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五进清华 拉开2023校园戏曲节演出季序幕
时间:2023-11-08 10:56:51 阅读: 次 作者: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11月3日至4日,作为清华大学2023校园戏曲节的重要内容,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大型现代戏《杨介人》、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道情新编历史剧《王钝》以及“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大学公益汇报演出”,先后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上演,2000余名清华学子切身了解了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之美,感知了中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
本次公益演出活动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等单位协办。这也是豫剧人李树建携河南戏曲第五次走进清华大学,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艺术。
11月3日晚,怀梆大型现代戏《杨介人》 讲述了革命先驱杨介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历经艰险、百折不挠,三次入狱、铁骨铮铮的革命生涯,塑造了他为了信仰出生入死、舍身取义、直至牺牲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沁阳市怀梆剧团)成立于1955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怀梆艺术专业表演团体。稀有剧种怀梆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次公益演出活动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等单位协办。这也是豫剧人李树建携河南戏曲第五次走进清华大学,弘扬戏曲文化,传承民族艺术。
11月3日晚,怀梆大型现代戏《杨介人》 讲述了革命先驱杨介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历经艰险、百折不挠,三次入狱、铁骨铮铮的革命生涯,塑造了他为了信仰出生入死、舍身取义、直至牺牲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前身为沁阳市怀梆剧团)成立于1955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怀梆艺术专业表演团体。稀有剧种怀梆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1月4日下午,道情新编历史剧《王钝》通过讲述王钝查办地方豪强、为民除害的故事,塑造了王钝以人为本、民比天大、清廉正义的人物形象,彰显其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有“天下第一团”美誉的太康道情第三次来到清华大学展演。道情以唱功为主,以声腔塑造人物,唱腔欢快流畅,唱词通俗易懂,擅长叙事抒情,表现家长里短之民间俚俗,充满了乡土气息,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1月4日晚,“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大学公益汇报演出”精彩举行。此次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豫剧经典剧目《花木兰》、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以及现代戏《我爱我爹》,也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怀梆传统剧目《汉宫血泪》、新编现代戏《杨介人》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情传统剧目《王金豆借粮》、河南省级非遗项目信阳花鼓戏《夫妻观灯》,同时还有武戏《美猴王》、戏歌《我是豫剧人》、网络戏曲小品《国潮戏韵》等节目。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携弟子同台演出,充分展示了河南戏剧的生机与活力。演出结束后,还与清华学子进行互动,让戏曲走近更多青年观众。

本次公益演出后,也举办了研讨会,共同探讨稀有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充满深情地说:河南戏曲特别是稀有剧种,无论哪个剧种都有上百年历史,如果在这一代人手里失传,就是千古罪人。他强调要通过走进北京的展演,向大家证明,稀有剧种不仅能坚守民间草台,还能登上高雅殿堂。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天印表示走进清华演出,一方面为剧种的传播与传承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太康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展演、学习、交流,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对太康道情发展起到了重要砥柱作用。主办方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谈到,校园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主要阵地,这些基层院团带来了清新的乡野气息,同校园文化互补,让青年人在接受现代时尚艺术的同时,更了解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
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将于2023年11月至12月举办,本届戏曲节邀请到京剧、昆曲、北京曲剧、豫剧等优秀剧种以及怀梆戏、婺剧等地方特色剧种开展专场演出,经典与现代荟萃,传承与创新同行。同时,还将开展演前导赏、后台探秘等周边美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剧场举办戏曲节的优势和特色,为师生搭建感悟戏曲之美的平台,在传统文化中崇德向善、陶冶情操、强化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并助力传统戏曲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图文排版:麻嘉沛
责编:田璐璐
审核:赵洪
由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将于2023年11月至12月举办,本届戏曲节邀请到京剧、昆曲、北京曲剧、豫剧等优秀剧种以及怀梆戏、婺剧等地方特色剧种开展专场演出,经典与现代荟萃,传承与创新同行。同时,还将开展演前导赏、后台探秘等周边美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剧场举办戏曲节的优势和特色,为师生搭建感悟戏曲之美的平台,在传统文化中崇德向善、陶冶情操、强化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并助力传统戏曲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图文排版:麻嘉沛
责编:田璐璐
审核:赵洪
猜你喜欢
豫剧《张良》以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张良为主人公,艺术再现了张良避秦兵于下邳,拾鞋助老,得授《太公兵法》,颖悟此书后辅佐刘邦逐步奠定大汉基业,功成身退后归隐田园的故事。...
9月22日晚,河南豫剧三团携经典保留剧目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受邀参加“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现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
本场演出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艺活动”、“2024年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公益惠民演出”系列活动之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飞,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虎美玲、常小玉、省直文艺院团长及社会各界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山西金良豫剧团(前身为太原市金良豫剧团)成立于2001年5月,是山西省第首家成立的民营豫剧团,固定资产一百一十万,现有演职人员60余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一名,二级演职员五名,三级演职员十五名。...
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杨红霞携手国家一级演员盛红林领衔主演大型豫剧现代戏《朝阳沟》...
豫剧《穆桂英挂帅》是豫剧的经典名作。该剧自上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风靡全国、久演不衰,先后被京剧、评剧、越剧、河北梆子、川剧、秦腔、上党落子等剧种移植。...
7月25日至28日,在豫剧名家李树建、虎美玲的带领下,河南新郑市豫剧团在北京湖广会馆连续上演了沉浸式豫剧《破洪州》《花木兰》《大祭桩》《程婴救孤》四场大戏。...
河南豫剧院二团演出该剧达2000余场,全国有近20个剧种争相移植《程婴救孤》,各类演出总计超两万场。《程婴救孤》剧组还走进美国、法国、意大利、泰国、巴基斯坦、俄罗斯、新加坡等地,成为文化外交的一张名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