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上海》《芦荡火种》《罗汉钱》在宛平剧场精彩上演!
时间:2024-07-16 10:54:25 阅读: 次 作者:上海沪剧院沪剧之家
上海沪剧院于7月9日、12日、14日在宛平剧场连续上演《芦荡火种》《罗汉钱》以及《陈毅在上海》。本场《陈毅在上海》是2024年全国巡演的首场演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反响热烈,彰显出这三部大戏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沪剧《芦荡火种》《罗汉钱》《陈毅在上海》三部剧目分别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时代背景、重大事件、人民关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服务人民的感人故事。这些经典剧目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观众心灵的深刻洗礼。
《芦荡火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新四军转战江南,把掩护18个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她巧妙应付“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教官刁德一,并在县委负责人陈天民帮助下,成功转移伤员的故事。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坚韧与不屈。


沪剧《芦荡火种》《罗汉钱》《陈毅在上海》三部剧目分别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时代背景、重大事件、人民关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服务人民的感人故事。这些经典剧目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观众心灵的深刻洗礼。
《芦荡火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新四军转战江南,把掩护18个伤病员的任务交给了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她巧妙应付“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和教官刁德一,并在县委负责人陈天民帮助下,成功转移伤员的故事。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坚韧与不屈。


《罗汉钱》则聚焦于“婚姻法”颁布前后,反映了社会变革中的人民生活和感情,生动地塑造了解放后江南农村一系列丰富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主人公小飞蛾形象丰富鲜明、情感细腻,成为沪剧现代戏创作中令人难忘、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典型。



《陈毅在上海》则以新中国成立后为时间节点,讲述了陈毅元帅在上海主持工作期间,以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的感人故事。剧中不仅展现了陈毅元帅的英明领导和高尚品质,更凸显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壮志豪情。

这三部红色剧目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代人民群众的深刻启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沪剧人我们将持续弘扬和坚守这种精神,致力于沪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绽放其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每一幕都是对老上海生活细腻入微的描摹,带你穿越回那个别具风情的年代。同时,观剧体验更添惊喜!我们联动“2025 年豫园灯会”,一票在手,不仅能沉醉于沪剧的魅力,还能踏入如梦如幻的灯会现场,赏华灯璀璨,品古韵新春。在戏曲与灯火交织的奇妙夜,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一同开启这场沪上文艺之旅,让《石榴裙下》的绮丽与豫园灯会的绚烂,共筑难忘回忆!...
沪剧《董梅卿》 讲述的是:1911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思想解放,一场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这场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并具备了思想条件。...
红色戏剧《星星之火》、《芦荡火种》智斗片段,演员们激昂的唱腔、投入的表演,将革命烈士们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王孝和》夫妻会、《红灯记》壮志凌云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连连喝彩。...
沪剧大师茅善玉即将登台中核和悦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演出,让我们以沪剧为媒,共赏经典,共御寒冬。不论你是沪剧的忠实粉丝,还是首次接触这门艺术,这场精彩演出定会让你尽兴而归!...
《星星之火》 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沪剧现代戏的经典剧目。该剧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在1959年2月首演于舞台,获得巨大成功。剧本以1925的“五卅”运动为背景,侧面反映当时我国工人反帝斗争的面貌。讲述了农妇杨桂英丧夫后带儿子到上海来找在日本纱厂当“包身工”的女儿小珍子。...
随着灯光渐亮,舞台上缓缓拉开了沪剧《黄宝妹》的序幕。观众们屏息凝神,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走进了黄宝妹那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沪剧独特的唱腔与韵味,搭配着演员们细腻入微的表演,将黄宝妹从苦难童工到纺织战线楷模的传奇经历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本次演出的是整场沪剧《大雷雨》。演员们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委婉动听的唱腔赢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
这段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先生创腔的“志超读信”,从它在沪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一刻便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上海街头巷尾人人传唱,成为当仁不让的流行唱段,也让《碧落黄泉》在沪剧舞台盛演不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