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敏|梨园之秀话豫剧
时间:2023-12-15 09:18:24 阅读: 次 作者:王瑞敏
老爸老妈都是戏迷,从我牙牙学语时,听的最多的就是豫剧,特别是常香玉老师独树一帜的常派唱腔,令人激情奔放、心潮澎湃。“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曲《花木兰》,唱出了巾帼英雄的壮志豪情,让豫剧的声音唱响了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极具口语化,深受观众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发源于河南开封,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新中国成立后,以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古装剧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打金枝》、《大祭桩》、《程婴救孤》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红色娘子军》、《香魂女》、《焦裕禄》、《铡刀下的红梅》等。50年代中期,导演杨兰春、作曲王基笑开辟了一条豫剧现代戏道路,创造了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调唱法,被称做“现代戏流派”,是豫剧中的歌剧。《朝阳沟》成为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
现在的人提到豫剧,必定会说香玉先生。常派创始人,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常香玉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例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里,就很难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开,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婆母娘且息怒”唱段中的一大段夹白:“哭一声我的婆母,再叫一声婆母娘,孩儿行走在三岔路口,你不问青红皂白,手持大棍,就是这样的责打...”常香玉巧妙地处理为似白非白、似唱非唱。常香玉在《红娘》中对“流水板”自如化、性格化的创新运用,在豫剧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这段唱词和唱腔,之所以能走进每个人的心中,都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豫剧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不仅生根开花在河南,而且流布全国,《打鸾驾》、《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剧目家喻户晓、风靡全国。在豫剧里,人们结识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认识了世代忠贞的杨家将,这些历史人物使人们沉醉在戏曲的芳香里。
我是听着豫剧长大的,豫剧赋予了中原人豪放的性格,无论走在乡间小路,亦或是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豫剧,特别的畅快。豫剧,已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河南人的骨子里,那熟悉的旋律,那浓浓的乡音,总能唤起美好的回忆……
在我儿时生活单调乏味,戏曲无疑给人们枯燥的生活注入了一味兴奋剂。小时候的我们都有跟戏班子去学戏的幼稚想法,只要一听到锣鼓响,撒丫子一路小跑,唯恐自己迟到了。临汝县的老戏园子在青年广场东侧,有调皮的爬到树杈上,还有的为了近距离看到演员,就趴到戏台子边上,也不怕震耳朵。听到高兴处,会跟着用手比划着,看到高兴处,会咧开掉了牙的嘴学唱,在不在调上,并不关心,只要开心就好。
豫剧唱腔声音嘹亮,极具穿透力,让人过耳不忘,闭目聆听,那声音极具魔力,让人欲罢不能。古装戏《秦雪梅吊孝》感人肺腑,我每听一次都会跟着潸然落泪;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现在的人真能,黑儿半夜还在云彩眼里飞嘞……”任宏恩相亲那一段对白,把河南方言运用得精妙极致,令人忍俊不禁!
小时候极爱听戏,老妈嗓子好身段好,老爸梆子打得呱呱叫,每天都缠着老妈教我唱戏,戏曲里的人物让我入了迷,整天想着上戏校,偷跑了两次都让老妈给提溜回来,以前虽穷但也舍不得让女儿去受苦(如果那时学了戏,说不定现在也是个角儿啦,嘻嘻)。现在我的梆子打得不赖,《同心踏碎旧世界》《香魂塘》《对绣鞋》《三江水》等戏文都唱得声情并茂,就是身段差点儿。每每看到舞台上那文场武场青衣花旦,听着那慢板流水二八板,好生怅然...
2020年7月21日晚,河南省豫剧团团长李树建的“忠孝节义”四部曲(前三部为《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中最后一部《义薄云天》,在汝州市体育中心大剧场试演,让父老乡亲先睹为快。桃园三结义,“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这一拜,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患难相随不分开,这一拜,天地日月壮我情怀”,音乐起,泪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霸陵桥关羽辞曹惺惺相惜,泪下;古城会弟兄相见肝胆相照,泪下;“英雄逢末路,怎销万古城”,关公走麦城舍生取义,泪下……
大型新编历史剧《义薄云天》,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歌颂民族节气和家国情怀。演出中,数十次掌声数十次泪下,结束时,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为豫剧蓬勃发展的势头喝彩,为李树建挑战关公戏的刻苦精神点赞! 夏日的余晖渐渐消失了,十几个退休人员组成的“夕阳红”剧社在公园义务演出(我在剧社打梆子),虽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拉弦的是李树建的弟子,能拉会唱;演唱者是临汝县崔金凤的弟子晓芳老师,一曲《穆桂英挂帅》选段“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江山和黎民,不杀番王贼我不回家门”,极具张力,直唱得人热血沸腾连声叫好。
豫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亮眼的一笔,一直被民众所喜爱。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涵养,为了加大豫剧的推广普及,让小学生选修豫剧,让戏曲进校园等等,培养青少年对豫剧的感情,对中原文化的感情。豫剧,已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在祖国戏剧的百花园中,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梨园情深,豫剧风韵,艺术的最美华章,她深深地印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浓浓豫剧情,豫剧情未了,她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豫剧,是我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情结!我骄傲,身为中原人!
作者风采 王瑞敏,汝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平时喜爱写作和音乐,现为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汝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用文字和歌声把梦想传递,是我一生的追求。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这段唱词和唱腔,之所以能走进每个人的心中,都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豫剧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不仅生根开花在河南,而且流布全国,《打鸾驾》、《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等剧目家喻户晓、风靡全国。在豫剧里,人们结识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认识了世代忠贞的杨家将,这些历史人物使人们沉醉在戏曲的芳香里。
我是听着豫剧长大的,豫剧赋予了中原人豪放的性格,无论走在乡间小路,亦或是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豫剧,特别的畅快。豫剧,已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河南人的骨子里,那熟悉的旋律,那浓浓的乡音,总能唤起美好的回忆……

