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传颂红色经典之豫剧《黄河红帆》

时间:2023-04-17 10:47:37 阅读:
南腔北调秀中华,秀出红色经典风采。博大精深的梨园文化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叙事方式向全世界展露卓然芳华,讲述中国故事。悠悠戏曲韵,浓浓爱国情,豫剧《黄河红帆》讴歌黄河品格,砥砺民族风骨。荡气回肠的故事、铿锵大气的唱腔、精湛绝伦的演技,弘扬了黄河文化,展现了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帆是鲜血凝注的,黄河岸畔的人遇大事都会祭起红帆,它代表的是先人的足迹、前人的奉献,祭起它,河边的人就不再畏难,纵使前面有刀山火海,也要去闯去趟。刘邓大军渡黄河,自然还要祭起它,祭起它,帆下的人就了力量,坚定了意志。红帆便是信仰和动力。

豫剧《黄河红帆》讲述的是解放战争过程中,刘邓12万大军从孙家渡口一举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序幕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大背景下,围绕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将军渡”的渡口发生了许多故事。

刘邓大军过黄河,事实是个历史事件,往往历史中的大事件都很宏大,甚至影响历史进程,但当去描述它时,却会发现没有真正的细部表情。《黄河红帆》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未正面去写大军如何渡黄河,而是从大事件中找到小切口,把聚光灯放在小人物身上。剧中,侦察兵水蜈蚣这个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性格桀骜不驯,不服管束,但又有满腔热血和正义,他为了战争,为了理想,可以置生命于不顾。黄河岸边神一样存在的老人家河神爷,熟悉黄河水情,熟悉渡船,熟悉周边风土人物,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协助大军渡河。水蜈蚣和河神爷是战士和百姓双方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实在的形象,虚拟地穿插入历史中,他们有血有泪有情有义。当戏中情节进行到,为了渡河,大家要献出最后一块板、献出最后一碗面、献出最后一根线时,观众的眼湿润了。正是这些丰满的小人物的言行,才是真正的历史表情,历史事件因此才让人动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非常感谢关注本期戏曲专题节目《南腔北调秀中华》,下期节目会继续和您一起通过戏曲传颂红色经典。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