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经典,走进港沿!

时间:2024-12-09 16:31:36 阅读:
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指数,近日,上海彩芳沪剧演艺服务中心带来的“彩韵金曲”沪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在港沿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序幕。

舞台上,灯光聚焦,一曲《庵堂相会》的看龙舟选段率先登场。演员孙彩文和赵卫红饰演的角色,身着水乡特色服饰,龙舟竞渡,鼓声震天,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江南水乡的热闹与祥和。演员们悠扬的唱腔,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红色戏剧《星星之火》、《芦荡火种》智斗片段,演员们激昂的唱腔、投入的表演,将革命烈士们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王孝和》夫妻会、《红灯记》壮志凌云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连连喝彩。

“我一直很喜欢沪剧,小时候爸爸经常带着我在收音机里听沪剧,但平时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现场一位戏迷告诉记者,“这次沪剧折子戏专场演出真是太精彩了!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沪剧的独特魅力,真是太高兴了!”

据了解,折子戏往往截取整部戏曲中的经典场景或重要情节进行集中表演,以短小精悍、情节紧凑的特点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本次演出将那些穿梭于弄堂之间、融入市民生活的沪剧唱腔搬上社区舞台,通过传统戏曲的魅力,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到沪剧文化的深厚底蕴。

“沪剧是我们上海的地方戏,我们要把沪剧表演推送到崇明每一个乡村的角落,让每一个老百姓都了解沪剧,熟悉沪剧,最后爱上我们的沪剧,让沪剧代代相传。”上海彩芳沪剧演艺服务中心团长孙彩芳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彩韵金曲”沪剧折子戏专场演出作为崇明区文化配送项目的一部分,成功地将高质量的文化资源直接送到了港沿镇居民的家门口。文化配送作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更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通过此次沪剧折子戏的成功演出,港沿镇进一步印证了文化配送项目在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港沿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陈聪表示,未来,港沿镇将继续深化与文化配送项目的合作,积极引入更多优质的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

猜你喜欢

每一幕都是对老上海生活细腻入微的描摹,带你穿越回那个别具风情的年代。同时,观剧体验更添惊喜!我们联动“2025 年豫园灯会”,一票在手,不仅能沉醉于沪剧的魅力,还能踏入如梦如幻的灯会现场,赏华灯璀璨,品古韵新春。在戏曲与灯火交织的奇妙夜,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一同开启这场沪上文艺之旅,让《石榴裙下》的绮丽与豫园灯会的绚烂,共筑难忘回忆!...
沪剧《董梅卿》 讲述的是:1911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思想解放,一场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这场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并具备了思想条件。...
沪剧大师茅善玉即将登台中核和悦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演出,让我们以沪剧为媒,共赏经典,共御寒冬。不论你是沪剧的忠实粉丝,还是首次接触这门艺术,这场精彩演出定会让你尽兴而归!...
《星星之火》 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沪剧现代戏的经典剧目。该剧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在1959年2月首演于舞台,获得巨大成功。剧本以1925的“五卅”运动为背景,侧面反映当时我国工人反帝斗争的面貌。讲述了农妇杨桂英丧夫后带儿子到上海来找在日本纱厂当“包身工”的女儿小珍子。...
本次演出的是整场沪剧《大雷雨》。演员们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委婉动听的唱腔赢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
这段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先生创腔的“志超读信”,从它在沪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一刻便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上海街头巷尾人人传唱,成为当仁不让的流行唱段,也让《碧落黄泉》在沪剧舞台盛演不衰。...
演出以沪剧《庵堂相会·看龙舟》拉开序幕,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服,以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观众们带入了充满经典韵味的故事中。紧接着沪剧《姐姐我要恭喜侬》、《三杯酒》接踵而至,熟悉的旋律和动人的唱词,让老戏迷们沉浸其中,连连拍手叫好,回味无穷。...
由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金山区文化馆、金山区文化和旅游资源配送管理中心以及金山区戏剧曲艺协会共同打造“梨园雅韵-大美金山”中华戏曲传承传播系列活动经典剧目“民〞团交流演出季,充分挖掘整合本土戏曲艺术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戏曲艺术在金山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