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骨子戏的新看点——扬剧《王宝钏》观后
时间:2025-07-09 19:20:46 阅读: 次 作者:薛梅
7月3日晚,扬剧《王宝钏》在2025“百梅争艳”戏曲汇“梅花奖”精品剧目展演上精彩亮相,由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领衔主演,游佳琦、陈芝越、王紫薇等一众新生代扬剧演员参演并担纲不少戏份。虽然天气炎热,但泰州大剧院舞台上演员全情投入,满台生辉,台下座无虚席,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持续了3个小时,让泰州观众过足了戏瘾。
这是根据传统老骨子戏《红鬃烈马》改编的一出戏。《红鬃烈马》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剧目,主题深刻且富有层次,融合了爱情、伦理、家国情怀与人性考验,展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文化内涵,也因之有各种戏曲样式的版本,深受广大百姓和戏迷喜爱,长演不衰。当年梅兰芳先生就曾扮演过王宝钏,因而京剧版更为大家熟知。京剧《红鬃烈马》我看过多次,还曾为之写了一篇小文《一分甜二分苦七分辛辣的讽刺剧》,这一次看了扬剧《王宝钏》,虽然同根同源,但扬剧以其别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虽是老骨子戏,但却有不少新看点、新亮点。
扬剧《王宝钏》几折戏在编剧上的选裁有独到之处。《红鬃烈马》全剧原本包括13折,分别是《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闹窑降马》《投军别窑》《探寒窑》《误卯三打》《鸿雁传书》《赶三关》《武家坡》《算粮》《银空山》《大登殿》。由于折数太多,旧时并非一天演完,而现在为了压缩成一场戏,通常从中选择几折来演。2023年,我曾经观看了国家京剧院的《红鬃烈马》,全剧选演了其中四折,分别是《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而扬剧《王宝钏》把剧名用女主角王宝钏来定名,并选用了以王宝钏为主线和戏份重的几出戏《三击掌》《别窑》《武家坡回窑》和《大登殿》,再加上情节推进必要的《银空山》,全剧共五折戏,这样的剪裁,删减了原故事冗杂的枝节,聚焦于王宝钏的苦难和薛平贵的回归,节奏紧凑,更具戏剧张力,使王宝钏这一主角形象更加突出,性格更加鲜明。
如《三击掌》中,王允嫌贫爱富,不同意宝钏嫁给抛球选中的花郎薛平贵,逼迫宝钏退婚,宝钏力争未果,与父三击掌,父女决裂,宝钏被逐出家门,与薛平贵困守寒窑,苦度光阴。这一段宝钏与其父的对手戏,用的是反衬法,用王允的嫌贫爱富和背信弃义衬托宝钏的讲信义、守然诺,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但本质上也是封建时代“从一而终”观念的极端化体现。但扬剧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表演,将宝钏的刚烈与悲情放大,既歌颂其忠贞,也暗含对父权压迫的控诉。
再如《别窑》,因西凉作乱,平贵投军,并作为先行出征西凉,平贵与宝钏告别。这一折是宝钏和平贵的对子戏,新婚夫妇分别,不知三年五载才能重逢,你侬我侬,依依不舍。宝钏一改第一折中的刚烈形象,与夫婿平贵柔情缱绻,不忍分离,薛平贵也不舍娇妻,两个人在舞台上几度“夫啊”“妻啊”对唱,缠缠绵绵,好不凄凉。其中一个细节处理也很好,就是平贵进出寒窑不小心碰了头,宝钏急忙关切询问,夫妻恩爱通过这种更具烟火气的生活化表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切鲜活。这一折虽是文戏为主,却有不少功夫戏穿插其中,青年扬剧演员游佳琦扮演的青年平贵长靠武生打扮,着一身白色箭衣、背插靠旗,功架优美、稳重、沉着,王宝钏着黑底蓝边的“苦褶子”,朴素而不失端庄,随着鼓点一次比一次催得急,两人一个要走,一个要追,舞台上的功夫戏和把子功时现,这一折煞是生动好看,极富感染力。
全剧文武兼备、张弛有度,体现了扬剧“柔中带刚”的特质。如《银空山》这折戏的架构安排,从结构上来看,使得剧情更加完整地向前推进,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加之,这一折以武戏穿插,代战公主由青年演员王紫薇扮演,一身鲜艳的绣花箭衣,英姿飒爽而又不失俏丽,唱念做打俱佳,她率领西凉兵马千里奔袭驰援夫君,遭遇高嗣继两人对打厮杀等等,显示了她扎实的刀马旦的功力,随着她娴熟地上下左右翻飞腾挪,一对翎子也随之上下翻飞舞动,舞台上十分富有动感和美感。这一出戏的架构安排,平衡了全剧的文戏比重,使舞台观感有动有静、刚柔相济,更加丰富多姿。
注重发挥扬剧唱腔和表演的优长,并加以融合与创新,是该剧又一特点。扬剧发源于扬州,因为泰州与扬州地缘相近相亲,扬剧在泰州和淮剧、京剧一样拥有不少戏迷和忠实粉丝,甚至民间剧团。扬剧很多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唱腔与曲调的设计上注重抒情性。如在《别窑》《回窑》中,以【梳妆台】等曲牌为基础,运用婉转的拖腔和悲调,表达人物情绪上比京剧更显细腻哀婉。在角色行当注重灵活运用。如王宝钏由青衣兼演花旦,《三击掌》中与父亲争辩时的嗔怒,坚毅中略带娇憨。