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水娟:从越剧皇后到教坛宗师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5-09-18 13:49:25 阅读:
七十载艺路漫漫,总有人以生命为笔,在时光的长卷上刻下不朽的印记。今天,我们翻开艺路铿锵的第三篇,走进越剧皇后姚水娟的传奇人生,看她如何从沪上名伶转身为浙艺名师,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越剧的血脉。
姚水娟
姚水娟

少小习艺,名动沪上

姚水娟14岁进入越剧之门,16岁便以出众的才华崭露头角。抗战前夕,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碧玉簪》,将剧中李秀英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打动,高呼“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从此奠定了她在越剧界的地位,誉传历史。1938年1月,她率团赴沪演出,一鸣惊人,轰动上海滩。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yueju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越剧</a>《碧玉簪》剧照
越剧《碧玉簪》剧照

1938年9月,在上海《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三家报纸联合举办由读者投票选举的“越剧皇后”评选中,她从上海十大女子越剧戏班、众多名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题赠“越剧皇后”桂冠,这项荣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她的专属称号。
姚水娟
越剧改革先驱者——姚水娟

越剧皇后,改革先驱

姚水娟的艺术人生充满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建立编导制、第一个聘用专职编剧、第一个接受英文报纸采访、第一个录制个人专辑、第一个排演现代戏……
1957年浙江<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yueju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越剧</a>团合影
1957年浙江越剧团合影
(左起:二排第九为姚水娟)

1938年7月,姚水娟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姚水娟预见越剧若只演老戏必将走向衰落,在吸收各姐妹艺术之菁华基础上,率先建立正规编导制,聘请《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后改名樊篱)担任越剧史上第一位专职编剧,创排具有抗战意识的新戏《巾帼英雄花木兰》,连续演出近一个月。该剧以番将影射日本兵,台上出现带小胡子的番将形象时,观众纷纷鼓掌,明白这是对侵略者的影射。英文报纸更称赞姚水娟为“中国贞德”。该剧打破了越剧只演老戏的传统,也揭开女子越剧改革的序幕。她是越剧正式定名的推动者,也是从绍兴文戏走向现代越剧的奠基人。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yueju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越剧</a>《巾帼英雄花木兰》剧照
《巾帼英雄花木兰》剧照
1951年,她加入浙江越剧实验剧团,积极推动男女合演改革。她不计行当、不计得失,什么角色都演,什么角色都演好。她主动与青年男演员合演《盘夫索夫》,悉心指导、甘当绿叶,为越剧男女合演开辟了新路。
<a href=http://www.xiaopiaoyou.com/yuejudefayuand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越剧</a>《花木兰替父从军》剧照
《花木兰替父从军》剧照

投身教育,德艺双馨

1959年,姚水娟来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当时为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迎来了她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她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教书育人工作,全身心地扑到越剧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去。
姚水娟、陈佩卿、张茵、裘大官等在校任教
姚水娟、陈佩卿、张茵、裘大官等在校任教

在学生们眼中,姚老师在教学上十分严谨。她主张教学重点在唱腔,用老调和"四工调"的唱腔开蒙,才能咬字清晰,腔调正路,行腔有规划;表演应以《盘夫》《梁祝》等典型剧目作教材,使功底扎实,台风正派。这些宝贵意见均被列入教学计划,是培养越剧新秀的好方法。在排戏课上,她备课非常仔细,剧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因教学质量突出,当时学校甚至规定:所有女同学必须跟随姚老师学习《盘夫》,否则不能毕业。

她的艺德与人品,令学生们难以忘怀,甚至让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学生回想起来仍眼眶湿润。她的学生周冠均曾回忆,当年姚老师看到瘦弱的学生总是特别心疼,课后常常塞给学生猪油膏等营养品,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们倍感温暖。她历经了越剧改革的艰难岁月,却不幸在1976年因癌症离世,重返舞台的愿望终究未能实现。但她为越剧艺术奉献的一生,如同不灭的星光,永远留在学生们心中。
姚水娟与艺术表演班学生合影
姚水娟与艺术表演班学生合影

从沪上名伶到浙艺教师,从“越剧皇后”到教坛园丁,姚水娟以她对越剧的挚爱和奉献,诠释了德艺双馨的真谛。七十年流转,浙艺的戏曲教育依然延续着前辈大师的精神血脉——练功房里,新一代演员仍在排演经典剧目;课堂上,老师们依然秉持着“教拿手好戏”的执教理念。
姚水娟在浙江艺术学校办公室留影
1961年姚水娟在浙江艺术学校办公室留影

开拓创新,薪火相传

直至今日,姚水娟所引领的艺术精神仍然在延续。2016年12月18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越剧团联合举办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活动,特邀俞会珍、裘锦媛、廖琪瑛等历届越剧专业优秀毕业生与浙江越剧团演员同台合演《碧玉簪》。从77级到07级,跨度三十年的学生同台献艺,彰显了姚水娟艺术精神的代代相传。

同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推动成立了浙江戏曲产教联盟。首批委员单位包括浙江音乐学院、绍兴艺术学校、嵊州越剧艺术学校、金华艺术学校等院校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浙江昆剧团、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等戏曲表演院团以及浙江胜利剧院、杭州红星剧院、绍兴大剧院等演出经营机构共23家。联盟的成立致力于构建戏曲人才培养协同合作平台,既是对姚水娟创新精神的最好传承,也为越剧艺术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暨浙江戏曲产教联盟成立
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暨浙江戏曲产教联盟成立
纪念姚水娟诞辰100周年暨
浙江戏曲产教联盟成立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个人传奇,更是一代越剧人从辉煌到传承的人生历程。她照亮了越剧从乡村小戏到全国第二大剧种的蝶变之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尚美、精艺的精神财富。
姚水娟唱腔艺术精品选
《姚水娟唱腔艺术精品选》

猜你喜欢

越剧皇后易嫁

越剧《皇后易嫁》全剧,福建芳华越剧团演出,李敏,邢丽华,邹美英等主演。越剧古装剧。张金海编于1991年。作为传统宫廷越剧,越剧《皇后易嫁》故事性强,人物特色鲜明,剧中皇帝与百姓的冲突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越剧演员董慧敏

董慧敏擅长演唱越剧各种流派,她在演唱越剧各种流派时能够惟妙惟肖地体现出越剧各种流派应有的韵味。出版的磁带,有《江南小曲联唱》、《越剧皇后》、《越剧各种流派》、《小尼姑》、《沪语金榜》、《海外来人》等等。另外她和何英合作了《越剧精华》,以及与上海交响乐团《何占豪管弦乐作品二》里面的莫愁女。...

越剧喜结良缘,滑稽越剧《喜结良缘》

越剧喜结良缘,滑稽越剧《喜结良缘》又名和尚戏女:讲述民女黄桂英因丈夫赶考回娘家借银子,路遇狂风暴雨,躲雨遇强人毛小,将其打昏扔至河边,被和尚救起。...

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

姚水娟生于1916年(民国五年)9月12日,名文贤,嵊州金庭镇后山村人。15岁进本村“群英舞台”习艺,由于二位文武师傅的严格教学,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学就了文武兼备的真实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