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文学里程碑剧目

时间:2023-12-05 13:57:25 阅读:
朝阳沟
常香玉经典唱段中除了“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花木兰》,还有“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心里话”的《朝阳沟》。这两个河南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传唱度如此之高不仅仅是因为常香玉大师高超的演唱技巧,更离不开其文化内涵和所蕴含的时代特点。《朝阳沟》的出现,象征着中国戏剧文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豫剧朝阳沟
1958年3月初,时任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的杨兰春受命为即将召开的全省文化局长会写戏,创作时间只有一个星期。当年正值成千上万的知青上山下乡,国家发出了“上山下乡”的号召,杨兰春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在登封县参加抗旱的经历,在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之后,他灵感乍现,文思泉涌,初稿几乎一气呵成。 

初稿完成后,杨兰春立即把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演员们集中起来进行排练。排练的过程中,突然灵感迸发,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到了最后几场戏的时候,他就干脆到排练场上直接口述,让演员当场串词。
豫剧朝阳沟
《朝阳沟》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共分八场,主要写的是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同赴拴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拴保先行,银环因母亲反对,左右为难。后在拴保的鼓励下来到了农村,但因不适应体力劳动,思想又产生了动摇;得到母亲病重、催她返城的信后,便不顾拴保母子的劝告,离开朝阳沟。银环途中与党支部书记相遇,受到了教育,归家以后,又发现母亲竟是装病诳她回城,当即对母亲提出批评,毅然重返朝阳沟。她母亲醒悟之后也随后来会亲家,并决定在朝阳沟落户,与拴保一家共同为农业生产出力劳动。
豫剧朝阳沟
《朝阳沟》扎根于中原大地,是一部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戏作品。它将故事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通过叙述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唱词,轻松明快的节奏迎合了大众的艺术需求和文化需求。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善良、勤劳的银环,刁蛮、泼辣的银环妈,憨厚朴实的栓宝和善良沉稳、可亲可敬的栓宝娘,将朝阳沟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给观众。作为一部跨时代的作品,《朝阳沟》传递出勤劳奋斗、不惧困难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12月17日晚,由河南明星擂主大爱剧团带来的豫剧《清风亭上》参加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许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河南省第十六届戏曲展演,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豫剧《精忠报国》精彩上演

10月25日晚,市戏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排演的大型古装豫剧《精忠报国》,在市工人文化宫小剧场成功上演,受到广大观众一致好评。

市戏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罗志金介绍,该剧自搬上...
9月22日晚,河南豫剧三团携经典保留剧目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受邀参加“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现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

经典绽放 豫剧阎派《秦雪梅》唱响申城

豫剧《秦雪梅》是阎立品大师开宗立派的扛鼎之作,也是豫剧界久演不衰的传世佳品,上演近一个世纪以来,三代人薪火相传,不断打磨革新传承了声腔以甜、脆、嫩、美、萌,行腔以温婉细腻、优雅清越的演唱方式。表演上含蓄持重、以神传神,如新花待放孤傲洁白的闺门旦风格,追求天然去雕返璞归真之美。...

大型现代豫剧《渠畔书香》搬上舞台

大型现代豫剧《渠畔书香》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蔺然编剧,市崔派艺术研究院张现增作曲、付红军导演,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市崔派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张洁主演。...
《秦豫情》商洛站演出正式拉开帷幕之前,商洛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外,观众们带着对演出的期待,早早来到剧场门口。随着夜幕降临,大家陆续进入剧场,交流着、讨论着即将演出的剧目,充满了憧憬。...
豫剧《包青天》,又名《秦香莲》《铡美案》,崔派“四大悲剧”之一。讲述宋代秦香莲之夫陈世美进京应试三年未归,家乡荒旱公婆饿死,秦香莲无奈携儿女赴汴梁寻夫,始知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附马。...
每一句“咿呀”,都经过了老师的耐心纠正,力求每位学员的声音饱满有力。随后,老师讲解了豫剧中常见的唱腔与动作,示范时,动作行云流水,唱腔婉转悠扬。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模仿、练习,认真揣摩每一个细节。...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