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群戏” 塑“群像”——探班现代评剧《沙海情》排练现场

时间:2022-10-27 09:52:57 阅读:
“唢呐声声响起来,一腔赤诚沙里埋。风沙肆虐无所惧,荒凉大漠有花开。呕心沥血几十载,沙海耕耘情满怀。”高亢的音乐声起,多人拉着一驾木车在沙风里艰难前行。

这是我市原创现代评剧《沙海情》开场启幕的场景。

日前,记者到市歌舞剧院小剧场探班,看到全剧组演职人员已经进入创作的最高潮状态。作为“辽宁省庆祝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按计划他们已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这部反映彰武治沙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目高质量创作完成,近日即将呈现在舞台上。

本土演员演绎本土事

评剧在我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曲目,它具有反映家长里短的优势,唱腔美,唱词易懂,内容接地气,表演生活气息浓郁,与表现题材高度契合。而我市有一批一专多能的评剧演员,他们表演功底扎实,多年来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说,利用评剧展现和传播彰武治沙精神,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最佳宣传方式。

今年8月24日,现代评剧《沙海情》建组会在市歌舞剧院小剧场举行。能够承接这场剧目的排演任务,应该说是市歌舞剧院全体演职人员的责任担当,也是志在必得的项目。市歌舞剧院在过去的几年里,曾出品过评剧《血胆玛瑙》《牵·纤手》等重点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评剧《沙海情》又是一部弘扬和歌颂彰武治沙精神和阜新精神的好作品,作为本土文艺演出团体,当仁不让承接了创排任务。

建组会一解散,演职人员们就开始投入到相关创作工作中。据导演刘彬介绍,8月31日前,剧目创排案头工作及舞美设计定稿和音乐、唱腔部分成品等内容就已基本完成。9月1日启动排练生产任务,搭架子、学唱腔、对台词等一系列工作按步骤加速进行。因为该作品为省重点作品,时间紧、任务重,总计排演时间仅有50天。剧院全体演员克服诸多困难,加班加点创排。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剧已经完成最后的联排。

群戏表演突出“情”字

彰武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起,饱受沙害的历史已成为彰武人心头最大的痛。现代评剧《沙海情》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讲述的是彰武治沙人的故事: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彰武地区风沙肆虐,村庄已经被有关部门专家认定为不适宜居住,政府着手搬迁,村委会主任侯天喜力排众议,立下军令状,带领乡亲们上山植树治沙。在固沙研究所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使得沙窝子变成了鱼米乡。该剧中的老所长刘斌放弃县长职位不当,来彰武攻克治沙难题,留下“绿了章古台,白了少年头”的真情坚守;侯天喜放弃儿女私情,一辈子守护着家乡,把科尔沁沙漠挡在了村庄之外,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防沙治沙过程中的赓续和传承,突出了“人进沙退、绿进沙退”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主题。

曾经为我市创作《好大一棵彰子松》《牵·纤手》《有事儿找彪哥》等评剧和广播剧的编剧李铭,在首次联排时也来到现场。他告诉记者:“创作广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的时候,我认识了一批治沙人,他们有科研工作者、有基层党员干部、有普通农民。此次,以评剧艺术形式展现治沙精神,在辽宁应该也是第一次。创作这部剧历时了3年,从酝酿构思到深入采访,剧情集合了众多治沙人的‘影子’。我主要突出一个‘情’字,治沙人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沙海情就是沙海有情,大地的回报就是今天满目的葱茏和绿色。我带着感动写‘情’,写这里的情感,写治沙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侯天喜的扮演者包剑原本是一个肤白灵秀的帅哥,在排演休息间隙常到户外晒太阳,现场的他与《血胆玛瑙》里气质出众的李公子和《牵·纤手》中帅气的城里女婿形象大相径庭。他说:“侯天喜是个长年在野外栽树治沙的角色,我一定要符合这一形象。黑了自己却心里亮堂,白了头发却绿了青山。”他用这样的感觉去刻画人物心理,用黝黑的皮肤去展现人物形象。

