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人台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的区别
时间:2025-01-15 20:11:11 阅读: 次 作者:刘淑荣 呼和浩特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
【摘要】二人台是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随着时代美学的转变,其美学特征更为多元、丰富。统观其代表性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可以发现传统戏剧与新编现代戏剧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二人台;传统戏剧;现代戏剧;区别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
一、二人台传统戏与现代戏
(一)传统戏
二人台传统剧目约有140个,多数是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另有部分神话故事与历史故事题材剧目。二人台剧目大体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唱功表演,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打金钱》《挂红灯》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村生活和爱情故事。
传统戏是指反映古代故事情节的古装传统戏,这部分戏都是从新中国成立前流传下来的,流传很广,流行时间很长的骨子老戏。二人台《走西口》,描写清咸丰年间,山西连年遭荒,穷苦农民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悲惨生活。《打金钱》反映旧社会艺人为糊口,街头卖艺的苦难生活。《闹元宵》讲述一对恋人从小青梅竹马,最终在元宵节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打樱桃》反映一对农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故事。《探病》通过刘干妈探望干女儿,陈翠云“病”的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制约。大型传统戏《方四姐》反映了方四姐的苦难生活。《珍珠倒卷帘》歌颂历史人物。《红云》讲述关于古典神话“八仙”的故事。
(二)现代戏
顾名思义,现代戏是反映现代生活题材内容的新创剧目。二人台现代戏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中的一个自成体系的门类,也称为中国新歌剧。
二人台现代戏时代感强,适应能力强,生活气息浓郁,剧目能大能小,创作快捷灵活,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大多数剧目是反映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另有部分剧目演绎英雄人物、现代人物的创作,移植现代戏。二人台现代戏以讴歌党的政策及人民美好幸福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例如:《接婆婆》是一部反映婆媳关系、孝敬老人的现代小戏,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一部戏,将“孝”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展现出来;《樱桃红了》反映在致富路上,一对老年人的婚姻故事。《王满囤卖鸡》反映改革开放后,一个普通老百姓探索致富之路的故事。大型现代戏《花落花开》反映了一位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因丈夫遭车祸而发生的艰难的生活经历,从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身上,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万家灯火团结梦》反映党的政策,关注民生。《红岩》讲述了江姐为了解放全中国,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好官牛玉儒》反映了身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为了呼和浩特的建设,无私奉献,终因劳累过度,最终病逝的故事,讴歌了党的领导干部实干兴邦、勇于付出的精神。总之,二人台戏剧有民族的、有地域的、有历史的、有现代的,形成以角色展现文化底蕴。
二、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艺术的区别
现代戏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个自成体系的门类。就表演而言,现代戏与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相比,差别显而易见。现代戏确切的内涵是用戏曲表演方式反映现代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讲,由于反映的生活内容不同,对审美主体来说,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距离与境界。艺术对象激发审美主体,审美的主体因素是“真实”。这种“真实”不是传统戏通过虚拟体现的“真实”感,而是艺术对象与生活原型十分接近的真实,但高于生活。 “戏曲艺术是对生活的虚拟”,这是戏曲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独特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于戏与曲的方面,也渗透于四功五法之中。“装龙像龙,装虎像虎”的“装”字生动地揭示了扮演的虚拟性。有了这种虚拟,才能产生一些演员年逾花甲,观众依旧还承认他的美。有了这种虚拟,才能产生一些演员,虽然身材矮小,观众却承认他那魁梧高大的形象。
那么,这种虚拟成分放到现代戏里是怎样的呢?试想古稀老人能扮演青春少女吗?我看是不行的。一般情况下,现代戏中人物的年龄、身材、体型与演员应该是基本相似的。尽管不像影视艺术中那样严格讲究,但也不能相距甚远。
三、传统戏与现代戏行当区别与对比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照传统习惯,有“生、旦、净、末、丑”和“生、旦、净、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表演特色。
