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心语 一生爱好是天然
时间:2025-09-04 16:09:46 阅读: 次 作者:丁梓玄
导语:
吴江与昆曲渊源深厚,然而历史的阴差阳错使得这典雅的水磨调在吴江喑哑了很久。2015年,苏州市吴江区清音昆曲社在过云楼艺术馆举行成立仪式,改变了吴江长期以来没有曲社的状况。清音昆曲社成立后,开设了曲社拍曲课、新曲友课堂、昆曲讲座等学习课程,筹办了过云楼雅集、分湖雅集、清音曲会等清音雅集活动,为吴江昆曲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值此清音曲社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清音心语”这一栏目,让我们的曲友一吐心声,倾诉对昆曲的一往情深。
一生爱好是天然
丁梓玄
我爱昆曲,天然地爱昆曲。
这几年每天对镜梳妆时总觉得自己一年比一年美,难道是唱了六年的水磨腔,眉目间竟真有了几分“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韵味?原来,当我们真诚地走向美的时候,美也会悄然地走向我们。在水磨腔的滋润下,我的生活已然被这婉转声腔磨出了温润的光泽。
时光回到2019年9月,安排好女儿后我好开心,总算有了自己的时间,可以加入期待已久的昆曲社啦!这可是我和老友陈波社长在两年前就约定好的事。出于对戏曲的天然爱好,我对昆曲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总觉得会和“她”发生点什么。
记得初识昆曲的那个晚上,风里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推开门的刹那,便听到了一声声裹着的细腻与惆怅的婉转曲调,立刻被勾了魂!居然是认识多年的陶红珍老师在唱啊!那天也是陶老师第一次到曲社拍曲,这份机缘巧合让我刚接触昆曲,就感受到她的如此之美,教我如何不爱“她”!
自那时起,昆曲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去我内心积久的尘,还原了真正的我。曾经因为工作、家庭,让我整天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当昆曲来到我身边后,开始唤醒我内心收藏的柔软、久卧的安静,一切都开始慢了下来。每周三晚上的学曲、唱曲成了我最放松的时刻,我又做回了那个江南烟雨里的苏州女子,好爱这样的自己!
于是,昆曲开始与我形影不离。初学时,我特别自信,因为打小喜欢唱各种戏曲,觉得戏曲么都是一样的唱。仗着自己嗓门大、胆子大,刚入曲社没几个月第一次参加在黎里古镇的曲会,就唱了一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还自我感觉超好,其实那时候的我每一个声腔都带着越剧的味道。哈哈!真是无知者无畏。
改变从谦虚学习开始。在陈波社长的严格要求下,加上三位老师的耐心点拨,我意识到昆曲的精妙和独特的文雅,必须从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学起:曲牌、工尺谱、字音腔格、五音四呼、念白...... 渐渐地我改掉了很多唱曲的坏习惯,不再随意耍小腔。学曲从断句、标四声、查韵部开始,唱曲注意咬字切音、行腔归韵、学习腔格变化,正是这么多的讲究才成就了昆曲的雅啊!我的曲唱可见地变得文静而悠然。
社长认为我对昆曲有领悟力,对我格外要求,鼓励我多参加曲会和昆曲交流活动,每次参加曲会都是锻炼和提高演唱水平的契机,参会前的一段时间,总是不断地打磨再打磨。陶老师特别用心,在唱功和气息运用方面给了我最无私的教导,社长对我的要求是一句一句地唱好,哈哈,幸亏我也对自己有要求!杨晓勇老师和方建国老师更是和蔼可亲,对我总是充满鼓励。正因为如此,我有幸连续两次参加了宜兴阳羡曲会——代表了目前民间曲会的较高水平,我也得到了最好的历练。
今年,我们曲社成立十周年之时,我积极投入到曲社的日常事务中,并决定再次从巩固基础知识开始,重新做回一个纯粹的学生。现在的我不再急躁地追求结果,而是在时光里慢慢研磨。一句曲词一唱三叹,一段念白九曲回转,齿间寻声,唇间觅韵,这般精雕细琢的岂止是曲,分明是将中年岁月里那些毛糙的心事,都放在吴侬软语里细细打磨,光润如玉。
我爱清音曲社,让我每天都有新的期待:学曲、唱曲、研讨,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开车时、做家务时,哼出来的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是“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
昆曲没有改变岁月的流逝,却改变了我看待岁月的眼睛。我窥见了昆曲最深的慈悲:她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在水磨调的婉转里找到共通的青春、在曲唱中遇见最美的自己。
