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寿》导演谈——传承是发展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艺术开拓的根本。
时间:2022-07-30 20:29:51 阅读: 次 作者:上海淮剧团
淮剧《琵琶寿》
纪念
淮剧一代宗师
筱文艳诞辰
100周年
一则故事在传唱,
一番甘苦共品尝。
一支琵琶千行泪,
一段苦曲诉衷肠。
纪念
淮剧一代宗师
筱文艳诞辰
100周年
一则故事在传唱,
一番甘苦共品尝。
一支琵琶千行泪,
一段苦曲诉衷肠。

为了将淮剧《琵琶寿》在舞台上得以精彩呈现,剧组每一位成员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导演刘定华亦是倾心倾力,在每一天的排练现场与团队交流沟通,用自己对剧目的理解指导、带领演员们参透人物性格、深入人物内心。现在,就让我们一同通过导演刘定华的阐述了解他眼中的淮剧《琵琶寿》。

导演介绍 刘定华
国家一级导演。导演以及参与作品淮剧《女审》《息壤悲歌》《父归》《情锁红尘》《贵妃醉酒》《桃花扇•撕扇》《杂木上樑》《心灵的绿洲》黄梅戏《红杜鹃》《惊天一兰》《凤鸣宏村》《青山鉴》《风雪欧家岭》甬剧《霓红灯下哨兵》话剧《危险的游戏》《沙枣花香》《清贫的牡丹》民族音乐剧《阿拉木汗传说》等。
导演谈
淮剧《琵琶寿》
关于文本的时代背景和立意
《琵琶寿》又名《秦香莲》原名《赛琵琶》,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剧本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剧中“赵五娘”温柔贤惠、吃苦耐劳、克己事亲的典型形象没有变动,这对后来“秦香莲”的形象塑造有着直接的影响。清朝,民间地方戏中出了一本《赛琵琶》的剧本,更贴近了冷酷现实的秦香莲与陈世美的故事。至此,《琵琶记》在民间已流传四百余年。淮剧是最早排演《秦香莲》的剧种之一。整出戏弘扬公平正义,惩恶扬善,尽显浩然正气,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积极丰富的内涵和美感,是一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且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关于风格样式和表演形式
传统戏曲舞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影响下,融入了其它艺术审美样式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审美风格。其中,简约的舞台形式,不仅是外在艺术形式的精炼,也是一种审美心理对舞台形式的规范。淮剧《琵琶寿》在简约的美学原则下,使舞台景物化为具有深思想的视觉符号,让舞台充满意象从而获取舞台形式的内在精神韵味,为该剧目演出创造出合情合理的舞台空间。
戏曲的表演艺术是通过观物取象逐渐成熟而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象达意通过表演艺术,达到情、理、技有效的统一,追求虚实相生、形神兼备、传神传情,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的艺术之美。淮剧《琵琶寿》是一出经典剧目,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在人物的刻画、情感的表达、舞台的节奏等方面加以提升。所以,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演员们要娴熟、优美、准确、自然地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段与技巧,以此展现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不仅如此,还要吸收和借鉴话剧表演的技法与观念,学习运用心理写实主义创作手法体验人物。表现与体验的相互融合才是最完美的表演方法,才能创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典型的人物个性,使剧中各个角色在舞台上更加丰满、鲜明,戏也因此更加精彩。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在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舞美设计应充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体现戏曲舞美设计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舞美设计的视觉效果,在保留舞台传统的前提下,灵活地应用不同元素,树立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合理运用设计技术,全面提升舞台的艺术呈现。此次淮剧《琵琶寿》在舞美方面,一戏一景一格,将演员的表演与舞台相融,使之具有画面感和观赏性,做到与戏充分粘合在一起。这次我们摒弃大制作,以简约为原则,以写意写实相结合为方向,保留戏曲的“一桌二椅”,配合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理念,使舞台表演充满感染力,让观众更加享受。
戏曲在舞台上的精彩展现离不开灯光的有效运用。灯光可以把抽象的时间变成可见的物质;可以赋予景生命和活力,将观众心中所想创造在舞台上得以真实呈现;可以制造相应的环境气氛,使相应人物形象及特征得以展现。淮剧《琵琶寿》在灯光方面要求简约、干净,舞台上要有层次立体感。在戏中将运用特殊光来呈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场景的变换。我们要让灯光与表演的各种元素相互配合,让舞台的布景具有美感,也通过合理的灯光让观众较好地进入情景。
传统戏曲服装在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人们在欣赏戏曲优美的唱腔,赋予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的同时,也会被珠光闪闪、精致多样的戏曲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在淮剧《琵琶寿》中,我们以崇尚经典、传承经典为主基调,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传统戏曲服饰,使这出戏在当今看来依旧精美和经典。