二人台是地方戏剧种,演出人物角色行当不那么全,下面将其演出传统戏和现代戏结合中国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对比。
(一)传统角色上
生:指男性。包括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须生:(老生、胡子生)指中年以上的男性,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
小生:年轻的男性,如二人台传统的《茶瓶计》中的单宝童。
武生:有功夫会武打的男性,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娃娃生:男性、小孩儿,如二人台传统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文龙、玉龙。
旦:指女性。包括老旦、青衣、小旦、花旦、刀马旦。
老旦:指老年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王夫人。
青衣:指中年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柳氏。
小旦:指年轻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龚秀英。
花旦:指性格诙谐、风趣、幽默的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春红。
刀马旦:指有功夫会武打的女性,如《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净:指男性,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分文净、武净,一般有残忍的男性角色。而且勾脸谱。
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性格粗犷,刚直剽悍,勇猛、奸诈、
末:指老年男性角色。戏里戴白胡子,如二人台《墙头记》中的张木匠。
丑:男性指小花脸、三花脸。女性指丑婆子。性格诙谐、幽默。如二人台《兄弟俩》中的刘文义,《梅玉佩》中的黄婆。
(二)现代戏
男角:包括老汉、中年男子、青年男子、小男孩。
老汉:指老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村长。
中年男子:中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喜顺。
青年男子:青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樱桃红了》中的喜子。
小男孩:童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甜甜。
女角:包括老太太、中年妇女、年轻姑娘、小女孩。
老太太:指上了年纪的女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婆婆。
中年妇女:指中年女性,如二人台现代戏《接婆婆》中的李玉莲。
年轻姑娘:指年轻女性(未出嫁的姑娘),如二人台现代戏《樱桃红了》中的桂桃。
小女孩:童年女性。
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莲莲。
二人台传统戏的表演是美中求真。二人台现代戏的表演是真中求美。二人台传统戏、古装戏的表演完全尊崇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以程式化的外形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所谓美中求真。二人台现代戏的表演是强调人物内在的戏剧性,是以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去支配外在的肢体语言和行动,所谓真中求美,这就是二者的表演区别。二人台传统小戏的表演是取二者之中,巧妙地将二者融在一起,很好地掌控了一个“度”,形成二人台传统小戏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四、表演中人物性格的体现
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人物反映生活的艺术。其共性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人物,个性是程式化的特殊技巧。而扮演人物就必然要涉及一个体验问题。没有体验,演员就进入不了人物,就无法创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作过程中,戏曲演员也要深入体验人物的精神世界,当你拿到剧本后,要反复阅读剧本,从规定情境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想象人物特殊的行为行动方式。认真结合舞台技能的运用。有哪些肢体语汇对人物有利,更能凸显人物内外形象,然后还要寻找剧本之外的文学艺术的参考资料来丰富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印证和完成与完善自己的体验,直至在心中孕育出扮演角色的“心像”,从而展开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模特,深埋人物“种子”。这是一切戏曲艺术表演的共性问题。只有经过这个严格的系统流程才能从体验、感受、净化到自己的心灵,然后通过心灵思维,通过大脑支配一切表演器官才能体现出来。
体验是一切戏曲的共性,没有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由于不同的戏曲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追求,其在体验的方法上也各有不同。
二人台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为主,斯尼体系借鉴现代心理学成果,对演员创造角色的心理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一整套表演艺术的训练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在俄罗斯推广,而且影响全世界戏剧的发展,特别是对二人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此影响,近70年来二人台在表演中以话剧加唱(后形成了中国式的新歌剧)。在舞台上,二人台以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逻辑为基础来反映现实生活,因此这个学术体验的方法叫作“生活体验”。
(一)二人台传统戏的体验与体现
