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共谱中国评剧艺术新篇章——郭小男导演中国评剧院2024年度大戏《咫尺千里》

时间:2024-08-28 16:16:06 阅读:
盛夏七、八月的北京,高温酷暑;正在装修中的中国评剧院,环境嘈杂。然而走进位于二层的排练厅,一切都变得清凉、和谐、井然有序。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已经带领着中国评剧院原创评剧大戏《咫尺千里》剧组,在这里紧锣密鼓排练了将近两个月。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里,这部以国宝级书画文物《游春图》为灵感,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体现中国评剧院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活态表现的戏曲新作,就将正式亮相舞台,让人们欣赏耳目一新的评剧艺术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文脉的工匠精神。  
艺术基因血脉传承    
延续中华文脉召唤

中国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咫尺千里》导演郭小男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学贯中西的郭小男导演出身戏曲世家,随母亲郭砚芳之姓。在老辈人口里,提起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郭砚芳,就如当下年轻人对待当红流量明星。郭砚芳善把京剧昆曲越剧、京韵大鼓等曲调和演唱技法融入评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正是这份源自基因中的艺术天赋与无尽热爱,让他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极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态度,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多年来,郭小男执导了四五十部不同题材不同剧种的舞台剧作品,涵盖了京剧昆曲越剧、评剧、话剧、歌剧、音乐剧等众多剧种。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个人也多次荣获国家级专业奖项,曾被《中国戏剧》评为“新世纪杰出导演”。

2011年,郭小男曾为中国评剧院执导过评剧《林觉民》。13年之后,他再度受到中国评剧院邀请,担任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孔培培编剧的评剧《咫尺千里》导演。在他看来,这既有来自骨子里评剧艺术基因血脉的一份传承,更是因为所有创作者都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了延续中华文脉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大型原创评剧《咫尺千里》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创作的。”

《咫尺千里》围绕故宫博物院藏国宝级书画文物《游春图》展开,勾连起隋代书画家展子虔、民国文化人士张伯驹夫妇、当代故宫文物修复师三个不同时空的人物与故事,讲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和一个有关文脉守望的感人故事,从而体现出中华儿女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以及对文物的虔诚态度与宝贵的工匠精神。该剧是中国评剧院2024年重点大戏,旨在通过这一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评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表示,此次创作是中国评剧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具体实践之一。《咫尺千里》以中国传统文化文物为切入点,意在展现北京新都市新评剧新形象,体现出国家专业剧团的一种底蕴深厚、沉稳从容的文化自信。并且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剧种的文化品质和理念,展现评剧剧种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在郭小男看来,这种精神态度,是对中国评剧剧种的整体提升,将使评剧在保留原有老观众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新观众,激发他们对评剧艺术的热爱。
旧中见新 新中有根    
创新致敬工匠精神
关于《咫尺千里》的创作理念,郭小男导演坚持他多年来提出的“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守正创新态度,积极响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艺创作指导方向,他表示:“《咫尺千里》是中国评剧甚至中国戏曲少有的题材,新的题材一定要有新的样式、新的技术,包括音乐,包括声腔,包括人物塑造,包括舞台的呈现。我们力求在保留评剧艺术精髓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新手法。通过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将当代故宫文物修复师、民国文化人士张伯驹夫妇以及隋代书画家展子虔三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和对文物的虔诚态度。”在郭小男看来,无论是古代作画者、近代收藏者,还是当代修复者,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灵状态、情感状态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下有着不同的展示,但他们的价值统一性,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自信、传承和守望,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藏,也是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这次创作,郭小男还和主创主演团队共同去故宫采风,收获极大。“这是我第一次到故宫修复室参观,也是一次对工匠精神的敬仰。以前也看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对这些工匠大师的介绍,但这次到了现场,身临其境去感受他们那种一丝不苟、细致入微的敬业精神,更是非常震撼和感动。一笔两笔的修复,可能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还要考虑如何用料、什么季节、怎么比例、如何勾勒等等各种专业问题。”郭小男认为,这种工匠人默默坚守的精神,体现在各行各业当中,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我们剧组无论是体验生活,还是排练创作,还是日后演出,我认为也体现着我们的工匠精神,体现着我们对根的坚守;同时也向所有守护传统、坚守信念、热爱自己事业的传承人、工匠人致敬!”
 强强联合创作团队  
共谱评剧艺术新篇
评剧《咫尺千里》集结了强大的主创阵容。除了导演郭小男、编剧孔培培,舞美、道具设计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黄海威担任,灯光设计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马路担任。服装与造型设计由上海歌舞团、东方青年舞蹈团首席服装与化妆造型设计师王秋平担任,荟萃各界专业精英。唱腔设计则由中国评剧院资深作曲家刘文田、黄兆龙担任,作曲、配器则为著名作曲家、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以及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交响乐团国家一级作曲(驻团作曲)王天明。这种剧院内外强强联手的共同创作,郭小男导演认为集中了各方重要力量,而且大家在戏剧精神思想上高度统一,所以整个合作过程非常融洽默契,“这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实力、艺术标准、艺术传统和艺术创新自觉意识的团队。”对于《咫尺千里》中的中国评剧院优秀演员团队,郭小男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评剧院的这些优秀演员们艺术非常成熟,可以代表这个剧种的表演水准。像孙路阳、王丽京、赵震等资深演员,以及年轻一代的演员们,他们对评剧艺术的继承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在师承前辈的基础上,他们经过了长期实践和舞台磨砺,从声腔到表演到刻画人物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中国戏曲界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咫尺千里》中的中国评剧院优秀演员团队,郭小男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评剧院的这些优秀演员们艺术非常成熟,可以代表这个剧种的表演水准。像孙路阳、王丽京、赵震等资深演员,以及年轻一代的演员们,他们对评剧艺术的继承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在师承前辈的基础上,他们经过了长期实践和舞台磨砺,从声腔到表演到刻画人物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中国戏曲界处于领先地位。

