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在保护传承闽西汉剧中做了哪些?
时间:2024-11-11 20:08:08 阅读: 次 作者:天缘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2024年10月17日已拉开帷幕,活动一直持续至11月17日。武汉汉剧院《夫人城》受邀参加本届上海艺术节展演活动戏曲类,2024年11月13日19:15即将亮相上海宛平剧院,这是该剧首次在上海与观众见面。

武汉汉剧院大型历史汉剧《夫人城》
近年来
武平县积极在文化遗产的
保护传承上挖掘文章
“闽西汉剧”就是其中之一
闽西汉剧是什么?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 、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 ,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 ,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闽西汉剧有着“南国牡丹”之美誉。2006年,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平在保护传承
“闽西汉剧”中做了这些
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原武平汉剧团)于1957年成立,是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县级闽西汉剧专业表演团体。建团六十多年以来,一直活跃在闽、粤、赣三省周边客家地区。
为传承保护闽西汉剧,近年来,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以持续打造本土题材的精品汉剧剧目为重要抓手,创排演出了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走出围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定光佛缘》,以和谐社会为题材的《百姓镇秩事》,以林改为题材的《追梦青山》,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捷文春汛》等一系列原创汉剧。它们陆续获得戏剧会演导演一等奖、音乐设计一等奖、剧本一等奖等一众大奖,其中,《百姓镇轶事》获得福建文艺最高奖项百花文艺奖,实现武平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此外,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通过“汉剧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将汉剧艺术带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每年累计演出两百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持续开展汉剧公益培训班、汉剧进校园、汉剧研学活动,每年惠及上万名学生。成立了闽西汉剧人才工作室,通过领衔人、传承人以老带新等方式不断为汉剧艺术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武汉汉剧院大型历史汉剧《夫人城》
近年来
武平县积极在文化遗产的
保护传承上挖掘文章
“闽西汉剧”就是其中之一
闽西汉剧是什么?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 、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 ,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 ,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闽西汉剧有着“南国牡丹”之美誉。2006年,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平在保护传承
“闽西汉剧”中做了这些
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原武平汉剧团)于1957年成立,是目前福建省唯一的县级闽西汉剧专业表演团体。建团六十多年以来,一直活跃在闽、粤、赣三省周边客家地区。
为传承保护闽西汉剧,近年来,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以持续打造本土题材的精品汉剧剧目为重要抓手,创排演出了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走出围屋》,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定光佛缘》,以和谐社会为题材的《百姓镇秩事》,以林改为题材的《追梦青山》,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捷文春汛》等一系列原创汉剧。它们陆续获得戏剧会演导演一等奖、音乐设计一等奖、剧本一等奖等一众大奖,其中,《百姓镇轶事》获得福建文艺最高奖项百花文艺奖,实现武平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猜你喜欢
大型闽西汉剧《魏侃夫》剧情简介 明朝初年,由于朝代更替,兵荒马乱,地方不安。武平县城西北的刘坊镇遭到土匪抢劫。...
闽西汉剧《拾玉镯》剧情简介:该剧讲述的是孙家庄妙龄女子孙玉娇门前刺绣、喂鸡,相公傅鹏前来买鸡,两人一见钟情。...
闽西汉剧新编历史剧《王景弘》讲述了明朝永乐三年,太监王景弘受命与郑和同为正使,开启了近三十载多次下西洋的人类航海壮举。...
闽西汉剧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平汉剧作为闽西汉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百花园中一枝独具风姿的艳丽山花,曾被人们誉为“南国牡丹”,是武平传统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加强对武平汉剧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对突出我县地域文化特色,助推我县“主客共享·舒适温暖”旅居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