余生,爱自己,更爱昆曲。
吴江与昆曲渊源深厚,然而历史的阴差阳错使得这典雅的水磨调在吴江喑哑了很久。2015年,苏州市吴江区清音昆曲社在过云楼艺术馆举行成立仪式,改变了吴江长期以来没有曲社的状况。清音昆曲社成立后,开设了曲社拍曲课、新曲友课堂、昆曲讲座等学习课程,筹办了过云楼雅集、分湖雅集、清音曲会等清音雅集活动,为吴江昆曲爱好者搭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值此清音曲社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清音心语”这一栏目,让我们的曲友一吐心声,倾诉对昆曲的一往情深。
一生爱好是天然
丁梓玄

这几年每天对镜梳妆时总觉得自己一年比一年美,难道是唱了六年的水磨腔,眉目间竟真有了几分“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韵味?原来,当我们真诚地走向美的时候,美也会悄然地走向我们。在水磨腔的滋润下,我的生活已然被这婉转声腔磨出了温润的光泽。
时光回到2019年9月,安排好女儿后我好开心,总算有了自己的时间,可以加入期待已久的昆曲社啦!这可是我和老友陈波社长在两年前就约定好的事。出于对戏曲的天然爱好,我对昆曲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总觉得会和“她”发生点什么。
记得初识昆曲的那个晚上,风里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推开门的刹那,便听到了一声声裹着的细腻与惆怅的婉转曲调,立刻被勾了魂!居然是认识多年的陶红珍老师在唱啊!那天也是陶老师第一次到曲社拍曲,这份机缘巧合让我刚接触昆曲,就感受到她的如此之美,教我如何不爱“她”!
自那时起,昆曲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去我内心积久的尘,还原了真正的我。曾经因为工作、家庭,让我整天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当昆曲来到我身边后,开始唤醒我内心收藏的柔软、久卧的安静,一切都开始慢了下来。每周三晚上的学曲、唱曲成了我最放松的时刻,我又做回了那个江南烟雨里的苏州女子,好爱这样的自己!
于是,昆曲开始与我形影不离。初学时,我特别自信,因为打小喜欢唱各种戏曲,觉得戏曲么都是一样的唱。仗着自己嗓门大、胆子大,刚入曲社没几个月第一次参加在黎里古镇的曲会,就唱了一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还自我感觉超好,其实那时候的我每一个声腔都带着越剧的味道。哈哈!真是无知者无畏。
改变从谦虚学习开始。在陈波社长的严格要求下,加上三位老师的耐心点拨,我意识到昆曲的精妙和独特的文雅,必须从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学起:曲牌、工尺谱、字音腔格、五音四呼、念白...... 渐渐地我改掉了很多唱曲的坏习惯,不再随意耍小腔。学曲从断句、标四声、查韵部开始,唱曲注意咬字切音、行腔归韵、学习腔格变化,正是这么多的讲究才成就了昆曲的雅啊!我的曲唱可见地变得文静而悠然。
社长认为我对昆曲有领悟力,对我格外要求,鼓励我多参加曲会和昆曲交流活动,每次参加曲会都是锻炼和提高演唱水平的契机,参会前的一段时间,总是不断地打磨再打磨。陶老师特别用心,在唱功和气息运用方面给了我最无私的教导,社长对我的要求是一句一句地唱好,哈哈,幸亏我也对自己有要求!杨晓勇老师和方建国老师更是和蔼可亲,对我总是充满鼓励。正因为如此,我有幸连续两次参加了宜兴阳羡曲会——代表了目前民间曲会的较高水平,我也得到了最好的历练。
今年,我们曲社成立十周年之时,我积极投入到曲社的日常事务中,并决定再次从巩固基础知识开始,重新做回一个纯粹的学生。现在的我不再急躁地追求结果,而是在时光里慢慢研磨。一句曲词一唱三叹,一段念白九曲回转,齿间寻声,唇间觅韵,这般精雕细琢的岂止是曲,分明是将中年岁月里那些毛糙的心事,都放在吴侬软语里细细打磨,光润如玉。
我爱清音曲社,让我每天都有新的期待:学曲、唱曲、研讨,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开车时、做家务时,哼出来的不是“良辰美景奈何天”便是“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
昆曲没有改变岁月的流逝,却改变了我看待岁月的眼睛。我窥见了昆曲最深的慈悲:她让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在水磨调的婉转里找到共通的青春、在曲唱中遇见最美的自己。
余生,爱自己,更爱昆曲。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