薛平贵则融合小生与老生技法,从《别窑》中的英武到《大登殿》中的威严,展现人物的成长和身份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部植根于旧时代的传统剧目,不可否认,在当下的语境下,该剧在封建伦理与人性光辉的碰撞上,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或许也是这部老戏长演不衰的另一种价值所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在《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一文中就犀利地写道:“《红鬃烈马》无微不至的描写了男性的自私。薛平贵致力于他的事业十八年,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有这么一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星夜赶回家去。她的一生的最美好的年华已经被贫穷与一个社会叛徒的寂寞给作践完了,然而他以为团圆的快乐足够抵偿了以前的一切。……可是薛平贵虽对女人不甚体谅,依旧被写成一个好人。京戏的可爱就在这种浑朴含蓄处。”
薛平贵的形象确实具有这种“浑朴含蓄”的复杂性,他的经历具有强烈的传奇性,从社会底层的乞丐通过战功一路开挂,加上政治联姻成为西凉王,最终回归中原登基为帝。这一过程暗含了底层民众对阶级固化的反抗幻想,体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民间价值观。从乞丐到帝王的人生逆袭,最终以“大登殿”的所谓团圆结局完成了他对爱情的救赎,虽然他的救赎迟到了十八年。扬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李政成在《武家坡回窑》这一折开始上场,以老生应工,他的唱念做表自然是炉火纯青,毫无挑剔,观众们啧啧赞叹:“果然角儿就是角儿啊!”因为他演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为宝钏叫屈,对薛平贵的“恼恨”也削减了几分。
扬剧《王宝钏》的女主角形象更加饱满和熠熠生辉。如果说《三击掌》重在表现宝钏之刚烈,“富贵不能淫”;《别窑》中重在表现其坚定和柔情,“贫贱不能移”;《武家坡回窑》则重在表现其忠贞不渝,特别是面对薛平贵假扮军爷近乎恶毒的“戏”妻,却始终不为所动;最后《大登殿》中,宝钏主动与父亲“和解”,刀下留人,对代战则毫无怨言地接纳,甚至不计较正房偏房,既有孝心又有包容心,这样一个王宝钏实在是个极其完美的女性,可以说符合在封建礼教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一切想象。“善恶有报”看似圆满,但是王宝钏的苦难仅换回短暂尊荣,薛平贵另娶代战公主的合理性未被深究,其道德双标显然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在歌颂忠贞与抗争的同时,也把女性置于一个“牺牲者”的位置,暴露出封建伦理框架下对女性的桎梏,甚至冠冕堂皇的戕害。王宝钏封后时的悲喜交加,能否对十八年苦难生活的真正释怀,能否真正做到逻辑和伦理上的自洽,这些都被忽略了,剧中以集体“大团圆”的圆满遮蔽了个体的哀伤和不尽圆满,折射出传统戏曲对伦理矛盾的回避。我以为,若能对人物动机和结局合理性加以现代重构,或将赋予这一经典戏剧以更深刻的生命力。
据了解,这一场扬剧《王宝钏》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最新改编的一个剧本,对传统经典剧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已经在付诸实施。整场戏有三位年轻演员参演王宝钏一角,俱是扬剧名家葛瑞莲的弟子,都有着精彩的表现,换角丝滑流畅,表演不分伯仲。加上李政成的弟子游佳琦和同以葛瑞莲为老师的王紫薇两位,满台青春,呈现出师徒联袂、代际传承的良好生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剧,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剧评人介绍
薛梅:江苏泰州人,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喜欢读书写作,乐于做一个文化观察者、参与者、传播者。著有《一根思想的芦苇》等作品多部。
这是根据传统老骨子戏《红鬃烈马》改编的一出戏。《红鬃烈马》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经典剧目,主题深刻且富有层次,融合了爱情、伦理、家国情怀与人性考验,展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文化内涵,也因之有各种戏曲样式的版本,深受广大百姓和戏迷喜爱,长演不衰。当年梅兰芳先生就曾扮演过王宝钏,因而京剧版更为大家熟知。京剧《红鬃烈马》我看过多次,还曾为之写了一篇小文《一分甜二分苦七分辛辣的讽刺剧》,这一次看了扬剧《王宝钏》,虽然同根同源,但扬剧以其别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我,虽是老骨子戏,但却有不少新看点、新亮点。

如《三击掌》中,王允嫌贫爱富,不同意宝钏嫁给抛球选中的花郎薛平贵,逼迫宝钏退婚,宝钏力争未果,与父三击掌,父女决裂,宝钏被逐出家门,与薛平贵困守寒窑,苦度光阴。这一段宝钏与其父的对手戏,用的是反衬法,用王允的嫌贫爱富和背信弃义衬托宝钏的讲信义、守然诺,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但本质上也是封建时代“从一而终”观念的极端化体现。但扬剧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表演,将宝钏的刚烈与悲情放大,既歌颂其忠贞,也暗含对父权压迫的控诉。

