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匠心演绎古韵风华 | 北方昆曲剧院袁国良携《烂柯山》亮相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圆满落幕
时间:2025-05-19 14:52:06 阅读: 次 作者:北方昆曲剧院
梅花竞放,戏聚东方。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在上海举行。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袁国良通过层层筛选,携昆曲《烂柯山》入围终评演出。
在5月16日下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昆曲《烂柯山》剧组媒体见面会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西大厅举行。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主演、终评演员袁国良以及主演于雪娇参加了见面会。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是无数戏剧人的最高梦想。此次袁国良凭借《烂柯山》入围终评,是对他多年来深耕昆曲艺术、不断磨砺技艺的肯定,更是北方昆曲剧院坚持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打造精品剧目的成果体现。
在5月16日下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剧目——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昆曲《烂柯山》剧组媒体见面会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西大厅举行。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主演、终评演员袁国良以及主演于雪娇参加了见面会。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是无数戏剧人的最高梦想。此次袁国良凭借《烂柯山》入围终评,是对他多年来深耕昆曲艺术、不断磨砺技艺的肯定,更是北方昆曲剧院坚持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打造精品剧目的成果体现。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是无数戏剧人的最高梦想。此次袁国良凭借《烂柯山》入围终评,是对他多年来深耕昆曲艺术、不断磨砺技艺的肯定,更是北方昆曲剧院坚持传承与创新、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打造精品剧目的成果体现。

终评演员袁国良分享了参评梅花奖的心路历程和《烂柯山》的排演感悟,并特别感谢了北方昆曲剧院对此次参评给予的鼎力支持。主演于雪娇则从崔氏角色的演绎角度出发,分享了从闺门旦转型正旦的挑战与突破。
随后,终评演员袁国良与主演于雪娇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烂柯山》艺术导赏。袁国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昆曲老生行当的分类及表演特点,并聚焦“穷老生”朱买臣的独特演绎。通过视频片段和两位主演现场演绎,展示了剧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观众提前一饱眼福。
随后,终评演员袁国良与主演于雪娇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烂柯山》艺术导赏。袁国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昆曲老生行当的分类及表演特点,并聚焦“穷老生”朱买臣的独特演绎。通过视频片段和两位主演现场演绎,展示了剧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观众提前一饱眼福。

《烂柯山》作为昆曲经典剧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对演员的表演功底要求极高 。袁国良饰演的朱买臣,师承自昆曲名家计镇华先生,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每一步台步,都精准地拿捏住人物复杂的情感脉络与命运起伏。从贫寒时的隐忍坚守,到被妻子逼休时的无奈与悲愤,再到得官后的感慨万千,袁国良用细腻入微的表演,让角色有血有肉,令观众沉浸其中,与之同悲同喜。尤其是《雪樵》一折,他在虚拟的风雪中,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以跪步、甩髯口等精湛技艺,展现出朱买臣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艰难,舞台上虽无风雪之景,却让观众仿若置身冰天雪地,真切感受到角色的凄凉与坚韧,现场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5月17日下午14:30,由北方昆曲剧院袁国良领衔主演的昆曲《烂柯山》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正式与观众见面,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涌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马文,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等到场观看演出,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亲临现场指导。

这场演出的成功,不仅是袁国良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光时刻,更是北方昆曲剧院整体艺术实力的有力彰显。剧院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全体演员入情入戏,人物塑造丰满立体,充满戏剧张力;舞台布景简约而不失意境,以写意之美烘托剧情;灯光设计巧妙灵动,随着情节推进与人物情绪变化,营造出或黯淡、或明亮的氛围,为表演增色;乐队的现场演奏婉转动人,鼓、笛、箫、笙等民族乐器交相辉映,婉转悠扬的昆曲旋律丝丝入扣,与演员的唱念完美融合,将昆曲水磨腔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享受。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演员们致敬。许多观众激动地表示,这场演出让他们领略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昆曲演出。
目前,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最终评选结果尚未揭晓,但北方昆曲剧院和袁国良已经用这场精彩的演出,为昆曲艺术赢得了掌声与喝彩。北方昆曲剧院将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昆曲这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演员们致敬。许多观众激动地表示,这场演出让他们领略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昆曲演出。
目前,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最终评选结果尚未揭晓,但北方昆曲剧院和袁国良已经用这场精彩的演出,为昆曲艺术赢得了掌声与喝彩。北方昆曲剧院将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昆曲艺术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昆曲这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猜你喜欢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是东南大学牵头的2024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的实践结晶。...
《南柯记》是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部近百年来从未在舞台上以全本形式呈现过的作品。戏曲学者吴梅认为,四梦中“惟此梦最为高贵”,是汤显祖的“度世之作”。...
昆剧《家》由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上海戏剧学院著名导演马俊丰担任导演,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石小梅担任艺术指导,著名昆曲作曲家、一级演奏员孙建安担任唱腔设计,著名作曲家吴小平担任音乐设计。...
当京腔的铿锵遇见水磨调的婉转,京昆合演《白蛇传》——经典折子戏专场,端午特献。千年情缘,别样风华,就在5月30日19:30,浙江胜利剧院。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艾叶飘香之际,两大国粹联袂重构经典,铸就令人屏息的视听盛宴。...
上海昆剧团将推出「春色如许」——上海昆剧团昆曲学馆十周年暨庆祝518昆曲非遗日系列演出,于5月16-18日连续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一场“春色如许”主题演唱会和两场《上海昆剧团昆曲学馆十周年折子戏专场演出》,展现上海昆剧艺术的代际传承与守正创新,集中展示上海昆剧团剧目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
五一假期,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小剧场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等轮番上演,让你大饱眼福;上海昆剧团昆曲学馆十周年暨庆祝518昆曲非遗日系列演出蓄势待发,静候知音...
2024年8月6日,由东南大学负责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正式开班,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东南大学“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项目全面启动。...
《玉堂春》是京剧旦行传统剧目,取材于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全部《玉堂春》共包含嫖院、庙会、骗卖、毒夫、起解、会审、监会、团圆八折,本次演出呈现其中经典的后四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