戏曲,“曲”占一半。这足以表明“曲”在戏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次复排该剧,我们将在保持淮剧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开拓、注入丰富多彩的音乐元素。尽可能让音乐营造出不同的规定情景;表达角色各自的思想情感;参与人物命运启程转合。《琵琶寿》的人物唱腔将强化剧种特有的风格,突出浓郁、纯厚、好听、耐听、有滋有味、地地道道的淮剧味道。不仅如此,还将根据不同人物的独特个性创造出鲜明典型的人物唱腔。所以,在配器方面要发挥出更强的表现力,既要丰富,又要细腻,多层次、多方式、多形式地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感受到淮剧的音乐魅力。
关于戏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体现出演员表演技巧,舞台理解能力以及生活体验。优秀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仅是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体现其中的艺术价值,并且让观众产生共鸣,由而对现实生活发起思考。
“秦香莲”这个人物在淮剧《琵琶寿》中是以青衣应工。戏中通过携子寻夫、闯宫求夫、弹唱谏夫、逃亡恨夫、公堂斥夫、激官铡夫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剧情演绎,揭示了她从希望到绝望的内心世界变化,刻画了秦香莲从柔弱到坚强的性格转变,塑造了这一个心地善良、单纯朴实、外柔内刚、宁折不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
“陈世美”,贪慕荣华、乐不思蜀、背信弃义、抛妻弃儿。他外强内弱、道貌岸然,内心害怕秦香莲的出现会使他拥有的一切荣华富贵化为云烟。所以他一再驱赶秦香莲,甚至狠下杀手,将她和自己的无辜儿女逼上绝路。
“包公”的舞台艺术形象非常鲜明,并且家喻户晓。他黑脸面,双眉紧锁,额头画一月牙,身穿黑蟒袍,头戴乌纱帽。刚直不阿。且铁面无私,公正廉明,不畏强权,不徇私情,一心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王丞相”在剧中既是位古道热肠的老者,是一位勇谋皆备、稳扎稳打的儒相。戏中,他机智幽默,看似把酒闲谈,实则穿针引线,在是非面前,老而弥坚、刚直不阿。
“韩琦”这一人物是一个有理智、有人性,能明辨是非,不鲁莽,头脑清醒,不唯命是从的角色。甘愿牺牲自己,拯救弱者,留清白在人间。在舞台上,他所呈现出的是光明磊落大义士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我将引用《琵琶寿》主题曲来品味一下“秦香莲”的苦难经历:一则故事在传唱,一番甘苦共品尝。一支琵琶千行泪,一段苦曲诉衷肠。
演出信息
淮剧《琵琶寿》
演出时间
8月11日19:15
演出地点
天蟾逸夫舞台。
猜你喜欢
上海淮剧团整理复排版《琵琶寿》领衔主演邢娜因在剧中的精彩表现获得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奖,并于昨晚的闭幕式上,演绎了《琵琶寿》中脍炙人口的淮调清板狠心的夫唱段。...
今年正值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诞辰100周年,《秦香莲·琵琶寿》作为淮剧宗师筱文艳先生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为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上海淮剧团整理复排淮剧《琵琶寿》,再现先生佳作。...
对待这场演出,高挺抱以怎样的期待?在排练的过程中,他又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抱着种种疑惑与好奇,让我们一同通过他的内心独白与感受分享,更加深入地走进这场演出,并且体会该演出所饱含的意义。...
今年正值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诞辰100周年,名家青年齐聚舞台,传承弘扬尽显实力。9月30日,剧团将在宛平剧院小剧场为观众带来筱韵悠扬筱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再度同大家相约剧场,一起重温筱派经典。...
当“国粹”遇见“国宝”一场音乐与艺术的交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看南越大展,听古典之音。赏传统文化,汇隽永之情。...
上海淮剧团将在宛平剧院演绎经典淮剧《王宝钏》,同时在演出前,上海淮剧团官方抖音号直播,带您走进《王宝钏》剧组的台前幕后,零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
淮剧艺术的发展,百年来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剧艺人、淮剧的前辈、淮剧的艺术家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淮剧。梁伟平老师的娓娓道来,让我们一步一步走进淮剧历史,走进大师筱文艳的淮剧之旅。...
作为一名淮剧人、党员,邢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抗疫期间,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当好“勤务兵”,争做“暖心人”,自觉行动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攻坚在前,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关爱他人,为筑牢疫情防护墙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