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与河南越调剧团成立国潮越调文创研发基地
时间:2025-07-29 13:35:57 阅读: 次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
7月20日,河南越调申派艺术新时代高质量传承发展座谈会在河南周口市申凤梅越调艺术馆隆重召开。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与河南省越调剧团正式成立“国潮越调文创研发基地”,并发布首款国潮戏曲动漫IP“诸葛丞相”。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申小梅与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院长、副教授徐若昭,国潮研究院副院长(拟任)刘德琳共同揭牌,标志着传统戏曲与现代国潮融合进入产学研协同新阶段。
徐若昭院长在会上阐述了合作意义,她指出,国潮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传统基因的现代表达,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越调艺术承载着申凤梅大师的艺术丰碑、中原大地的精神密码及独特美学价值,双方将致力于探索如何让越调这一沉淀千年的艺术瑰宝在当代“重新生长”。徐院长明确了基地目标:既要确保越调艺术“守得住经典”,实现精髓的学术性保护与传承;也要使其能够借助新媒体力量“当得了‘网红’”,扩大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最终打造非遗活态传承的“河南样本”,形成可推广的创新范式。
作为双方合作理念的首个落地成果,国潮戏曲动漫IP“诸葛丞相”正式亮相。该形象深度根植于越调经典剧目,特别是融入了申凤梅大师代表作《收姜维》中脍炙人口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我另有主张”等经典唱段元素。通过现代动漫设计语言,“诸葛丞相”IP为传统戏曲人物赋予了崭新的视觉生命力,既是对大师经典的崇高致敬,也是将传统艺术符号转化为当代流行文化的创新实践。
刘德琳副院长谈及此次合作时难掩对越调艺术的深厚情感:“越调的魅力,藏在每一句唱词的抑扬顿挫里,藏在每一个亮相的精气神里。我们想做的,就是把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美,变成大家能捧在手里、带在身边的东西。” 他坦言,本着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与敬畏,团队始终以 “深挖精髓、活化表达” 为准则投入文创研发。我院将陆续设计开发数十款越调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会更注重“互动感”和“故事性”,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慢慢对整个剧种多一些关注与守护。
申小梅团长代表河南省越调剧团表达了对合作的热切期待。她表示,申凤梅先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越调的传承与革新,此次与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的合作,正是循着前辈的足迹,在新时代语境下对这种艺术精神的接续与践行。“剧团将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艺术资源 —— 从经典剧目的原始脚本到申派唱腔的声纹资料,从舞台身段的影像记录到脸谱服饰的美学档案,与研究院携手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让越调艺术真正走出剧场、走进生活,在年轻群体中扎下新的文化根系,在新时代绽放更蓬勃的活力。”
此次合作始终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核心准则,既拒绝脱离传统的盲目创新,也反对固守成规的僵化传承。“国潮越调文创研发基地”的成立,标志着越调艺术的保护传承迈入了学术引领、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协同发展新阶段,为传统戏曲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路径。
编辑丨周念念 王佳辰
责编丨刘德琳
编审丨徐若昭


申小梅团长代表河南省越调剧团表达了对合作的热切期待。她表示,申凤梅先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越调的传承与革新,此次与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的合作,正是循着前辈的足迹,在新时代语境下对这种艺术精神的接续与践行。“剧团将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艺术资源 —— 从经典剧目的原始脚本到申派唱腔的声纹资料,从舞台身段的影像记录到脸谱服饰的美学档案,与研究院携手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让越调艺术真正走出剧场、走进生活,在年轻群体中扎下新的文化根系,在新时代绽放更蓬勃的活力。”

编辑丨周念念 王佳辰
责编丨刘德琳
编审丨徐若昭
猜你喜欢
河南省襄城县越调剧团团长方爱枝介绍,襄城县越调剧团原为1955年成立的襄城县越调二团,1959年襄城县越调一团奉调许昌后,襄城县越调二团改名为襄城县越调剧团。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市场百花齐放,戏曲艺术由于自身未能适时地应对形势,演出市场萎缩,但不管酷暑严寒,只要听说戏曲演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早早就把戏场围得水泄不通,群众爱听愿看,我们就尽力演好每场戏曲,不能愧对父老乡亲。...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