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四大名旦”刘翠霞
时间:2022-09-14 12:43:26 阅读: 次 作者:哈尔滨经济广播
哈尔滨经济广播每周五、周六19:00—20:00《小眼睛看世界》节目特别板块《戏曲大讲堂》已经开播五年了,节目中分享戏曲经典,讲述戏曲故事。
上次聊到了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李金顺先生,今天再来说一说四大名旦的第二位——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刘派”的创始人之一,她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
刘翠霞
01、早年经历
刘翠霞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后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
她先后拜张百龄、赵月楼为师,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做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
刘翠霞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仅三十岁时便病逝了。
刘翠霞戏服照 来源:百度
02、艺术特色
刘翠霞是评剧旦角里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程跨度大,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实后来形成的“花派”花淑兰先生就继承了刘翠霞的唱腔特点,她的声音跨度就达到了十五度,音域宽度很大且非常高,与刘翠霞非常接近。因此花先生也被誉为“戏剧花腔女高音”。】
刘翠霞在创演剧目时,不是死搬前辈的艺术,而是先在很好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改为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观众对她的改革很喜欢,在她演出时,观众踊跃叫好。观众的表现,对刘翠霞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她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逐渐的刘翠霞有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刘派艺术。她的艺术在天津生根发芽,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的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
刘翠霞的嗓音高亢明亮、柔韧醇厚,音域宽达两个八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素以定调高(A调,bB调)、起腔高、行腔音区高和泼辣奔放、喷口洒脱的演唱风格著称,世称刘派。其慢板唱腔在句型结构上已形成规范,上、下句起唱形式亦是基本固定,在旋律上她把卫梆子(二六板)的腔调进一步评剧化,演唱时多将上句尾腔延长至下一板位,且做装饰性处理。她擅唱剁板,气力充沛、吐字清晰,每于句尾加用语助词,大段唱腔节奏铿锵、一气呵成。其搭调与早期相比,句幅有所扩大,旋律更加丰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演唱感情奔放,又擅用颤音,极有感染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莲英托兆》中所唱的反调慢板与一般的反调慢板有较大不同;又在《奇冤巧报》中运用了剁板转"悲调迷子"的方法。她对唱腔的创新可以说是为评剧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03、代表剧目
她善演的剧目很多,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三节烈》《绣鞋记》《移花接木》【即《花为媒》】,《珍珠衫》《珍珠塔》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她的这些唱片现在也属于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了。
04、艺术传承
刘翠霞的传人有新翠霞(小翠霞),很好的继承了她的技艺,后成为天津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受到她影响的评剧演员就更多了,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新翠霞、莲小君演出《妇女代表》来源:百度
上次聊到了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李金顺先生,今天再来说一说四大名旦的第二位——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刘派”的创始人之一,她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

刘翠霞
01、早年经历
刘翠霞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后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
她先后拜张百龄、赵月楼为师,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做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济南、沈阳等地演出,名震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
刘翠霞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仅三十岁时便病逝了。

刘翠霞戏服照 来源:百度
02、艺术特色
刘翠霞是评剧旦角里的女高音,她的丹田气足,唱腔调门高,音程跨度大,曲调紧凑连贯,节奏急切有力,她的高音挺拔悠扬,激越奔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实后来形成的“花派”花淑兰先生就继承了刘翠霞的唱腔特点,她的声音跨度就达到了十五度,音域宽度很大且非常高,与刘翠霞非常接近。因此花先生也被誉为“戏剧花腔女高音”。】
刘翠霞在创演剧目时,不是死搬前辈的艺术,而是先在很好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条件,改为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观众对她的改革很喜欢,在她演出时,观众踊跃叫好。观众的表现,对刘翠霞是一种很好的鼓舞,她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逐渐的刘翠霞有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刘派艺术。她的艺术在天津生根发芽,她的演唱风格也就代表了天津评剧的大口落子风格,以后的天津评剧名角全都或多或少的借鉴和吸收了刘派的艺术。
刘翠霞的嗓音高亢明亮、柔韧醇厚,音域宽达两个八度,有较明显的天津语音。素以定调高(A调,bB调)、起腔高、行腔音区高和泼辣奔放、喷口洒脱的演唱风格著称,世称刘派。其慢板唱腔在句型结构上已形成规范,上、下句起唱形式亦是基本固定,在旋律上她把卫梆子(二六板)的腔调进一步评剧化,演唱时多将上句尾腔延长至下一板位,且做装饰性处理。她擅唱剁板,气力充沛、吐字清晰,每于句尾加用语助词,大段唱腔节奏铿锵、一气呵成。其搭调与早期相比,句幅有所扩大,旋律更加丰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演唱感情奔放,又擅用颤音,极有感染力。20世纪30年代中期于《莲英托兆》中所唱的反调慢板与一般的反调慢板有较大不同;又在《奇冤巧报》中运用了剁板转"悲调迷子"的方法。她对唱腔的创新可以说是为评剧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03、代表剧目
她善演的剧目很多,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劝爱宝》《奇冤巧报》《一元钱》《玉镯记》《三节烈》《绣鞋记》《移花接木》【即《花为媒》】,《珍珠衫》《珍珠塔》等。三四十年代,高亭、百代、蓓开、昆仑、宝利等公司分别为其录制了唱片(现已收集39个剧目的唱片40余张)。她的这些唱片现在也属于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了。
04、艺术传承
刘翠霞的传人有新翠霞(小翠霞),很好的继承了她的技艺,后成为天津评剧院的著名演员,受到她影响的评剧演员就更多了,有李玉芬、花艳玲、郭砚芳、小灵霞、六岁红、花淑兰等。

新翠霞、莲小君演出《妇女代表》来源:百度
猜你喜欢
唱词 一见灵柩好不悲伤,顾不得羞耻我的悲声大放。哭了声死鬼死鬼商郎商郎哎哎哎哎呦我的那个回不来的夫哇,自从在后花园见你一面,我劝你立志念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