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是我们的乡音——越剧《祥林嫂》新加坡演出纪实

时间:2023-11-14 15:36:04 阅读:
缘起

越剧是流行于吴越文化区的地方剧种,用浙江嵊州方言演绎,唱腔优美、清新动人,极具江南韵味,深受民众喜爱,流传甚广。由于发音相似,新加坡华人经常将“越剧”同“粤剧”搞混,加上新加坡社会中粤籍华人数量明显多于江浙沪籍华人,因此,每每提及“越剧”,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粤剧”。最近几年,三江会馆梨园社重新编排越剧经典《祥林嫂》。作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之一的《祥林嫂》能在海外上演,可以说开了先河,也受到新加坡华人广泛关注,也算是为“越剧”在新加坡的推广做了贡献。

缘分天注定
三江梨园社团长李丰饰演祥林嫂
杭州红梅越剧团副团长陈梅卿饰演卫老二
2023年的10月21日,是三江会馆梨园社重要的日子,越剧《祥林嫂》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三楼戏剧中心剧院隆重上演,宾朋满座,共同见证这一不同凡响的时刻。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越剧之家平台联合温州市越剧票友协会,发起组织杭州、上海、温州、绍兴、嵊州及台湾、香港多地近二十位越剧票友戏迷,跨越千山万水,亲临现场观摩演出。远方嘉宾,为越“相聚”,温馨备至。

新中越剧交流展演联谊会片段
次日下午,三江会馆梨园社成员、新加坡越剧社团与中方的越剧票友在新加坡Aliwal 艺术中心进行交流演出,二十余段越剧经典唱段唱响狮城,双方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建立了友谊,切磋了技艺。在联谊活动中,中方领队朱望华先生在介绍越剧历史中,再次提到了:越剧诞生于1906年,中国女子越剧诞生于1923年。所谓无巧不成书,缘分天注定。新加坡三江会馆也是成立于1906年,三江会馆下属的温州会馆则成立于1923年。我祖籍温州,有幸担任新加坡三江会馆会长和温州会馆的名誉会长,听到如此巧合的数字,我内心感到惊叹和兴奋,在与朱先生交谈中,让我感到一种冥冥之中的、不可思议的缘分。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历史是一面镜子,百年前先辈开创的事业,如今我接过了接力棒,赓续传统文脉,使命使然,责任在肩。回望百年历史,我和朱先生交流越剧的起源,感慨万千,在此重述两段载入史册的事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农历三月初三(3月27日),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钱景松、李世泉、高炳火等几个艺人在香火堂前,用几只稻桶和门板制成简易舞台,演出了《十件头》等基础小戏。这是越剧第一次在台上演出,也被认为是越剧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由此,越剧完成“沿门唱书”到“落地唱书”再到“舞台表演”三重跳跃,而逐渐演变成一种自成艺术体系的地方戏曲形式。”

“小歌班”(的笃班)1906年在东王村演出亮相后,就不断吸取姚滩、绍兴大班等剧种营养,不断强化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在舞台表演、唱腔设计和剧目编排等方面不断丰富。同时,演出范围也从农村地区逐渐向城市进军,再从绍兴、杭州、宁波等浙江地区逐渐扩散到上海地区。”1921年,《申报》广告始称小歌班为“绍兴文戏”。这一名称后沿用十几年。起初,该戏班全是男演员,后来逐渐有女演员加入,遂又有“绍兴文戏女班”之说。在上海“大世界”舞台中不少女班,如“女子新戏”“女子申曲”“女子苏滩”等,与绍兴文戏同时演出。女子登台演出,备受观众欢迎。不过,即便是能够登台演出,女演员一般也都是非科班出身。1923年农历二月,剡溪南岸上碧溪开始试办女子科班。同年农历五月,苍岩镇施家岙正式开办女子科班,获得成功,期间涌现出施银花、沈兴妹、赵瑞花、屠杏花等名演员。在越剧史上,这副科班也被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1923年7月9日,女子科班演员正式登台演出,全部演员均为女子,表演的是《双珠凤》。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女子越剧诞生日。”

今年是中国女子越剧诞生百年,女子越剧能成为越剧的中流砥柱,她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三江会馆梨园社的演员几乎都是女性。这次《祥林嫂》演员中,只有两位男演员,其他十八位都是女演员。此外,导演也是女性。这也窥见了女子越剧在当下的影响力和活力。

创排艰辛并快乐着

此次,我们三江会馆梨园社在新加坡排演越剧《祥林嫂》实属不易,尤其是由非专业人士的华人出演,就更是难得。尽管演出盛况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越剧电影《梁祝》在新加坡上映相比,有点天壤之别,但好在我们仍然顶着各种压力编排和演出,引起不小的社会反响,令人欣慰。

