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 童声水磨调——松江“家+书屋”昆曲研学记

时间:2025-08-14 17:05:09 阅读:
咿呀学唱,水袖翻飞。8月9日,由松江区妇联主办的“家+书屋”非遗传承系列活动之“仓城有声 曲韵童萌”昆曲研学活动在江南曲圣纪念馆开展,十余名小朋友在昆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沉浸式体验。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研学
在位于一楼的“粟庐曲谱”展示墙下,小朋友听老师详细讲解了这四个字的意义,原来这是昆曲大师俞振飞依据其父俞粟庐所传昆曲唱腔整理编纂的工尺谱集,书中收录了《琵琶记》《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雷峰塔》等十八种剧目共计二十九出戏,在昆曲界有着极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穿过曲谱展览厅,踏着窄窄的木楼梯上二楼,坐在古色古香的教室里,昆曲老师傅蓉从昆曲的起源讲起,讲到昆曲的各类行当特点,并现场演示了闺门旦的身段,并清唱了一段《皂罗袍》,让小朋友们理解了“有歌必有舞,舞词相和谐”的特点。“昆曲唱腔低回婉转、节奏缓慢,因此又被称为水磨调。”在傅老师的讲解示范下,小朋友们恍然大悟,并饶有兴致地学起了唱词,体验了开合折扇的动作。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研学
一节课不知不觉来到尾声,小朋友们飞奔到楼下的戏台前,一旁的衣架上已准备好了戏服。装扮好走上戏台,跟着老师水袖一甩,还真有点“角儿”的意味。“我原来学过越剧,今天特意来了解昆曲的历史,很有收获,很开心。”10岁的王若芸小朋友说。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昆曲的种子,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傅蓉说。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kunqu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昆曲</a>研学
据了解,“家+书屋”家庭教育新空间是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致力于打造父母加油站、亲子成长营、社群幸福圈。目前,松江区共有钟书阁、区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南村映雪书店、江南曲圣纪念馆等14处阵地入选“家+书屋”,共同赋能家庭成长。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