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脆亮的评剧

时间:2024-02-02 14:31:38 阅读:
评剧是河北省影响较大的剧种,它诞生于河北省东部,是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及宝坻等县一带农村的“莲花落”①发展而成,1910年左右形成于唐山,已有90年左右的历史。这个剧种主要流布在华北、东北及京、津等地,东北尤为盛行。

评剧之名最初称“平腔”,后又称“平腔梆子戏”或“蹦蹦”。1912 年,以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和名伶月明珠为首在唐山组建“警世戏社”,演出《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等,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初,“唐山落子”活动中心移至东北,又称“奉天落子”。因其演唱风格豪放、粗犷,用真声唱,遂又有“大口落子”之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许多演员又到京、津演艺,形成不同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津门三杰”: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

自1935年起,许多“落子”艺人到上海、南京、杭州、重庆、成都献艺。1935年初,上海报章剧目广告上首次出现“评剧”名称。翌年,白玉霜在上海演出《海棠红》,轰动申城,博得“评剧皇后”之美称。自此,评剧成为遍及全国的地方剧种。
白玉霜
白玉霜

为何将“落子”改为“评剧”,“评”字又是何意?据新凤霞回忆说,这是李大钊的意见。当时,有人认为这个剧种系由“平腔梆子戏”脱化而来,应叫“平剧”,而京剧界有人却不同意(因当年京剧称平剧),引发了矛盾,京剧班主说:“你们是小戏,没有真功夫,唱的都是哎哎哎。”并闯进评剧班后台抢走唐明皇像(早年各戏班演出时,都在后台供奉唐明皇像,称其为戏曲祖师爷)。矛盾越闹越大,惊动了当年在京的李大钊。李大钊是河北省乐亭县人,对家乡的蹦蹦戏相当熟识,他便出了个主意,把由蹦蹦戏改名的“平剧”的“平”,加了个“言”字旁,成为“评剧”。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称“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生活迅速,演唱形式又通俗易懂,取名为“评剧”,一是区别京剧称谓的“平剧”,二是包含了这个剧种的剧目多是“评论社会、评书说唱”的特点。自此,不仅平息了矛盾,而且“评剧”称谓也确定下来,为社会所公认。

评剧在整理传统戏和编演现代戏方面,成绩很大,筱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谷文月分别主演《秦香莲》、《刘巧儿》、《小女婿》、《杨三姐告状》,相当闻名。

在评剧史上,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男旦是月明珠。月明珠原名任善峰,他主演《杜十娘》、《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所运用的“慢板反调”唱法,倾倒无数观众,被誉为“月明珠调”。1923年他24岁时,因演出劳累过度,病逝于沈阳。

第一部评剧影片是1936年7月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白玉霜主演的《海棠红》。编剧郑小秋,导演张石川,监制洪深。电影明星严工、沈骏、舒绣文、龙光照都出演了角色。
评剧海棠红
《海棠红》剧照

第一个出国的评剧班社是 1928 年营口的“共和班”赴朝鲜演出。当年去朝鲜演出的主要演员是贾云亭(女花旦)、刘兆祥、刘玺亭、郑钖伍等滦县的农民艺人。他们集中了45位各具专长的人才,特约京剧武生庄月楼、老生赵子祯、花且粉蝶仙等人协助演出。所带刀、枪、剑、戟、帔靠,一应俱全。演出的第一站是平壤,然后去沙里院、柬尔堡、镇南堡等地。所带的剧目一半是武戏,如《薛礼征东》、《铁公鸡》;一半是文戏,如《杜十娘》、《花为媒》。由于语言不通和其他原因,戏没演红,不久便打道回国。“共和班”虽然没有在朝鲜引起轰动效应,但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评剧史上还有一桩“张作霖点将月明珠”的轶事。由于当年月明珠走红大半个中国,所以1919 年张作霖大帅在沈阳搞赈灾义演时请了梅兰芳、程砚秋之后,有人向张作霖提议说:“月明珠的落子值得一看,这次义演若请他来,定会锦上添花。”张作霖听罢,立即派人将正在哈尔滨演出的月明珠接到沈阳,与梅兰芳、程砚秋同台演出。张作霖的岳母特别爱看月明珠的戏,她不仅常在帅府听月明珠唱堂会,而且还让张作霖赠给月明珠的“警世戏社”匾额一块,上写“当仁不让”四个大字。

①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落子”(乐、落均读“涝”音),为曲艺之一种。宋代已很流行,为乞丐行乞时演唱,内容多宣扬佛教思想。清代乾隆年间之后,出现专业演员,演唱内容渐多民间传说。演唱者一般为一二人,仅用竹板按拍。清嘉庆后有“彩扮莲花落”出现,增加节子、小锣等打击乐器,开始扮演人物故事,有了戏曲雏形。
王德彰
王德彰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河北省戏曲研究室编辑,河北省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肃宁县副县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河北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乡音》杂志社主编。专业技术职务编审。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期刊协会理事、河北省社科期刊协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沧州小凤霞评剧团

小凤霞评剧团现有演职人员40多人,且全部来自农村,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剧团常演剧目达60余个,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每年演出达四、五百场。...

中国评剧院今晚演出评剧《花为媒》

中国评剧院《花为媒》演员表:王丽京、王维、李妮、陈欣、张琪、姚斌、张国强、郑祥振、韩立姣、杜志刚、刚毅、刘燕铭、齐天一、李慧、沈金伟、李梦轩。...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电影《花为媒》贾俊英扮演者、电影《刘巧儿》赵柱儿扮演者张德福;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电影《杨三姐告状》杨三姐扮演者、首届梅花奖获得者谷文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向阳商店》刘春秀扮演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张淑桂;评剧彩旦表演艺术家、电影《杨三姐告状》金玉扮演者苏纯飞;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前辈葡萄红之子张选...
此次第六届《“艺”往情深》曲艺演出周北京曲艺团以新为题、以艺为本、交流互鉴,打造并推出4台各具特色的专场演出。压轴上演的相声·评剧《杨三姐》是北京曲艺团与中国评剧院强强联手打造的一台以经典评剧为基础,融入相声表演的舞台喜剧。...
为回馈顺义父老乡亲一直以来对于剧团和评剧的热爱,2月25日北京凌空评剧团将携力作大型原创评剧《寸草春晖》在顺义影剧院连演两场。...

中国评剧院2024年1月15日-24日演出安排

中国评剧院创排剧目《祥子与虎妞》是中国评剧院的常演剧目,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集中了剧院活跃于舞台的中青年实力派演员,且故事情节紧凑,人物个性鲜明,板式丰富,唱念做打俱佳,是不容错过的精彩好戏!...
本剧演出时长约120分钟,以抗战时期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的故事为原型,讴歌英雄母亲邓玉芬,展现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抗战故事,传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勇敢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023年丰润区文化进万家活动——评剧《赶考》

为了进一步丰富“两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由丰润区文旅局组织安排,丰润区评剧团策划演出的“我们的中国梦——2023年丰润区文化进万家”活动正式开启,我们将陪伴大家一起欢度佳节,迎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