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与昆曲《刺虎》的故事
时间:2025-07-14 14:28:57 阅读: 次 作者:乐府之妃豨谁和 张家旧事
抗战时期,张充和在重庆时,是在礼乐馆工作。这个组织的成立,源于蒋介石。他参加纪念国父的典礼上,听到放的是哀乐,于是大怒:“总理去世那么多年,还放哀乐,可见礼崩乐坏,中国人把礼乐都丢失了。”充和说,“因为他冲冠一怒,我就有了一碗安乐茶饭,因为差事就是翻译昆曲曲谱,容易得很。
张充和经常登台演《刺虎》,《刺虎》描写的是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在梅山上吊自杀,李闯等人攻入皇宫,见一美貌女子,自称崇祯帝女儿。李自成侄子一只虎李过要求娶此女,闯王同意。入洞房时,费宫女乘机刺死李过,并自杀身亡。这样的剧情很适合抗战的主题。抗战年月,张充和经常登台演《刺虎》。
1941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排一出劳军戏,张充和主演《刺虎》费宫女,四位高官给张充和跑龙套。这四位高官分别是原山东省立剧院院长王泊生、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郑颖孙、供职音乐教育委员会的江南才子卢前。开场锣鼓响过,四位龙套上场,台下众人认出这四位高官,就鼓掌笑个不停,四位龙套不停向台下点头鞠躬,引来更多的掌声。《刺虎》演出结束后,卢前即兴在张充和的《曲人鸿爪》上题诗:
鲍老参军发浩歌,
绿腰长袖舞娑婆。
场头第一吾侪事,
龙套生涯本色多。

很多年过去了,在美国的张充和女士还惦记着那次滑稽、温馨的演出:“当时教育部新成立了个礼乐馆,在北碚。要唱戏, 劳军演出,重庆的人都要下来帮忙。那次演出是教育部组织的,梁实秋、老舍当时在编译馆做事,答应两人要出一个相声;“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长是丁西林,也懂音乐,他们负责搭台、 装灯;我呢,就负责给唱戏的找配角。那场演出很盛大,来北碚的人很多,住不下的人都挤在礼乐馆里。那晚我演《刺虎》, 正在后台化妆,梁实秋和老舍在边上练相声,一边练一边大笑,我就要他们先讲给我听听。老舍写相声很在行的,又是老北京, 所以他是主角——逗哏的,梁实秋是捧哏的。排练时,有一个 老舍举着扇子要打的动作,梁实秋说:‘你到时别真打,比比样子就好。’结果到了台上表演,说到兴头上,老舍的扇子一挥, 真的就打过来了,梁实秋没有防备,这一打就把他眼镜打飞了!梁实秋手疾眼快,一手就把眼镜接住了。下面掌声大作,以为是他们俩故意设计好的,就大叫:‘安可(再来一次)!安可!’ 他们俩相对哈哈大笑,相声讲不下去啦……”

张充和女士
后来张充和女士到访台湾,还与梁实秋回忆那场趣事,并做了录音。梁实秋曾说过,他的相声诀窍是老舍教的,很受用。再后来,张充和女士把录音和当时与老舍的合影一并赠给了老舍之子舒乙。
章士钊爱才,赠诗给张充和,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李清照。沈尹默赠她七绝:“曲弦拨尽情难尽,意足无声胜有声。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
汪曾祺描述她的昆曲唱腔:“她的唱法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都是用的她的唱法。”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