扮演配角的马佳琳、崔琳娜是全剧中的喜剧角色,他们不断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对治沙从一开始的犹豫彷徨,到最后坚定信心去治沙的过程,从心理变化的慢慢体会,再呈现到行为动作和语言的表达上。

塑造治沙人“群像”

在观看了整场排演后,记者看到《沙海情》的表演主线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治沙精神的传承。这个传承由第一代治沙人刘斌传给了剧中的主人公侯天喜,侯天喜又传给了下一代,这是彰武治沙人的几代传承。在70年间的治沙人的担当和情怀中,有开心、有泪水,他们彼此支撑,相互扶持,共同守望沙乡绿色。

每一位演员在表演中,都在认真完成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台词,尽全力将治沙人的精神和动力融入自身并完整地表现出来。台下配合伴唱的、台后音乐伴奏的所有演职员们都在尽情融入到排演情境中。

“这是一部‘群戏’,塑造的是一组‘群像’。”刘彬告诉记者,《沙海情》这部剧在编排上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院力量,在舞台上参与演出和画面呈现的总计有70人,另外还有管弦乐队45人,以及后期舞美工作人员等,全剧的参与人员达到了120人,说气势恢宏,绝不为过。

刘彬介绍说,这部剧在编排上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在每一场和下一场衔接时,会找到这一场一个特定的故事情节,用虚化的情景和舞台的剪影呈现出来,以此连接过渡到下一场。这样做,就是要表达彰武的一代代治沙人的根和魂始终是传承着的,治沙种树从未间断过。

经过首次联排之后,《沙海情》演出剧组吸纳了各方专家意见和建议,又进行了多方面修改整合和联排,目前正准备进入剧场进行合成和最后彩排,不久此部作品将与观众见面。预计11月下旬,全体演职人员将赴省城沈阳参加全省展演。

猜你喜欢

评剧为媒,残健融合

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剧情深受喜爱。这场评剧表演更是经过常营地区评剧队志愿者们的特别改编,以适应残障人士的观赏需求,让他们在欣赏传统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

4月19日海河剧院演出评剧《刘巧儿》精彩不停歇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4月19日演出评剧《刘巧儿》演员表:施立红 滕建东 郑红怡 王海平 李建民 孙庆军 马俊茹 梁国栋 李贺 高鸣逊 陆海涛。...

评剧《书·生》孵化版展示精彩回顾

作品以王懿荣抗倭保京为叙事核心,深度解析书生的救国之心、报国之志,是一部“气”盈于胸的热血之作,结构清晰,情感充沛。现场参与活动的观众表示:作品意韵深远,将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梅花奖”获得者演员的表演深入人心,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特性;北京童谣《水牛儿》的使用为舞台片段呈现增色添彩,感人至深。...
新(凤霞)派评剧名家谷文月亲传弟子。主攻闺门旦、花旦行当。其扮相俊美,嗓音甜亮,身段灵活,表演细腻,刻画人物生动鲜活,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中规中矩,每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都能受到广大戏迷的肯定与好评,继承新派艺术成绩卓著,在评剧花旦行当中开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主要作品:《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刘巧儿》《无双传》《金沙江畔》《打金枝》《茶瓶记》《金玉奴》等。...
为回馈顺义父老乡亲一直以来对于剧团和评剧的热爱,2月25日北京凌空评剧团将携力作大型原创评剧《寸草春晖》在顺义影剧院连演两场。...
本周,中国评剧院2024新春演出季就要与观众见面啦,从正月初二到十六的23场演出汇集中国评剧院众多名家新秀。...
评剧《回杯记》,评剧《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经典选段...

我县举办迎新春传统评剧专场演出

伴随着欢快的鼓点,传统评剧《卖妙郎》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铿锵的锣鼓、传统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再现了传统剧目的精髓,台下熟悉剧目的观众还不时合着节拍轻声吟唱,精彩的表演也让广大票友过足戏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