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相比,历史人物容易刻画,因为没有人见过真实的人物,而现代人物就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活着的人物更难刻画。现代人物可去生活中体验,而面对历史人物体验则需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特别注意观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进行参考,并用自己的想象来塑造人物。演历史人物好处就是没有见过原型的人,这能够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历史资料和参考书准确把握其内心世界。例如在《刘统勋》中怎样体验刘统勋。首先阅读刘统勋有关书籍资料,然后从各种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中了解刘统勋,再有机地结合剧本所要完成的任务去刻画刘统勋。当然你必须了解刘统勋的身世、家教家风、祖训等等。这样也就差不多揣摩出刘统勋的人物性格了。
(二)二人台现代戏的体验与体现
在创作过程中,戏曲演员在体验方面与其他戏剧艺术基本相似。例如在《花落花开》剧组,为排练好这部戏曲两次进入和林县的黑老窑村进行生活体验,并在生活中还原剧中人物。“村长”找村长,“婆婆”找婆婆,“喜顺”找人物形象相似的“喜顺”,金凤找相似的金凤,月清找相似的月清等,并与其进行面对面的单独谈话、拉家常,一块做饭干活,然后从中吸收对方的特征与人物的内心结构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剧中人物的“种子”,也叫把手。准确自己所体验感悟到的内涵,进而将表演淋漓尽致地体现到观众面前。
五、结语
二人台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它的民族意义和地域意义。生活,是二人台艺术创作的根源,通过不断地演出实践,使二人台唱遍了全国,唱出国门。
参考文献
[1]段八旺。邢野。《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志》.2013
作者:刘淑荣
【关键词】二人台;传统戏剧;现代戏剧;区别
二人台是一种在黄河上游区域广为流传、历史悠久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包含多种音乐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戏曲剧种。作为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戏曲艺术,二人台具有“群众性”和“融合性”的精神文化内核。
一、二人台传统戏与现代戏
(一)传统戏

传统戏是指反映古代故事情节的古装传统戏,这部分戏都是从新中国成立前流传下来的,流传很广,流行时间很长的骨子老戏。二人台《走西口》,描写清咸丰年间,山西连年遭荒,穷苦农民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的悲惨生活。《打金钱》反映旧社会艺人为糊口,街头卖艺的苦难生活。《闹元宵》讲述一对恋人从小青梅竹马,最终在元宵节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打樱桃》反映一对农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故事。《探病》通过刘干妈探望干女儿,陈翠云“病”的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婚姻制度对妇女的制约。大型传统戏《方四姐》反映了方四姐的苦难生活。《珍珠倒卷帘》歌颂历史人物。《红云》讲述关于古典神话“八仙”的故事。
(二)现代戏
顾名思义,现代戏是反映现代生活题材内容的新创剧目。二人台现代戏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国地方戏曲艺术中的一个自成体系的门类,也称为中国新歌剧。

二、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艺术的区别
现代戏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个自成体系的门类。就表演而言,现代戏与传统戏、新编古代戏相比,差别显而易见。现代戏确切的内涵是用戏曲表演方式反映现代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讲,由于反映的生活内容不同,对审美主体来说,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距离与境界。艺术对象激发审美主体,审美的主体因素是“真实”。这种“真实”不是传统戏通过虚拟体现的“真实”感,而是艺术对象与生活原型十分接近的真实,但高于生活。
那么,这种虚拟成分放到现代戏里是怎样的呢?试想古稀老人能扮演青春少女吗?我看是不行的。一般情况下,现代戏中人物的年龄、身材、体型与演员应该是基本相似的。尽管不像影视艺术中那样严格讲究,但也不能相距甚远。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照传统习惯,有“生、旦、净、末、丑”和“生、旦、净、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表演特色。
二人台是地方戏剧种,演出人物角色行当不那么全,下面将其演出传统戏和现代戏结合中国戏曲人物角色的行当作一粗浅的分析和对比。
(一)传统角色上
生:指男性。包括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须生:(老生、胡子生)指中年以上的男性,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
小生:年轻的男性,如二人台传统的《茶瓶计》中的单宝童。
武生:有功夫会武打的男性,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娃娃生:男性、小孩儿,如二人台传统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文龙、玉龙。
旦:指女性。包括老旦、青衣、小旦、花旦、刀马旦。
老旦:指老年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王夫人。
青衣:指中年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柳氏。
小旦:指年轻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龚秀英。
花旦:指性格诙谐、风趣、幽默的女性,如二人台传统戏《茶瓶计》中的春红。
刀马旦:指有功夫会武打的女性,如《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净:指男性,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分文净、武净,一般有残忍的男性角色。而且勾脸谱。
