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豫剧王(素君)派艺术经典《必正与妙常》传承版
时间:2022-06-29 17:25:11 阅读: 次 作者:石磊、刘艺清
6月17日,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在漯河市豫剧团挂牌成立,与老艺术家结合形成传授和学习的长效机制,以老一辈艺术家带动新一代青年演员发展进步,助推漯河市戏曲艺术长远发展,立足豫剧沙河调,全面弘扬戏曲艺术。
豫剧王(素君)派艺术经典剧目《必正与妙常》取材于古典名著《玉簪记》,由开封市著名剧作家周则生根据翁偶虹先生的京剧本改编。
1952年由豫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素君先生和已故刀马武旦艺术家王敬先先生首演于原河南省首府开封,该剧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周扬同志到开封观看此剧后赞誉“此剧可与越剧的《梁祝》相媲美”。
1957年,中国唱片社将该剧灌制成黑色胶木唱片发行全国,风靡一时;1959年,饰演潘必正的王素君先生调入河南豫剧院一团与豫剧大师常香玉做长期的艺术合作,期间曾对该剧做过多次修改。1980年又特邀周则生来郑对该剧做出较大修改,加重了潘必正的戏份,唱腔上亦做了许多改动,音乐也做了较大改革,并更名为《必正与妙常》在河南人民会堂上演,使该剧成为豫剧界第一部以小生挑梁的剧目。
剧中诸多唱段已在观众中广为流传,成为豫剧王(素君)派艺术经典剧目之一。1984年,该剧拍摄为戏曲电视艺术片,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播放了此剧。荧屏的热播、业内的赞许,观众的追捧曾一度将该剧推向新的艺术高峰,在豫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素君先生为饰演潘必正的青年演员说戏
为传承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豫剧百花园中王(素君)派艺术这朵绚丽灿烂的奇葩重新绽放在当代戏曲舞台上,漯河市豫剧团、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在完成了传承王(素君)派经典剧目《桃李梅》后,又决定将《必正与妙常》这部剧作以“经典传承版”的形式再现舞台。
石磊导演在排练厅说戏

尤树江老师根据剧本重新整理唱腔
本次复排《必正与妙常》的艺术宗旨是:要求所有参加这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要进行一次“创造性的艺术模仿”,要像挖掘和维护文物那样修旧如新、尽少干预。既要原汁原味,又能令人耳目一新。为达到这一目的,漯河市豫剧团和王(素君)派艺术基地,特别请来了王派艺术创始人、年届九旬高龄的王素君先生,冒着酷暑天气莅临漯河亲传、亲授。并邀请我省集编、导、理论于一身的著名戏剧家石磊先生和国家一级作曲尤树江先生分别担任该剧的导演和音乐配器。
王素君先生在舞台上亲自示范
剧中男女主人公将由王素君先生的高徒杨文丽的弟子,即王素君先生的再传弟子们担纲。该剧现已进入练乐阶段,不久即可呈现于舞台和观众见面。
尤树江老师带领乐队练乐
同时,漯河市豫剧团和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将努力挖掘复排《小二姐做梦》《王金豆借粮》《彩楼记》等更多王派经典剧目。
文/石磊、刘艺清
图/刘艺清

1952年由豫剧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素君先生和已故刀马武旦艺术家王敬先先生首演于原河南省首府开封,该剧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周扬同志到开封观看此剧后赞誉“此剧可与越剧的《梁祝》相媲美”。
1957年,中国唱片社将该剧灌制成黑色胶木唱片发行全国,风靡一时;1959年,饰演潘必正的王素君先生调入河南豫剧院一团与豫剧大师常香玉做长期的艺术合作,期间曾对该剧做过多次修改。1980年又特邀周则生来郑对该剧做出较大修改,加重了潘必正的戏份,唱腔上亦做了许多改动,音乐也做了较大改革,并更名为《必正与妙常》在河南人民会堂上演,使该剧成为豫剧界第一部以小生挑梁的剧目。
剧中诸多唱段已在观众中广为流传,成为豫剧王(素君)派艺术经典剧目之一。1984年,该剧拍摄为戏曲电视艺术片,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播放了此剧。荧屏的热播、业内的赞许,观众的追捧曾一度将该剧推向新的艺术高峰,在豫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素君先生为饰演潘必正的青年演员说戏
为传承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豫剧百花园中王(素君)派艺术这朵绚丽灿烂的奇葩重新绽放在当代戏曲舞台上,漯河市豫剧团、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在完成了传承王(素君)派经典剧目《桃李梅》后,又决定将《必正与妙常》这部剧作以“经典传承版”的形式再现舞台。

石磊导演在排练厅说戏

尤树江老师根据剧本重新整理唱腔
本次复排《必正与妙常》的艺术宗旨是:要求所有参加这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要进行一次“创造性的艺术模仿”,要像挖掘和维护文物那样修旧如新、尽少干预。既要原汁原味,又能令人耳目一新。为达到这一目的,漯河市豫剧团和王(素君)派艺术基地,特别请来了王派艺术创始人、年届九旬高龄的王素君先生,冒着酷暑天气莅临漯河亲传、亲授。并邀请我省集编、导、理论于一身的著名戏剧家石磊先生和国家一级作曲尤树江先生分别担任该剧的导演和音乐配器。

王素君先生在舞台上亲自示范
剧中男女主人公将由王素君先生的高徒杨文丽的弟子,即王素君先生的再传弟子们担纲。该剧现已进入练乐阶段,不久即可呈现于舞台和观众见面。

尤树江老师带领乐队练乐
同时,漯河市豫剧团和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将努力挖掘复排《小二姐做梦》《王金豆借粮》《彩楼记》等更多王派经典剧目。
文/石磊、刘艺清
图/刘艺清
猜你喜欢
晚会历时两个半小时,王素君先生携两代弟子和与会嘉宾及获奖戏迷共同演唱了《必正与妙常》中的经典“秋江”和“天上人间共团圆”致谢现场近千名观众,当优美的旋律响起,伴随着90岁高龄的王素君先生那熟悉唱腔,现场许多观众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去.........
豫剧《血溅乌纱》剧目简介 珠宝商苏玉珠寻女兰君来到河阳,贾督头见财起意,夺镯害命并嫁祸店主刘松。...
参赛选手需为长期在漯河居住人员。在往届幸福漯河梨园情戏迷擂台赛、擂主争霸赛等赛事上获得一等奖擂主不再报名参赛。...
个人演唱组:分豫剧组和其他剧种组,单人参赛,唱段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鼓励彩扮表演;小戏、小品、折子戏组:2人以上参赛,需说明主演和助演,时间控制在12-15分钟以内,鼓励彩扮表演。...
豫剧《七星剑》武打场面展示了忠勇之勇,不仅是杨家男性,女人们也个个奋勇,演员们摔跌翻扑,动作干净利落,展现出漯河市豫剧团武打演员们实打实的真功夫。...
漯河市豫剧艺术中心成功摘取全国文旅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局公共服务科科长任乐乐同志获得全国文旅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由豫剧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漯河市豫剧团精心打造的豫剧王派传承版《必正与妙常》已顺利完成。该剧的传承、复排充分建立在继承王素君先生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尊重舞台艺术规律,竭尽所能地继承、重现了王素君先生的舞台表演艺术。...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庆典活动相关工作,展示漯河文化发展成果,漯河市豫剧团将于丰收节期间,在丰收节现场演出3天9场大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