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水溯莲音:评剧之根与艺脉新章

时间:2025-07-10 14:52:30 阅读:
冀东沃土,滦水汤汤。清末民初,一种名为“蹦蹦戏”或“打莲花落”的民间艺术在此悄然萌生——双人登场,旦角一扇轻敲丑角头顶,宛如莲花缤纷而落,质朴而生动。谁曾想这源于乡野的声响,终成风靡华夏、蜚声国际的第二大剧种?这传奇背后,是滦州艺人以生命刻下的不朽印记。

评剧的源流深处,矗立着几位奠基者。金开福,这位“金长腿”名动京东,收徒苛刻如“五不要”铁律。少年成兆才三度叩门,竟遭打狗棒逐出,风雪中徘徊于村外不敢入。正是这风雪中的执着身影,最终融化了金开福的铁石心肠,收其为徒,为一代宗师点燃了启蒙之火。而岳尊德,这位“一池水”的奇才,不仅鬻售《李桂香打柴》等唱本,更执笔创作了《旋风案》等新篇。成兆才追随他求购剧本的身影,悄然孕育了日后剧作如涌的种子。更有满腹才情的任连会,他携子组建“永合班”,与金开福的“二合班”并称“南永合,北二合,家伙一敲捧场的多”。成兆才在此登台,常与任连会抵足深谈,汲取编、演精髓——如果说金开福是启蒙之师,任连会则是他艺术生命的再造者。

成兆才,字捷三,这位从滦州走出的“祖师爷”,以惊人笔力为评剧奠定灵魂。四十载生涯,百余部剧作如星河璀璨,《花为媒》的旖旎情致,《杨三姐告状》的铿锵悲鸣,至今回响舞台。其创作如滦河奔流,滋养着评剧的每一寸肌理。

评剧之路亦非坦途,1907年“吴家坨改革”是关乎存亡的壮丽转折。当“有伤风化”的污名令八大落子班被逐出津门,官府禁演令下,万千艺人顿陷绝境。吴家坨“一窝张”父子振臂一呼,成兆才、任连会等群贤毕至。他们痛定思痛,决意破茧重生:编新本、涤色情、创唱腔、易程式、强伴奏、新服饰、正其名。此番淬炼,“莲花落”终化身为“平腔梆子”,以清健风骨冲破铁幕,红透京津唐及东三省。十七年后,“评剧”之名正式确立——这是一次源于滦州、震动梨园的新生。

从金开福门外的风雪到吴家坨的智勇激辩,从岳尊德市集的唱本到任连会班社的灯火,从成兆才案头墨痕到舞台上不朽悲欢——评剧的诞生与成长,是滦州艺人用骨血写就的传奇。这株由民间沃土滋养、经无数心血浇灌的艺苑奇葩,其根脉深扎于滦州大地。
开麦有戏2025评剧戏迷季暨全国评剧名家票友滦州寻源活动
恰逢“开麦有戏——2025评剧戏迷季”暨全国评剧名家票友滦州寻源活动于7月9日至15日在此震撼开启。这不仅是名家票友的盛会,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深情致敬。我们踏足滦州,追寻的岂止是金开福们当年的足迹?我们倾听的,是那扇子击打如莲花飘落的最初声响;我们重温的,是成兆才风雪中求索的赤诚;我们感受的,是吴家坨破釜沉舟的胆魄。

滦水汤汤,清音未央。评剧的魂魄在滦州山水间从未消散,只待每一次寻根之旅将其重新擦亮。当戏迷与名家齐聚,当传统在当下舞台焕发新生,我们触摸的不仅是评剧的根源,更是其奔涌向未来的磅礴力量——这源于滦州的清音,注定要在新时代的苍穹下,唱出更加辽阔的永恒回响。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