全职主播不同,她的直播时间并不固定,但只要是没有演出安排或者不需要排练,她都会挤出时间,开启直播,“毕竟还有本职工作嘛,所以没办法固定时间”。

戏曲行当里有个传统,叫做“饱吹饿唱”——吹奏乐器的人要吃饱饭,这样气息才足;而唱戏的需空着肚子,给腹腔留出空余。郜逸萍就把每一场直播都当作一次正式登台,在每次直播前都不会吃饭,哪怕一次直播要两到四个小时,她也坚持这么做,只为了用最好的状态迎接粉丝。

事实上,像郜逸萍这样的“主播兼职戏曲演员”,在抖音里并不在少数。

过去一年,抖音上的戏曲直播演出,超过了80万场,累计看播人次达到了25亿,相当于每天都有2000场中型演出在抖音直播间里上演。现如今,中华大地上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已有231种戏曲开启了直播,吸引着无数年轻观众。他们中,有73.6%的主播都获得过打赏收入。在线下剧场遭受冲击的当下,这些走过千年的艺术,正在直播间里绽放着新的生命,如火如荼。
沪剧演员郜逸萍
直播时的郜逸萍,网友说“听不懂也好听”

又到了郜逸萍直播的时间。

郜逸萍按部就班地发布了直播预告,扮上了精致得体的妆容,等待着天南海北的网友来到这个新奇的“房间”。

镜头前的女孩巧笑倩兮,吴侬软语特有的软糯腔调让人流连。在她的身后,白纱缠绕,灯光点点——这也是她用直播的收入一点点置办的背景墙。

她开始认真吟唱,沪剧里的浪漫故事,开始了。

猜你喜欢

光辉生活驿站文艺演出活动——百姓大舞台

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金辉艺术团的沪剧表演艺术家,为参与居民带来《大雷雨》、《罗汉钱》等沪剧经典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展示了沪剧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还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传达出沪剧独特的文化价值。...

“戏曲乡韵 醉美深情”经典沪剧折子戏专场

由团长杨派传承人朱美芹担任主唱,她的演技和唱腔在上海和浦东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多年来参加市区级个人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多次夺冠,在长三角地区也有所名气,还聘请了国家二级演员著名杨派传承人赵慧芬担任艺术指导,使得这台节目更有艺术性和可看性。国家三级演员苏佩璋也担任本台节目的主唱,她的舞台表演和唱腔都有着几十年的功底和实力。...

上海新东苑沪剧团红色经典沪剧《金绣娘》

上海新东苑沪剧团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陈瑜担任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钱思剑、李建华、吴梅影;国家一级演奏员曹惠明等加盟助阵,现有高级职称的演员和演奏员9人,还有多位艺术家们的指导和参与。...

大型原创沪剧《梅桥情缘》,即将上演

剧情简介《寸草春晖》原创沪剧大戏,真实反映了全国五好家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上海市道德模范青浦区白鹤镇衣爱娟的感人事迹。她与爱人携手走过贫乏时代,几十年如一...

沪剧《谁是母亲》抢票开启

沪剧《谁是母亲》剧情:富家女丁曼萍与纨绔子弟金鸿飞相恋并意外怀有身孕却遭金鸿飞抛弃,碍于颜面丁父逼女儿曼萍自尽。为了保护孩子,曼萍在乡下生下儿子家宝,但丁父欲斩草除根,非要致婴儿于死地,奶妈金风拼命救下家宝并远走他乡以洗衣度日。二十年后,家宝结识范先生并得到他的赏识和资助,最终成为一名医生。...
沪剧《碧落黄泉》最早由王盘声、凌爱珍、王雅琴主演。之后许多剧团整理演出该剧,袁滨忠、韩玉敏等艺术家也曾演出本剧。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沪剧演员钱思剑、朱俭、居峰、程臻、吉燕萍等担当主演,由著名导演沈刚执导。...
11月2日,郜逸萍即将来到九棵树,为大家带来一次沪剧清音会专场演出。演唱《上海谣》、《归江南》等经典沪歌,以及演绎众多精彩的沪剧、越剧与评弹曲目。...
这段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先生创腔的“志超读信”,从它在沪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一刻便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上海街头巷尾人人传唱,成为当仁不让的流行唱段,也让《碧落黄泉》在沪剧舞台盛演不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