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打造,豫剧《解忧公主》时代价值彰显

时间:2023-01-29 15:31:38 阅读:
豫剧是我国传统地方剧种,镌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记。兵团豫剧团原创大型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讲述了汉朝解忧公主肩负使命前往乌孙和亲,在乌孙的50年里出使西域诸国,以维护边疆稳定,最终回到长安的历史故事。该剧是兵团豫剧团对古装戏曲艺术的一次新的探索,剧团工作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心创作优秀戏剧作品,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演绎历史故事,凸显时代价值

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通过直接表现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对解忧公主和亲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多维度演绎和呈现,将解忧公主这一历史人物形象搬上戏剧舞台,演绎出生动精彩的历史故事,巧妙运用艺术虚构的方法引发人们对历史故事的进一步思考,实现了剧作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统一。

该剧选取关键的历史时间点,建构完整的历史故事,编剧分别从少女、中年、老年3个人生阶段来刻画解忧公主的命运,用以塑造典型人物。整部剧以解忧公主离开长安——乌孙和亲50载——重回长安为主线索,围绕她面临的重重矛盾有序展开,细腻地表现了其坎坷动荡而传奇的一生,诠释了她“舍我一人去,万家得团圆”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之外,该剧还着力于人物形象刻画,从而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编剧在勾勒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兼顾了人物身上所隐含的复杂情感。解忧公主割舍亲情和爱情,远嫁乌孙,从待字闺中的娉娉少女到成为和亲公主、乌孙国母,这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转变,更夹杂着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剧中解忧公主的形象经由多重身份叠加和转变,愈显立体。不难发现,编剧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并非将人物简单脸谱化,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可感的解忧公主。表兄郑惠对解忧公主13载不离不弃的陪伴,足见他的情感诚挚。

《解忧公主》表现了解忧公主青梅竹马的爱情、深入血脉的亲情、无私奉献的家国情等交织的复杂情感,塑造出了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

编剧在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了新编历史剧的创作。解忧公主虽与表兄郑惠定亲,但最终抛却私情前往乌孙和亲。和亲过程中遭到匈奴阻挠,她以真情打动匈奴公主。在乌孙的50年里,她不辞辛劳出使西域诸国,以维护边疆稳定,加强了中原和西域诸国的沟通交往。

该剧通过种种矛盾和冲突推进故事情节,在有限的舞台时空背景中展现深远的历史故事和精神意蕴。

《解忧公主》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中,使观众触摸到极具温度和厚度的历史,并从解忧公主维护边疆安定、沟通丝路的和亲故事中获得精神熏陶和洗礼。该剧将深邃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融为一体,凸显了新编历史剧创作的时代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解忧公主》的唱词雅俗共赏、清晰易懂,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一方面突出了唱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讲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演员在表演时对词句的分寸感拿捏到位。另一方面借助古典诗词来增加语言魅力,剧中解忧公主三次抚琴吟唱《幽兰操》。第一次为表兄郑惠舞剑而和,两人互相表达爱慕情感——“柳吐新绿艳阳天,紫燕归来春风鲜,鱼儿戏水青波泛,鸟雀逐飞入云天”,这般富有诗意的唱词唱出了刘郑两人的绵绵情意。第二次是解忧公主初到乌孙时面对满朝文武官员,一曲《幽兰操》唱出了大汉的自信与气度。第三次是郑惠战死后,解忧公主抚琴叹惋哀唱,既是祭奠故人,也为自身命运而唱。纵观全剧,富有深韵的唱词增加了戏剧的力度、深度、温度,大大提升了戏剧的震撼力,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

《解忧公主》遵循传统戏曲极简主义的美学原则,采用戏曲“一桌二椅”的舞台布置,舞台留白创造出想象审美空间,而灯光技术则延伸了舞台的时间和空间,使戏剧舞台呈现出丰富内涵。剧中还加入大量戏曲舞蹈和武打动作,比如冯嫽表演霸王断魂枪刚柔并济的身段,乌孙和匈奴交战时的武打场面,无一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忧公主》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多样化媒介工具以及精湛的动作表演等打造出具有时代审美价值的戏剧,舞美设计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和趣味。

此外,该剧还充分展现了地域风情,具有古西域风格的音乐舞蹈及服装、配饰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人物服装是舞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既是展现人物外在形象的工具,也是反映人物个性风貌和内在气质的媒介,服装能够以直观的物质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剧中人物的服装做工精美、富有质感,服装色彩绚丽但不失典雅,图案花纹精巧有致,表现出浓郁的古西域风。服装设计紧密贴合人物身份,很好地凸显了人物气质,比如解忧公主和亲时穿的一袭红装高贵华丽,在乌孙穿的绿色裙装端庄大气,以及老年返回故乡时所穿的黄色裙装雍容大方……我们不难想象,剧中人物的服装不但为表现人物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极大提高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解忧公主》的创编与展演充分显示了兵团豫剧团主创团队的匠心,他们历时4年打造的精品新编历史剧,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该剧还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互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豫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生命力。

猜你喜欢

目前,豫剧在全国十几个省市都有专业剧团,而豫剧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全国豫剧的大交流大合作。而此次豫剧晋京展演周,不仅是豫剧艺术的精彩亮相,更是豫剧跨省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展现了“大豫剧”开放的格局和崇高的追求,书写了全国豫剧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李树建说:“此次名家名段演唱会,共有14位梅花奖演员、9个剧种同台演出,这是中华戏曲的大发展、大融合、大交流,以后我们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展现可爱、可敬、可亲的中国文化形象,为我们外树河南形象、内强河南精神做出戏剧人应有的贡献。”...

濮阳古装豫剧《澶渊之盟》登上黄河戏剧节舞台

2022年年初,为了给党的二十大献礼,孙现璋开始创作《澶渊之盟》,经过深入学习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时代意义,亲自创作了剧本。国家一级作曲吴博艺为剧本作曲。国家一级导演张怀堂担任导演。经过前后3个多月的紧张拍摄,此剧于2022年国庆节期间成功在我市演出。...

“豫哈情 文化行”豫剧哈密展演活动圆满收官

2月26日,豫剧现代戏《重渡沟》在哈密南粤文化中心上演。感人的故事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戏剧冲突、精美的舞台制作,不仅给现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也为哈密人民带来了一道“艺术大餐”。...

豫剧现代戏《红旗渠》特邀贾文龙李云主演

豫剧《红旗渠》以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为背景,以一户百姓人家命运多舛的现实,以及修建红旗渠艰难困苦的历程而展开,浓郁的亲情、友情、爱情、公仆情贯穿全剧,让观众又走回那难忘的岁月,红色经典的强烈感染力令观众深受感动。该剧热情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一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壮歌。...
近年来,公司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广纳戏曲英才、坚持守正创新、探索融合发展,先后成功复排《宇宙锋》《三上轿》《陈三两》《黄金婵》等经典传统戏、新创《秦豫情》《向北·向北》《永不磨灭的勋章》等优秀原创现代戏及音乐剧《花木兰》。...

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3月7日精彩上演

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部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全的传统剧目,更是演员功力的充分体现。尤其第四场“破天门”的武打场面,堪称全剧亮点,一定不能错过了!...

漯河市豫剧团重要演出预告

漯河市豫剧团受邀在郑州市新密市大隗镇纸坊村演出《郾城大捷》《七星剑》《战洪州》《必正与妙常》《包青天》《三哭殿》《巾帼雄风》等文武大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