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首演 | 原创沪剧《苏河十八湾》闪耀申城

时间:2025-01-17 16:01:59 阅读:
聆听苏河之畔的时代弦音见证沪剧艺术的全新绽放

2025 年 1 月 15 日,沪剧《苏河十八湾》于上海宛平剧院成功奏响首演华章,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观众掌声雷动,反响空前!

时代长卷,人民赞歌

沪剧《苏河十八湾》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长卷,生动描绘了以苏云为代表的几代苏河人,历经近 30 载不懈奋斗,让苏州河从往昔的黯淡无光蜕变为如今水清岸绿、生机勃勃的和谐胜景。他们用汗水与坚持书写了一部闪耀着城市精神光辉、深刻诠释人民城市理念的新时代赞歌,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守文化根脉,创新现代表达

在艺术呈现上,导演舒悦运用“以小见大”的精妙手法,将苏河建设的宏大叙事融入苏云三代人及其周边人物的生活百态之中。沪剧既要守住传统文化根脉,又要创新现代表达,打造观众喜爱的精品。苏州河的故事资源丰富,经主创团队深入研讨,《苏河十八湾》将故事置于苏州河治理贯通这一时代背景下,以三十年治理提升人民生活与生态品质为切入点,讲述“苏河办”干部苏云等几代人舍小家为大家,投身苏河治理的感人故事 。从家长里短到时代变迁,从个人奋斗到城市崛起,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情节都细腻展现苏河建设者的坚韧身影,精准地彰显出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核,让观众在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感伟大。导演认为沪剧以抒情见长,兼具写意与写实,深受观众喜爱。在《苏河十八湾》的创作中,从剧本、舞美到表演,整个团队都坚守沪剧艺术本体,以情动人、细腻刻画人物,秉持写实性戏剧观,力求呈现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作品。
演员阵容方面,上海沪剧院中生代的沉稳持重与新生代的青春活力完美融合,共同演绎这段动人故事。吉燕萍与钱莹分别饰演了苏云的中年与青年形象。苏云不同于两位演员在此之前塑造的传统沪剧角色,她紧贴当下生活,直面家庭困境,却始终怀揣理想的热忱。吴争光与徐响响饰演的曹炀,虽隐身幕后,却闪耀着平凡人的光芒。通过两位演员的精彩演绎也体现出若无家人的全力支持,苏河办工作人员便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河水治理。李秉儒演绎了一位青年追逐名利、中年担当有为的角色,表演得体、唱腔优美,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有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老师倾力加盟,秉持“绿叶”精神,以其精湛演技为整部剧目增添亮色,塑造的“陈治君”一角丰满立体,情感表达细腻入微,精湛演技令人拍案叫绝。

秉持匠心,强强联合

主创团队秉持匠心,默契协作,强强联合,在坚守现实主义逻辑根基的同时,巧妙融入戏曲写意化的独特表现力,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交融的艺术盛宴。

汝金山担任音乐和唱腔设计,《苏河十八湾》的音乐创作历程长达半年之久,在沪剧传统的深厚根基上,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主题曲创作上采用了电子元素、流行元素,现代打击乐元素等,同时与管弦乐相结合来表达苏州河这条母亲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成长,以及苏州河两岸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题。在唱腔设计方面,《苏河十八湾》同样有着显著的创新。汝金山老师在坚守沪剧本体音乐特色的前提下,依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打造出独具一格的音乐形象。细腻地勾勒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使得整部剧作更易于被观众理解和接纳。同时,为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作品融入了强烈的都市感与时代性元素,在保留上海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极大地满足了现代观众的视听享受。

舞美设计上科技创新与艺术审美相得益彰,伊天夫作为舞美、灯光设计创新性地引入前沿技术,打破传统沪剧制作的陈规旧矩。多个大屏错落有致地交错分布,彻底打破平面化的视觉局限,移动大屏在舞台上自由穿梭,营造出复杂多变、如梦如幻的空间层次感,与台上演员默契互动,构建起人机交融的奇幻舞台景观,将当代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道具的选择与设计上,剧组同样精益求精,通过精心雕琢道具的质感,精准还原不同时代的特征,使其与大屏画面相得益彰,共同维护舞台空间的完整性,让观众仿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岁月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

造型设计董燕同样别出心裁,精准把握年代脉络,依据剧情的年代更迭,精心打造出各个时代独有的人物造型。面对时间跨度与人物心理成长的双重挑战,创作团队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巧妙运用时代元素,如苏云结婚时的玫瑰花满天星装饰,以及胖阿姨的高盘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都是特定时代流行文化的生动印记。同时,对于同一角色由不同演员演绎的情况,在妆造设计上保持了高度的连贯性,通过巧妙的服饰搭配、妆容变化以及肢体语言的雕琢,精准地改变演员气质,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从质朴憨厚的初代建设者,到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弄潮儿,每一个角色的造型都仿佛是历史的注脚,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捕捉到角色在岁月长河中的成长与蜕变。服装设计章月儿深入钻研每一个角色,紧扣人物性格发展脉络,精心打造出极具时代感的服装造型。从主角初入社会的朝气着装,到历经风雨后的沉稳干练,细微变化皆暗藏深意。服装不仅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更成为角色内心世界的延伸。
《苏河十八湾》的成功首演,不仅是沪剧艺术在新时代的一次华丽绽放,更是上海城市精神与文化底蕴的深情礼赞。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梦想,凝聚着全体主创人员的心血与智慧。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也让上海城市精神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佳作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闪耀,为沪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每一幕都是对老上海生活细腻入微的描摹,带你穿越回那个别具风情的年代。同时,观剧体验更添惊喜!我们联动“2025 年豫园灯会”,一票在手,不仅能沉醉于沪剧的魅力,还能踏入如梦如幻的灯会现场,赏华灯璀璨,品古韵新春。在戏曲与灯火交织的奇妙夜,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一同开启这场沪上文艺之旅,让《石榴裙下》的绮丽与豫园灯会的绚烂,共筑难忘回忆!...
沪剧《董梅卿》 讲述的是:1911年,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思想解放,一场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这场革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并具备了思想条件。...

沪剧经典,走进港沿!

红色戏剧《星星之火》、《芦荡火种》智斗片段,演员们激昂的唱腔、投入的表演,将革命烈士们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王孝和》夫妻会、《红灯记》壮志凌云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连连喝彩。...
沪剧大师茅善玉即将登台中核和悦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演出,让我们以沪剧为媒,共赏经典,共御寒冬。不论你是沪剧的忠实粉丝,还是首次接触这门艺术,这场精彩演出定会让你尽兴而归!...
《星星之火》 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沪剧现代戏的经典剧目。该剧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在1959年2月首演于舞台,获得巨大成功。剧本以1925的“五卅”运动为背景,侧面反映当时我国工人反帝斗争的面貌。讲述了农妇杨桂英丧夫后带儿子到上海来找在日本纱厂当“包身工”的女儿小珍子。...
本次演出的是整场沪剧《大雷雨》。演员们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委婉动听的唱腔赢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
这段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沪剧“王派”创始人王盘声先生创腔的“志超读信”,从它在沪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一刻便引起了空前的轰动,上海街头巷尾人人传唱,成为当仁不让的流行唱段,也让《碧落黄泉》在沪剧舞台盛演不衰。...
演出以沪剧《庵堂相会·看龙舟》拉开序幕,演员们身着精美的戏服,以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观众们带入了充满经典韵味的故事中。紧接着沪剧《姐姐我要恭喜侬》、《三杯酒》接踵而至,熟悉的旋律和动人的唱词,让老戏迷们沉浸其中,连连拍手叫好,回味无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