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的衰落与崛起——衰落的原因

时间:2024-03-07 17:08:00 阅读:
作者简介:冯加盛,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黄石市汉剧团原业务团长。1944年1月26日生于湖北省大冶县冯家湾村,1953年迁居黄石,1959年考入黄石戏曲学校,1961年调入黄石汉剧团工作。从师邱如意(艺名邱之林),参师王晓楼、陈津侠、夏国光等。专工汉剧小生,兼演生、外、末。融表、导、演、编、教、唱腔设计和艺术理论研究于一身,开创汉剧本嗓小生和本嗓小生腔先河,形成独特的发声和唱腔风格。1985年在新编大型历史剧《斩肖何》中扮演邱生,获湖北省戏剧节表演银牌奖;1995年在新编大型神话剧《猴王与嫦娥》中扮演玉帝,获湖北省戏剧展演赛表演二等奖;1986年设计现代戏《红嫂》唱腔,其中《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获湖北省七市声腔大奖赛作曲银牌奖;1995年设计《猴王与嫦娥》全剧唱腔,荣获湖北省戏剧展演赛金牌奖。自编、自演、自己设计唱腔的剧目有《少华山》《陈姑赶潘》《唐寅赴科》等多部。创作大型汉剧《娄妃传奇》,小型汉剧《小灵巧与朝天椒》《情思》《薛礼叹月》《十五从军征》等,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小灵巧与朝天椒》一剧获1991年湖北省少儿戏曲小品大赛剧本创作二等奖。还发表论文《浅谈汉剧音乐唱腔改革》《汉剧本嗓小生刍议》《汉剧本嗓小生腔初探》《论剧作者心态不平衡》等多篇。

衰落的原因

尽管目前的汉剧状况惨淡,甚至有被时代完全淘汰的危险,但不是每一个汉剧人对此皆有清醒的认识。

我直到黄石汉剧团曲终人散,“被”内退在家的时候,才从困惑和痛苦中挣扎出来,有时间和心情静心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汉剧迅速衰败?濒临绝境的主要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开症结治疗疾病?遂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一番梳理,做一点分析,提出一点拙见,望能对自己所爱,并为之投入一生精力的汉剧事业,从茫茫水域渡向彼岸起到点滴作用,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具有一点价值和意义。
汉剧
从表面看汉剧衰落的原因很多:有人认为是剧本内容的问题,又有人认为是过于程式化的问题,更有人认为是政府不重视地方剧种致使人才缺乏的问题等等。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

首先从剧本内容上讲,作为进入现代社会的汉剧艺术,应该反映变化了的生活,适应改变了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和前进的动力,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这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产生于封建时代的戏曲,哪一个剧种不是以反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呢?若说汉剧帝王将相对过多,才子佳人太少,那是否将两者倒过来,汉剧就兴旺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从 黄梅戏《天仙配》和汉剧《二度梅》两部电影来看,虽然主题、情节各有择重,但都具有古代青年男女在婚恋中生离死别的内容,单看这一方面,汉剧也远远没有黄梅戏那样感动观众,因此,也没能同黄梅戏那样受到观众的欢迎。

又如汉剧程式化问题,比如起霸、走边、趟马、各种武戏挡子等等,若不论剧情,用得不适当时,较严重地脱离生活,有时会让观众如堕云烟,看不懂内容这是事实。但是,当运用恰当符合剧情的时候,是能让观众看懂,并增添艺术魅力的。比如京剧《杨门女将》“探谷”一场里的程式运用不但观众能理解,而且是值得那些年轻、程式发展不成熟的剧种学习的。特别是近年,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浙江省京剧团上演的《大面》一剧,当在北齐与北周军队大战一场中,趟马、走边、开打,场面精彩。跌扑翻滚、跳跃腾飞,充分运用了传统武打的“把子”、“毯子”、“武打挡子”等程式,场面精彩有序,技巧惊险高超,令人目不暇接。近半小时的武打,演员个个生龙活虎,功夫了得。充分显示了真实又完美的历史战争场面,英勇无比的人物技能和个性,不但观众看得懂,而且收到他们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若没有这些宝贵的程式,这出戏会大大减色,可见戏曲程式并不是汉剧或其它戏曲剧种衰败的绝对原因。

