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文明,传承津沽文化——评剧《杨柳青传奇》走进静海一中

时间:2024-12-26 13:10:58 阅读:
202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20周年,为“弘扬华夏文明,传承津沽文化”,天津市戏曲进校园示范性演出在我校隆重举行。市教委体美劳处一级调研员刘恒岳,静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静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丽娟、综合素质科负责人薛洪彬,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古建兴,副校长王冬梅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同我校千名师生共同观看了天津白派评剧力作——《杨柳青传奇》

由赵德明、王寿山担任编剧,钟海担任导演,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冠丽领衔主演的评剧《杨柳青传奇》源自杨柳青民间传说,以杨柳青年画为载体,讲述清代乾隆时期,围绕“画神”白俊英发生的一段曲折故事,阐述惩恶扬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题旨,体现了剧中人对民间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矢志坚守。本剧天津地方风情浓郁,塑造了朴实的津门民间画工形象,巧妙地将“评剧”和“杨柳青木版年画”两大非遗项目碰撞、结合,呈现出“年画活起来”的效果,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五育融合实践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一颦一笑、一唱一和都充满了韵味,他们用深情的演绎,讲述着杨柳青古镇的传奇故事,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师生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对津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次戏曲进校活动,不仅让我校师生领略了评剧的独特魅力,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津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就像一颗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激发了全体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与传承之责。我校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精神,加强美育工作,强化美育育人功能,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活态传承,让学生们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撰稿人:德育处 冯丹妮
编审:张猛、郑志勇
初审:王冬梅
终审:古建兴 

猜你喜欢

中国评剧院2025庆元旦演出圆满落幕

《花为媒》是我院的看家戏,常演常新,观众百看不厌。去年,中国评剧院重点推出了以“青春”为亮点的2024版《花为媒》,其中恢复了“车柳子”等初期版本中特色鲜明的色彩腔调,保留了电影版中脍炙人口的“玫瑰调”等精彩唱段,让评剧发出新声的同时再现原味。...
《茶瓶计》作为评剧经典剧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观众喜爱。剧中人物形象鲜明,丫鬟春红的机灵俏皮、小姐的娇羞温婉、公子的英俊潇洒,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茶瓶传情”等经典情节中,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婉转的唱腔,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扣人心弦,引得台下观众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梨园争春贺龙年,银发生辉展风采。评剧折子戏《幸福教育托夕阳》,由戏曲班常素云老师创编并领衔出演,赞颂了社区学院的老年教育托起幸福夕阳别样红的事迹。...

桃城区开展迎“元旦”评剧专场演出

 悠扬的二胡声声阵阵,婉转的琵琶声入耳,清脆的铜锣与鼓声交互错杂,演员们依次登台,在专业的伴奏声中开腔献唱。一折折精彩的评剧表演,为我们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更把观众们带进一段段历史故事中。...
多出家喻户晓、百看不厌的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小姑贤》、《花为媒》、《杨八姐游春》、《打焦赞》、《茶瓶计》以及《乾坤带》、《秦香莲》等剧目中的经典唱段。演员们专业的四功五法,令现场的观众沉浸其中,不时传来阵阵叫好声,大呼“过瘾”!...
本次演出由寺口镇惠民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骨干团队文京戏曲团精心筹备的“戏曲迎新年 国粹韵悠长”专场演出,带着满满的诚意与精彩于12月24日下午在文化馆“果都市民大舞台”与您相约新年。本次活动由栖霞市文化馆寺口镇分馆、寺口镇惠民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寺口文京戏曲团承办。...

宁城县乌兰牧骑演出古装评剧《墙头记》

此次演出以宁城县乌兰牧骑青年戏曲演员表演为主。舞台上,青年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与剧中人物同悲共喜。精彩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充分展示了宁城评剧青年戏曲人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评剧《杨八姐游春》是一部筱派名剧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移植改编并因此开创了评剧老旦筱派艺术此剧剧情诙谐,文武兼具唱段优美,武...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