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戏曲文化 领略豫剧表演艺术“美美与共德育润心”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咖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讲座之《豫剧表演艺术》
时间:2024-05-22 09:00:07 阅读: 次 作者:周家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美育育人功能,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由学生处、团委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承办的“美美与共 德育润心”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咖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豫剧表演艺术》讲座于5月15日如期举行。学院书记王常军、团委书记冯舒老师、美育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郑永彪老师,计科系副主任张敏杰、各系团总支书记及300余名师生在学思楼229共赴视听盛宴。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传统文化戏曲传播者崔增才,崔增才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先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中获奖,2020年,指导、参演的剧目《石豪吏》获得河南省第九届黄河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崔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戏曲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但它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却高于生活。戏曲演员通过髯口、水袖等表演技巧,将生活中的元素艺术化,从而在舞台上展现出超越生活的美和情感。戏曲剧本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对生活中典型环境、情节的提炼和升华,通过这些元素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舞台人物形象。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讲座中,崔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豫剧的身段和表演技巧。邀请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跃跃欲试,展现出了对戏曲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了更好的展现与还原豫剧舞台,崔增才老师先后演唱了三段豫剧选段。台上唱腔高亢激越,明朗刚劲,唱得激情投入。台下同学们屏气凝神,看得如痴如醉。师生们随着演唱剧情的跌宕起伏,或悲或怒,或痛或伤。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通过今天的讲座,不仅感受到了豫剧唱腔的悠扬动听,身段功夫及舞台表演的精妙细腻,还深入了解了戏曲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作为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当代青年,要做中国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韩玉生自记事起,即跟随父亲流浪于城乡戏曲舞台之间。这个在戏班里生、戏班里长的苦孩子,对河南梆子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任宏恩先生亲传弟子刘海功,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汤玉英,祥符调非遗传承人关小凤等多位豫剧名家先后登台献唱经典唱段。...
现在豫东十大红脸王面临着与豫东八大红脸王当初同样混乱的局面,十大红脸王名单混乱。...
中国戏剧家协会荣誉主席尚长荣,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党委副书记胡敏,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冲,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郝鹏,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顾坚核,上海戏剧杂志社总编胡玲弘,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胡加彬等领导、专家出席观看,上海市河南商会组织五十多位会员也观看了演出。...
此剧主要表现蔡文姬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内心的复杂情感,从人性角度演绎蔡文姬异于常人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以及她虽然历经劫难终不馁的坚强与隐忍,家国情怀,担当重任,最终战胜了个人情感,继承父亲遗志,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汉记》续写,升华了自己的品格,也成就了传奇人生。...
虎美玲老师在常香玉大师的雕塑前,满怀深情地为同学们依次讲述了常大师救助孤儿、全国义演、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等爱国事迹,鼓励大家不仅要继承常大师的艺术,更要继承她高尚的品德,同学们备受鼓舞。...
因常年奔波劳累,金不换先生常感到身体不适,经新乡院区明立德书记和疼痛科张全金主任应用传统手法治疗后,金不换先生非常满意。...
牛派艺术不仅是豫剧界独树一帜的流派,也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那么,如何打出文化自信牌,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如何从灿烂文化中萃取精华,让牛派艺术经久传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