豫剧唱腔声音嘹亮,极具穿透力,让人过耳不忘,闭目聆听,那声音极具魔力,让人欲罢不能。古装戏《秦雪梅吊孝》感人肺腑,我每听一次都会跟着潸然落泪;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现在的人真能,黑儿半夜还在云彩眼里飞嘞……”任宏恩相亲那一段对白,把河南方言运用得精妙极致,令人忍俊不禁!
小时候极爱听戏,老妈嗓子好身段好,老爸梆子打得呱呱叫,每天都缠着老妈教我唱戏,戏曲里的人物让我入了迷,整天想着上戏校,偷跑了两次都让老妈给提溜回来,以前虽穷但也舍不得让女儿去受苦(如果那时学了戏,说不定现在也是个角儿啦,嘻嘻)。现在我的梆子打得不赖,《同心踏碎旧世界》《香魂塘》《对绣鞋》《三江水》等戏文都唱得声情并茂,就是身段差点儿。每每看到舞台上那文场武场青衣花旦,听着那慢板流水二八板,好生怅然...
2020年7月21日晚,河南省豫剧团团长李树建的“忠孝节义”四部曲(前三部为《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中最后一部《义薄云天》,在汝州市体育中心大剧场试演,让父老乡亲先睹为快。桃园三结义,“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这一拜,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患难相随不分开,这一拜,天地日月壮我情怀”,音乐起,泪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霸陵桥关羽辞曹惺惺相惜,泪下;古城会弟兄相见肝胆相照,泪下;“英雄逢末路,怎销万古城”,关公走麦城舍生取义,泪下……
大型新编历史剧《义薄云天》,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歌颂民族节气和家国情怀。演出中,数十次掌声数十次泪下,结束时,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为豫剧蓬勃发展的势头喝彩,为李树建挑战关公戏的刻苦精神点赞!

梨园情深,豫剧风韵,艺术的最美华章,她深深地印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浓浓豫剧情,豫剧情未了,她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豫剧,是我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情结!我骄傲,身为中原人!

作者风采
猜你喜欢
祥龙贺瑞辞别旧岁,金蛇狂舞迎新春。在这新年伊始的美好时刻,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进邻里情谊。...
蛇衔瑞彩呈吉象,豫韵流长绽华光。由河南豫剧一团倾力打造的《白蛇传》,将于1月14日晚在香玉大舞台正式首演。多少年来,白素贞与许仙的人蛇之恋家喻户晓,更是戏曲舞台上久演的传奇,其故事雏形可溯至宋代《金钵记》。...
当观众进入剧场落座之时,以台口十字交叉中心上、下、左、右适当空间悬挂该剧的名称——渠畔书香四个艺术圆雕字体,加以灯光老师的灯光配合与修饰,加以补光、补色,更加突出四个字体的美观性。...
豫剧讨饭国舅是偃师豫剧团经典剧目之一,舞台版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杀青当天,全国豫剧十大名丑、国家一级演员、电影讨饭国舅主演王艺红颇为感慨地表示。...
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将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我们在欣赏豫剧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豫剧表演以其高亢激昂、韵味悠长的唱腔,以及生动传神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念做打技艺,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研讨会特邀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剧协名誉主席刘远,戏剧评论家胡安忍,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丁科民,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等省内知名专家为本剧巡诊把脉。...
活动现场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广大观众情绪高涨,驻足欣赏,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满腔的热情为现场观众带了众多豫剧经典唱段。...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