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张良》将重蹈覆辙

时间:2024-07-19 07:36:23 阅读: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新编的历史剧目《张良》6月26日在郑州香玉大舞台首演,由于雷人的扮相,话剧化的表演,戏歌化的演唱,脱离戏曲观众的审美,没有豫剧的灵魂,引起广大戏友的激烈批评,甚至有网友呼吁进行抵制。《张良》这部戏就是以创新之名异化豫剧,把豫剧变得不伦不类,毁坏豫剧的根基。本来戏曲的扮相很容易分出忠奸善恶,这部戏没有戏曲脸谱,戏曲中的霸王本是净角,也未化妆大花脸的脸谱,分不清生旦净丑,唱腔也没有豫剧的特色,既然要异化颠覆豫剧,那就别挂羊头卖狗肉,建议这种剧目不要再叫豫剧,干脆叫“豫歌话舞”,才能与“四不像”名副其实。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是以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毕业生为班底创建,含着金钥匙而生,既有高学历又有青春活力,豫剧观众热切的期望青年团应能打造出广泛传唱的豫剧经典作品,所以很多豫剧观众对青年团寄予厚望,青年团新编历史剧《张良》的公演,让豫剧观众大失所望,青年团口碑崩塌。青年团市场商演靠传统豫剧赚钱,但对传统豫剧不自信,反手就砸传统豫剧的饭碗,作为豫剧界顶端院团,这部戏既未体现他们的守正创新,也未表现戏曲的真功夫,却在异化豫剧的道路上狂奔。这部戏会跟大量异化的新编豫剧一样将重蹈覆辙,不会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最终会以失败收场。
 豫剧新编历史剧目张良
维护支持异化豫剧《张良》的最大支撑点就是戏曲需要创新和年轻观众,如果单独泛泛而谈“戏曲需要创新和年轻观众”没有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张良》怎么去创新的,这种创新真的能让年轻观众喜爱上豫剧吗?其实这个答案非常明显,因为这些为了所谓创新而要让年轻观众喜欢的异化豫剧至少已经出现十多年了,结果怎么样,无论现在中老年观众还是年轻观众仍然喜欢豫剧经典剧目,新编的异化豫剧没有立住脚,在演出中没有市场,喜爱豫剧的年轻观众是怎么来的,他们其实是来自豫剧氛围的熏陶,人的爱好是多元化的,长期性的接触豫剧分化而来的,大量中原官话区的人到达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喜爱豫剧,有一种说法叫“血脉觉醒”,那是因为豫剧的传播方式及范围太广了,这种传播氛围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欢,都能接触到豫剧,听的多了、看的多了,就不知不觉的喜爱上了豫剧,详情大家可以看我写的“喜爱豫剧的观众是来自培养”。戏曲需要守正创新发展,但不是漫无目的,如无头苍蝇的胡乱创新,创新不是为了把豫剧变成四不像,用传统的豫剧唱腔板式深挖失传的老戏或新编戏曲,创造新的韵味悠长的大段唱腔,难道这不是创新?创新的方向是观众和市场需求,创新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那豫剧的创新方向在哪里,其实很好找到答案。我们去看看很多戏曲网红他们都在演唱哪些剧目,网上哪些剧目在广泛传播,哪些经典唱段广为传唱,哪些剧目在商业化的演出中受欢迎,这些剧目才是市场化的和观众真正喜欢的,这些才是创新的着力点。