此次演出与两年前首演有明显不同。两年前,我们的《祥林嫂》初次与观众见面时,新冠疫情正肆虐全坡。我们冒着极大感染风险排练和演出该剧。无论是剧场的确定、人员的安排,还是票务的销售等,都是在特别政策下进行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尤其是正式演出时,按照剧场要求,无论是演员排练还是观众都需要戴口罩,而且不能退票。座位还必须间隔坐人,这使得本来能够容纳五百人的剧场,只能安排约一百二十多个座位。这种安排,无疑会极大影响观众观感。同时,当时所有演职人员都需要在演出当天提供二十四小时医学证明,而我本人是所有演职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每次呈交给官方的核酸检测证明都是排在首位。
 
现在疫情终于消散,而我们的《祥林嫂》也迎来了第二次演出。此次仍是在上次剧场演出,由于一切都恢复了常态,五百座位爆满,现场效果非常好。谢幕时,观众还能和演员交流,无论对演员还是观众,都是增添了许多快乐。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演出时饰演阿毛的小演员已经长大,只好另寻孩童模样演员。在三江会馆新春团拜节日中,导演张莉老师看中了我的第二个孙女,七岁的李天晓小朋友。由于孩子还是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我需要征询她妈妈的意见。她的妈妈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而且非常支持。由于剧中对白需要用绍兴话演绎,其中还有一节是她一人独自在台上演出,这无疑是颇有难度的。不过,好在在天晓妈妈的支持下和导演与各位演员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三个月的排练,天晓小朋友不负众望地成功演绎了阿毛这个重要角色。
虽然此次演出,还有不少小的瑕疵和遗憾,但从剧场爆满、一票难求、好评如潮来看,此次演出整体上是成功的,是我们梨园社一次出色的汇报。更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记忆,尤其是我们爷孙二人共同登台献艺,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更是越剧在新加坡代际传承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者介绍
李秉蘐,祖籍温州。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担任新加坡三江会馆会长,三江会馆下属温州会馆名誉会长,新加坡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语言文化基金管委会委员。

猜你喜欢

越音艺术团在白云亭公益剧坊越剧专场首演成功

梁山伯和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草桥相识结拜,同窗三年在杭城读书,情深意长。后来祝英台接到父亲家书不得不回去,这就有了梁山伯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故事。活动中,主持人还提到了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为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加强西方对新中国的了解,组织放映了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新风貌。...

越剧演出到石竹园啦,一起来看演出吧!

《花为媒》剧情简介:张五可生就芙蓉面,樱桃口,貌美如仙、知书达理,然而托媒却遭到王家公子王俊卿拒绝和低毁,心中气愤非常。...

叹红楼,梦一场,越剧《红楼梦》看尽悲喜人生

方亚芬,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市领军人才、著名“袁(雪芬)派”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第十一届和第十二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委员,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去年,我院主动融入温州发展大局,以越剧现代戏《霞光》全国巡演的开展,充分发挥温州红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精心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上温州文化发展的新画卷、进一步推动南戏文化创新转化与传承发展、擦亮温州“戏曲故里”的文化金名片贡献了一份特别的力量。...
4月1日至3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倾情呈现的经典剧目《祥林嫂》《游子吟》《天道正义(秦香莲)》在杭州剧院隆重上演,为观众们带来三场视听盛宴,收获了热烈好评。青年演员们以饱满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倾情演绎经典故事,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呈现于舞台之上。戏曲的韵味与杭城的春意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越剧《新狮吼记·跪池》眉山书生陈季常其妻悍妒,一日苏东坡邀陈季常同游花舟,柳氏派丫环水儿打探,果有歌妓琴操陪酒唱曲,陈季常回家被柳月红罚跪池边。...

荣华戏园周末越剧专场4月6日演出预告

清末至民国年间,荣华茶园与天仙茶园、阳春茶园并称为杭州三大茶园,周信芳、谭鑫培、盖叫天等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献艺。这里成为戏迷爱好者的集聚地,有过杭州“小上海”之誉。同时,该戏园是越剧冲出绍兴嵊州,走向杭州的第一站;更是女子越剧“三花一娟”、筱丹桂等第一代名伶驻场剧场。...
纪念宗师百年,是总结,也是展望;重传承,亦重发展。此次纪念演出的大戏之一《青衫•红袍》便是这样一种体现。《青衫•红袍》是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范派嫡传弟子章瑞虹于2005年首演的章回越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