猜你喜欢

本次演出由寺口镇惠民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骨干团队文京戏曲团精心筹备的“戏曲迎新年 国粹韵悠长”专场演出,带着满满的诚意与精彩于12月24日下午在文化馆“果都市民大舞台”与您相约新年。本次活动由栖霞市文化馆寺口镇分馆、寺口镇惠民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寺口文京戏曲团承办。...

评剧《花为媒》2025年1月1日演出

《花为媒》是评剧经典保留剧目,不仅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在整个评剧界乃至戏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王少安寿诞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上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生爱慕之心,李月娥去后,王思念表姐而得病。...
 《珍珠衫》源自古典小说《今古奇观》,是评剧的一出经典剧目。评剧众多流派名家均擅演此剧,也是白派创始人白玉霜代表剧目之一。由于存在一些先天性缺陷,该剧曾失传舞台多年。后经李瑞环同志改编,对原剧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重新搬上舞台。...
该剧导演是天津评剧院评剧名家剧文林先生,《清风亭》是他的代表剧目之一,主演是中心国家二级演员齐彦章。作为评剧老生行当的代表剧目,复排该剧将充分发挥评剧老生行当的演唱和表演技巧特点,提高老生行当的舞台表现力,进而推动评剧老生人才培养。...

中国评剧院《咫尺千里》巡演持续升温

咫尺千里这部戏在保留评剧艺术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与创新手法,自巡演以来,这部戏收获了无数掌声与喝彩。...
近日,中国评剧院的巡演队伍整装出发,来到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济南。与以往携经典以铸新篇有所不同,这一次,中国评剧院带着国家级戏曲院团的自信与使命,将2024年重磅打造的年度原创大戏《咫尺千里》呈现给山东观众,抒写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脉,在新时代谱写中国评剧艺术的新篇章。...
评剧咫尺千里主演评剧名家孙路阳,其精湛的表演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总能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王丽京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唱腔,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

戏曲进乡村少儿评剧专场演出走进汉沽街芦后村

滨海新区文化馆“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戏曲为媒介,传播传统文化,活跃乡村文化舞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文化送到家门口,给村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下一步,滨海新区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润民、文化惠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