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性格粗犷,刚直剽悍,勇猛、奸诈、
末:指老年男性角色。戏里戴白胡子,如二人台《墙头记》中的张木匠。
丑:男性指小花脸、三花脸。女性指丑婆子。性格诙谐、幽默。如二人台《兄弟俩》中的刘文义,《梅玉佩》中的黄婆。
(二)现代戏
男角:包括老汉、中年男子、青年男子、小男孩。
老汉:指老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村长。
中年男子:中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喜顺。
青年男子:青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樱桃红了》中的喜子。
小男孩:童年男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甜甜。
女角:包括老太太、中年妇女、年轻姑娘、小女孩。
老太太:指上了年纪的女性,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婆婆。
中年妇女:指中年女性,如二人台现代戏《接婆婆》中的李玉莲。
年轻姑娘:指年轻女性(未出嫁的姑娘),如二人台现代戏《樱桃红了》中的桂桃。
小女孩:童年女性。
如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莲莲。

四、表演中人物性格的体现
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人物反映生活的艺术。其共性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人物,个性是程式化的特殊技巧。而扮演人物就必然要涉及一个体验问题。没有体验,演员就进入不了人物,就无法创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创作过程中,戏曲演员也要深入体验人物的精神世界,当你拿到剧本后,要反复阅读剧本,从规定情境中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想象人物特殊的行为行动方式。认真结合舞台技能的运用。有哪些肢体语汇对人物有利,更能凸显人物内外形象,然后还要寻找剧本之外的文学艺术的参考资料来丰富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印证和完成与完善自己的体验,直至在心中孕育出扮演角色的“心像”,从而展开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模特,深埋人物“种子”。这是一切戏曲艺术表演的共性问题。只有经过这个严格的系统流程才能从体验、感受、净化到自己的心灵,然后通过心灵思维,通过大脑支配一切表演器官才能体现出来。
体验是一切戏曲的共性,没有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由于不同的戏曲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追求,其在体验的方法上也各有不同。
二人台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为主,斯尼体系借鉴现代心理学成果,对演员创造角色的心理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一整套表演艺术的训练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在俄罗斯推广,而且影响全世界戏剧的发展,特别是对二人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此影响,近70年来二人台在表演中以话剧加唱(后形成了中国式的新歌剧)。在舞台上,二人台以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逻辑为基础来反映现实生活,因此这个学术体验的方法叫作“生活体验”。
(一)二人台传统戏的体验与体现
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相比,历史人物容易刻画,因为没有人见过真实的人物,而现代人物就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活着的人物更难刻画。现代人物可去生活中体验,而面对历史人物体验则需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特别注意观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进行参考,并用自己的想象来塑造人物。演历史人物好处就是没有见过原型的人,这能够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历史资料和参考书准确把握其内心世界。例如在《刘统勋》中怎样体验刘统勋。首先阅读刘统勋有关书籍资料,然后从各种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中了解刘统勋,再有机地结合剧本所要完成的任务去刻画刘统勋。当然你必须了解刘统勋的身世、家教家风、祖训等等。这样也就差不多揣摩出刘统勋的人物性格了。
(二)二人台现代戏的体验与体现

五、结语
二人台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它的民族意义和地域意义。生活,是二人台艺术创作的根源,通过不断地演出实践,使二人台唱遍了全国,唱出国门。
参考文献
[1]段八旺。邢野。《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志》.2013
作者:刘淑荣
猜你喜欢
大型二人台现代戏同喜同喜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晋西北黄河岸边。回龙湾村经历了土地联产承包等一系列农村改革后,村民们逐步富裕起来,村里的喜事也接踵而至。...
二人台现代剧雁门关下讲述了忻州雁门关下一家古老的黄酒酿造企业,在困境中坚守、一代代传承古方酿造技艺的故事。...
二人台现代剧《雁门关下》讲述了忻州雁门关下一家古老的黄酒酿造企业,在困境中坚守、一代代传承古方酿造技艺的故事。...
二人台现代戏《好大一棵树》是由巴彦淖尔市直属乌兰牧骑精心打造的巴彦淖尔防沙治沙现实题材作品。...
内蒙古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来到了呼市段家窑村,进行为期三天的下基层惠民演出,演出特地编排了二人台最具代表的传统戏与传统佳节交相呼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