认为是政府不重视地方剧种汉剧才衰落,那就更为不当了。自古到今没有哪一个能得到传承的剧种是依靠统治阶级重视得来的呢?就如汉剧来说吧,当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国民政府自顾不暇,逼至重庆,汉剧不但受不到受政府保护,反而遭到极大的摧残,演出场地被毁,班社解散,人才流失。可汉剧艺人并不屈服,新建班社培养人才,组成八个(十个)抗敌宣传队,一边演出(包括抗日节目)一边撤到大后方积蓄力量,汉剧并没有被战乱灭绝。但是,建国后的和平时期,党和政府千方百计支持保护汉剧是有目共睹的,可汉剧反而衰败惨重,日渐凋零。可见“政府不支持地方剧种才衰败的原因”是偏颇不当的。

那么,什么才是汉剧衰落的真正原因呢?个人认为应该是汉剧剧种基因中的“音乐声腔”存在较为严重的痼疾造成的。因为认定一个剧种不在它的剧本,也不在它的程式,只有演员一开口(唱念),是哪个剧种才能得到认定。同时观众喜欢一个剧种,有剧本因素,也有表演因素,但更直接触动他们心灵的确是“音乐声腔”。一个剧种“音乐声腔”能与现代观众审美趣味接近,而且能不断去旧换新适应他们的审美趣味,达到他们的要求,就被观众认可、喜爱、传唱,能得到发展。如黄梅戏越剧、豫剧等不但基因中的“音乐声腔”较为接近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且近几十年不断朝着贴近现代生活、观众审美兴趣、接受方式努力改进,从而有所发展。但是汉剧不但基因中的“音乐声腔”与现代观众的喜好相距较远,而且近几十年来无论“音韵、曲调、发声、板式、唱腔旋律审美标准等等痼疾仍然存在,没有大踏步地跟上时代需要,所以被观众遗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终被淘汰的危险。

要想汉剧崛起必须认识并解决这些痼疾,让汉剧跟上时代的节奏、步伐和审美观,得到观众的喜爱、推崇、传唱,简单一点说,就是现代观众心甘情愿来看你的戏。这才是决定汉剧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宋顺发因病去世,享年76岁

原浙江越剧团一级演员宋顺发的表演真实丰满、内涵深刻,塑造的诸多丑角形象惟妙惟肖、精彩传神,令人回味无穷。...
《花木兰》是一部由剧作家陈宪章和王景中从《木兰从军》改编的豫剧,主唱为豫剧大师常香玉,后来京剧大师梅兰芳、徐碧云和言慧珠等均有演出。...

评剧《杨八姐游春》建组会召开

评剧筱派名剧《杨八姐游春》由国家一级导演谷奎林担任导演;司鼓:国家一级鼓师于学武;板胡:国家一级琴师朱永江。由国家一级演员、筱俊亭亲传弟子李丽华担任主演。...

《模唱大师秀》金牌票友争霸赛半决赛评剧专场

今天是评剧专场,天津评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曾昭娟,天津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剧文林、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夏冬以及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田翔组成本场观察团。...

渭南市秦腔剧团业务团长:蔺新武

蔺新武,国家一级演员,武生、须生。渭南市秦腔剧团业务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剧协理事。...
在录制现场,陈丽宇不但带来了芳华尹派经典传承剧目《盘妻索妻洞房》折子戏,更是与18年前首届越剧争锋金奖的同伴再聚首。...

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导赏进社区 共品沪剧艺术

王明达通过说唱和唱说的形式,向在场的沪剧爱好者讲述了沪剧的发展过程和形成特点,上海紫华沪剧团的沪剧演员上台表演了《魂断蓝桥》《红灯记》选段。...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已在国内外演出近300场,并走遍了全国,开创了单一剧种剧目演遍全国的先河,完成了越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成为中国越剧创新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