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现代越剧开创性贡献者

时间:2022-04-01 16:21:41 阅读:
袁雪芬的一生坎坷多舛,但她跳脱出负面环境,倔强地与命运抗争,为现代越剧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22年3月26日,袁雪芬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为了分担父母的艰辛,走上了唱戏的道路。唱戏在当时被视为低贱者从事的行业,曾经遭到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的反对,但她并未屈从于种种传统习见。在五光十色的大上海,她谨记父亲“认真唱戏、清白做人”的叮嘱,洁身自好,并立下规矩:过房娘、过房爷一律不拜,堂会不唱,礼物不收,请客不去。为摆脱纠缠,她以吃素为挡箭牌,以其超凡的毅力,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

袁雪芬在越剧改革中一方面对传统剧目进行改编梳理,力求呈现两性平等、情感自主、婚姻自由等启蒙思想和现代理念;另一方面团结新文艺力量,编演具有时代意义和爱国精神的新剧目,即便是历史剧,也要突出民主思想和反抗暴政的精神。1946年5月,袁雪芬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创作成为越剧《祥林嫂》上演,震动了整个上海文艺界。该剧表现一个受迫害农村妇女,临死之前向天控诉,呼喊公平,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祥林嫂》的演出受到田汉、许广平、欧阳山尊等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称赞,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越剧从此以其严肃的、与时代同呼吸的艺术创作精神,走上了与新文艺合流的大道。

越剧的表演具有独特的个性,既不追随是生活化的写实艺术,也有别于传统程式化的戏曲剧种,清新自然,诗意盎然。这是袁雪芬等越剧艺术家长期有意识地在舞台上探索的成果。她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吸收到越剧中,加以融化、创新,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她表演细腻,根据人物性格塑造角色,以塑造沉静的大家闺秀或妇女形象见长,一生创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令人难忘的经典人物形象,如香妃、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白素贞等,无不是前述表演风格的实践。为塑造好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她反复阅读鲁迅原著《祝福》,研究出了祥林嫂17种不同的眼神,可见其对人物的理解之精深。

丰富并完善了袁派唱腔艺术

音乐唱腔是戏曲剧种的命脉。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后,被其他越剧演员吸收,不断丰富,发展成越剧的主腔,沿用至今。她的唱腔与真切细腻的表演风格相匹配,注重从表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情感出发来区分唱腔层次,其演唱感情真挚深沉,委婉缠绵,被公认为“袁派”,是第一个形成流派的越剧艺术家。她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对越剧音乐唱腔的探索,在《相思树》中创造的〔男调〕腔、《双列记·夸夫》中创造的〔六字调〕、《火椰村》中与琴师周柏龄创作的〔降B调〕等一系列新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袁派唱腔艺术。她的流派还为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等一批越剧演员所继承和发展,并自成一家。受袁派启发,其他越剧艺术家也有意追求自己的唱腔风格,越剧形从而成了缤纷多彩的流派艺术。这是观众喜爱越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探索男女合演的越剧创新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新社会的生活,袁雪芬在党的关心下开始探索越剧男女合演。在小范围进行了几次实验后,1954年,袁雪芬推动开办了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共招收40名男生和20名女生,首次采用现代科班体系培养越剧男女合演力量。这一批学员中涌现了史济华、刘觉、张国华、沈嘉麟等一批优秀的越剧男演员,先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创作演出了《十一郎》、《祥林嫂》、《三月春潮》《忠魂曲》《汉文皇后》《西厢记》《桃李梅》等脍炙人口的剧目。袁雪芬自己还亲自参与了男女合演实践,演出了《秋瑾》、《火椰村》等剧目。1974年上海越剧院学馆招收了一批新的男女合演学员,尚未完全从“文革”浩劫中走出的袁雪芬等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依然心系越剧,花了大量精力在这批年轻的越剧演员上,培养出赵志刚、许杰、张承好等新一代优秀男演员,他们至今仍是越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舞台下的袁雪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在担任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期间,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不少在“文革”时期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她直言无私,传达人民的呼声,切实履行了人民代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她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不止一次地提出建立“廉政委员会”,为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健全和廉政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袁雪芬不慕权贵,不惧权威,她的心中,只有艺术和观众。1995年起,袁雪芬担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主任。上任伊始,她即提出了“请客不到,送礼不要”的原则,并希望所有评委恪守这一原则,共同努力将“白玉兰”奖办成一个最公正、最纯洁的奖项。如今这一原则已成为所有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的座右铭,并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保持下来。

   作为袁派传人,江苏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陶琪深情的说:今年是越剧改革80周年,袁老师一生致力于越剧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缅怀她,就是要传承她对艺术孜孜以求,对人民满怀深情的品格和精神。

袁雪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其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熔铸为一体,她是傲然凌霜的梅花开放在冰天雪地,又如灿烂的迎春花,热烈地绽放在无数越剧观众心中。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