全剧文武兼备、张弛有度,体现了扬剧“柔中带刚”的特质。如《银空山》这折戏的架构安排,从结构上来看,使得剧情更加完整地向前推进,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加之,这一折以武戏穿插,代战公主由青年演员王紫薇扮演,一身鲜艳的绣花箭衣,英姿飒爽而又不失俏丽,唱念做打俱佳,她率领西凉兵马千里奔袭驰援夫君,遭遇高嗣继两人对打厮杀等等,显示了她扎实的刀马旦的功力,随着她娴熟地上下左右翻飞腾挪,一对翎子也随之上下翻飞舞动,舞台上十分富有动感和美感。这一出戏的架构安排,平衡了全剧的文戏比重,使舞台观感有动有静、刚柔相济,更加丰富多姿。
注重发挥扬剧唱腔和表演的优长,并加以融合与创新,是该剧又一特点。扬剧发源于扬州,因为泰州与扬州地缘相近相亲,扬剧在泰州和淮剧、京剧一样拥有不少戏迷和忠实粉丝,甚至民间剧团。扬剧很多由花鼓戏和香火戏吸收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在唱腔与曲调的设计上注重抒情性。如在《别窑》《回窑》中,以【梳妆台】等曲牌为基础,运用婉转的拖腔和悲调,表达人物情绪上比京剧更显细腻哀婉。在角色行当注重灵活运用。如王宝钏由青衣兼演花旦,《三击掌》中与父亲争辩时的嗔怒,坚毅中略带娇憨。薛平贵则融合小生与老生技法,从《别窑》中的英武到《大登殿》中的威严,展现人物的成长和身份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部植根于旧时代的传统剧目,不可否认,在当下的语境下,该剧在封建伦理与人性光辉的碰撞上,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或许也是这部老戏长演不衰的另一种价值所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在《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一文中就犀利地写道:“《红鬃烈马》无微不至的描写了男性的自私。薛平贵致力于他的事业十八年,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有这么一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星夜赶回家去。她的一生的最美好的年华已经被贫穷与一个社会叛徒的寂寞给作践完了,然而他以为团圆的快乐足够抵偿了以前的一切。……可是薛平贵虽对女人不甚体谅,依旧被写成一个好人。京戏的可爱就在这种浑朴含蓄处。”
薛平贵的形象确实具有这种“浑朴含蓄”的复杂性,他的经历具有强烈的传奇性,从社会底层的乞丐通过战功一路开挂,加上政治联姻成为西凉王,最终回归中原登基为帝。这一过程暗含了底层民众对阶级固化的反抗幻想,体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民间价值观。从乞丐到帝王的人生逆袭,最终以“大登殿”的所谓团圆结局完成了他对爱情的救赎,虽然他的救赎迟到了十八年。扬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李政成在《武家坡回窑》这一折开始上场,以老生应工,他的唱念做表自然是炉火纯青,毫无挑剔,观众们啧啧赞叹:“果然角儿就是角儿啊!”因为他演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为宝钏叫屈,对薛平贵的“恼恨”也削减了几分。

据了解,这一场扬剧《王宝钏》是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最新改编的一个剧本,对传统经典剧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已经在付诸实施。整场戏有三位年轻演员参演王宝钏一角,俱是扬剧名家葛瑞莲的弟子,都有着精彩的表现,换角丝滑流畅,表演不分伯仲。加上李政成的弟子游佳琦和同以葛瑞莲为老师的王紫薇两位,满台青春,呈现出师徒联袂、代际传承的良好生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剧,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剧评人介绍
薛梅:江苏泰州人,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喜欢读书写作,乐于做一个文化观察者、参与者、传播者。著有《一根思想的芦苇》等作品多部。
猜你喜欢
传统评剧骨子老戏复排工程老艺人折子戏专场暨太平剧社复演庆典,郭德纲协同评剧老艺人倾情奉献专场演出。...
评剧要演大戏,就要向老大哥们学习,于是就大量改编了皮影戏和大鼓书的故事,这个保龙山就是一例。...
此剧由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携手天津评剧院院长、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共同演出。曾昭娟介绍,建院50周年时,郭德纲曾与剧院合作清唱了《打狗劝夫》的经典唱段。...
北京京剧院举办了克绍箕裘灼芳华——挖掘整理复排剧目展演媒体见面会。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朱甲,创作部主任郭秋玲,国家一级演员、小生名家包飞、梅派青衣名家王怡、青年程派名家郭玮、青年花旦名家常秋月、青年老旦名家康静,优秀武生演员、李派红生传人李孟嘉等参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