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格律】用昆曲演唱《戏台》片尾曲

时间:2025-07-28 15:36:39 阅读:
电影《戏台》热播,票房节节登高。这部影片取材于同名话剧,“没有网络梗,没有流量明星,没有主义,没有歌颂,没有借腹生子,有的只是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抽丝剥茧,和人性的尴尬。笑是果,悲是因,荒诞解构现实,笑料包裹人生,很纯正的喜剧。笑着笑着,心里发冷。”这是网友“WIKI魏”在豆瓣上的短评,道出了《戏台》成功之根源。

影片的片尾曲也广受好评,评论道此歌不仅为电影增添了文化深度,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视听体验。但实际上,除了歌手的演唱非常出色之外(陈丽君是一位很不错的越剧尹派小生演员),这首歌尚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片尾曲改编自宋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的内容是非常契合电影本身的,选取得非常好。最大的问题是,整体听下来旋律并不那么动人,很难算上是一首悦耳的歌,歌词的节奏也有不妥之处。我们不妨结合曲牌格律,简要做个分析。
戏台片尾曲
《戏台》片尾曲,陈丽君演唱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该词更宜做电影的序曲。

昆曲里[桂枝香]是最常用的曲牌之一,《集成曲谱》里载有33支,通常连用二至四支组成自套,有时也只用一支。多支连用时,第二支及以后均不换头。比如《牧羊记·小逼》《疗妒羹·题曲》都是连用四支,板式不变。十余年前,在某届青年曲会上,曲友们就曾联唱过[桂枝香]曲牌,涵盖不同剧目、不同行当,至今犹记。这些[桂枝香]按《九宫大成》都属于南仙吕宫正曲,曲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故在各个剧目里都是作为主曲出现的。

与正曲的[桂枝香]有明显不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分上下两阕,按《九宫大成》和《碎金词谱》,要么属于南仙吕宫引,要么属于北仙吕调只曲。从格律上很容易判断《金陵怀古》为南仙吕宫引。其实从传统的审美上,这首词本身的格律和意境显然适合作为电影的引曲或序曲,作为片尾曲似有不合之嫌。

实际上,考虑电影的内容,这首词所描述的意境的确适合做引子,比如,“正故国晚秋”交代了季节,“千里澄江”和“翠峰”是地理背景,“归帆”“残阳”“西风”“酒旗”刻画的不正是影片里的各种场景吗,而“念往昔”、“叹楼头”给出古和今在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六朝旧事”、“寒烟衰草”进一步强化这种古今对比,最后“商女犹唱后庭遗曲”,也是引出“如今”的悲凉现状。如果把这首词作为引子,将观众引进悲怆的意境,从而叙述电影的荒诞和悲凉,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片尾曲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影片故事发生后,用来与观众进一步形成共鸣的歌曲,可以总结或进一步延续观众的情感和情绪,也可以用来再次强化或升华影片的主题。

二、演唱的旋律和句读值得商榷。

陈丽君的声音是没的说。但歌曲的节奏并不好。比如首二句应当用缓慢的节奏铺垫出登山临水,举目望远的情景,这样才能够将秋意里的各种景象逐一看去。可惜歌曲上来就像RAP一样地快速进入。这样的节奏问题在下阙里也存在。比如“叹门外楼头”,这一句应当给听者更多的时间,去想象这一情景,而“悲恨相续”作为情感的顺应流露,就不必过于拖延了。创作者大概只注意了“悲恨相续”这四字的情感了,而忽略了整首词本身带有的铺垫与延展。

如果说节奏的问题,多有个人主观喜好在其中,但歌曲节奏与词的格律不合,这就不是主观的问题了。比如歌曲的主要间歇出现在“悲恨相续”之后,此处间歇较长时间后,再接着唱“千古凭高”。我想曲作者显然是把“念往昔”到“悲恨相续”这几句归到上阕里了。该词上阕写景,下阕写事,应当间歇在“画图难足"之后。这说明曲作者并不懂得这首词。

“千古凭高”一句更是使人啼笑。但这个也许不是曲作者的问题,网上查询该词,大多数是把这两句这样句读的: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而正确的句读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只有为数不多的网页能够正确句读。按照昆曲里的“务头”概念,“千古凭高”一句值得强化。歌曲里也有强化这四个字的意境,可惜就是被紧接而来的“对此”给破坏了。

至于歌曲重复演唱时,下阕的词句排乱顺序演唱,从词的吟诵来说显然是不妥的。但改成歌曲了,忍忍就算了。

三、押韵和字音。

前文给了该词押韵的情况,其中△为韵脚,▲为可押可不押(这两个可押可不押的句子,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和下一句合做一句)。该词押入声韵,显然用普通话来演唱是不合适的。《韵学骊珠》里这几个韵脚都是“屋读”韵,念做入声词的意境就更能体现出来。因此,有必要用遵循中州韵的昆曲演绎。此外,歌手在演唱中,个别语句用了越剧的发音,稍显突兀,这无形中有商女独唱越剧之嫌。

我们依据《九宫大成》和《碎金词谱》对该词进行了订谱,也烦请石冰老师对工尺做了核定,石老师也建议用箫做伴奏,更合意境。整曲为散曲风格,节奏舒缓。

昨天恰逢苏州幔亭曲社在五亩园昆剧传习所曲叙,便邀请戴爱华社长试唱此曲。我们相继练习了七八次,便录了一版此曲的昆曲演唱。整体来看,昆曲演绎能够唱曲词曲的特质,也更加充满怀古的情绪,更能体现出引曲的味道。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版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昆曲版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这次工尺谱的订谱得到石冰老师的核定和认可。词牌格律方面也征求了吴江清音社朱正明和倪惠芳两位资深曲友,他们在填词方面造诣很深,我们也一起自己填词、自己谱曲、自己演唱,自得其乐。在演唱方面,苏州幔亭曲社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和社长戴爱华互为伴奏,也都演唱了数遍。不过论演唱效果,还是此版最佳。

从工尺要演唱,一定还有诸多不到之处,恳请方家多多批评指正。

附工尺谱如下:

工上四四合上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