豫剧需要传承创新发展,但创新的前提要以观众的喜好和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而不是靠自我感觉,不深入观众和不调研市场,以为把《张良》的演员弄成“王者荣耀”版的扮相就能有年轻观众,这不是天真就是幼稚。王者荣耀是一款竞技性和策略性很强的游戏,玩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游戏策略,才能在游戏中取得胜利,这种挑战性才是玩家喜爱的核心,至于其中游戏的扮相只是锦上添花,不是吸引年轻人的根本,靠这种扮相来吸引年轻观众喜爱上豫剧无异于痴人说梦。这部戏的异化及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豫剧新编历史剧目张良
一是唱腔歌剧化,豫剧唱腔的歌剧化导致不同剧目、不同角色之间的唱腔差异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万人一腔”的现象,这将极大地损害豫剧的艺术多样性和辨识度。歌剧化的唱腔会加速传统唱腔的流失,使得一些经典唱腔和演唱技巧逐渐失传,这对于豫剧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歌剧化的唱腔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对于长期喜爱传统豫剧的观众来说,他们难以接受这种变化,导致一部分传统观众流失,同时新观众群体也未能及时形成,将对豫剧的市场前景和生存空间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豫剧唱腔歌剧化也导致演员在表演风格上的混乱,一些演员也难以把握传统与现代、戏曲与歌剧之间的平衡,从而影响表演效果。为了保持豫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应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要坚决避免歌剧化的唱腔损害豫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二是表演话剧化,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其表演风格独特,韵味悠长。话剧化的表演方式会削弱豫剧特有的唱腔、身段、手势等戏曲元素,使其失去原有的艺术魅力。豫剧表演中蕴含着丰富的戏曲美学特征,如虚拟性、程式化、写意性等,话剧化的表演使这些特征变得模糊,失去一些传统表演技艺,忽视对传统戏曲技艺的学习和传承,影响观众对豫剧艺术美的感受和体验。话剧化的表演方式也使豫剧表演变得单调乏味,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在探索新的表演方式和技巧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豫剧的传统表演技艺和美学特征,确保豫剧艺术能够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提高表演能力。

三是扮相影视化,豫剧的传统扮相是其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戏曲美学特征,其扮相设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豫剧扮相影视化过程中削弱了豫剧扮相的独特性,使其失去原有的戏曲韵味。豫剧扮相中包含了丰富的程式化语言,如脸谱、服饰、头饰、髯口、靴子等,这些元素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影视化会减少这些程式化语言的运用,导致戏曲美学的淡化。豫剧扮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影视化的扮相忽略了对历史记忆的保留,会使观众对豫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产生模糊印象,也会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过于追求视觉上的创新和突破,而忽视了戏曲艺术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这样的创新无法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戏曲艺术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魅力,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扮相设计。影视化的扮相忽视了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会导致豫剧艺术的异化和失真。对待扮相的创新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注重保护和传承豫剧的传统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确保豫剧艺术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影视化的扮相无异于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能比得过电影、电视剧吗?再怎么写实也不会有真实感,想真实又不真实,反而让观众看着都很尴尬。
豫剧新编历史剧目张良
四是舞美复杂化,豫剧作为传统戏曲形式,其核心在于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以及剧情的呈现。过于复杂的舞美设计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更多地关注舞台效果而非戏曲本身的艺术内涵。豫剧舞美设计往往追求的是与剧情、角色相契合的简约而富有意境的美,复杂化破坏这种传统美学,使舞台显得杂乱无章,失去应有的韵味和格调。复杂的舞美设计意味着更高的制作成本,包括布景、灯光、道具等各方面的投入都会大幅增加。这对于豫剧团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其他方面的投入和发展。舞美设计应该服务于剧情和角色的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戏曲的情感,然而,复杂的舞美设计可能会削弱这种情感共鸣的效果,使观众难以沉浸在戏曲所营造的氛围中。随着舞美场景复杂化的加剧,豫剧会逐渐失去一部分中老年观众群体,因为他们更习惯于简洁明了的传统场景。同时,复杂的场景也难以吸引年轻观众,导致豫剧的观众群体进一步缩小。场景舞美复杂化还意味着排练时间的延长和排练成本的增加。剧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准备复杂的场景舞美,豫剧舞美复杂化影响艺术本质的表达、增加制作成本、影响观众体验以及不利于传承与发展等方面。

最后希望青年团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创新创造出有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的豫剧,多在戏曲的四功五法上下功夫,而不是舍本逐末去追求浮华的外表,随着异化的豫剧起舞。作为豫剧的引领顶尖剧团,要把豫剧的唱腔演唱得淋漓尽致,要把豫剧的表演表现得炉火纯青,要把豫剧的精致展现得唯妙唯俏,要定位高目标和有大格局,要以打造豫剧经典为己任,创造出的经典剧目能够让其他院团愿意去复排演出,创造出的经典唱段能够让观众广为传唱,为豫剧的传承创新发展不断贡献精美的盛宴。

猜你喜欢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出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忠实戏迷沉醉回味,年轻观众也被豫剧韵味和青年团的青春靓丽圈粉。...
团长关效宇对前三季度重点工作作了简单回顾和总结,对演职员们的辛劳付出给予了肯定,总结称,此次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是全省集中展演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戏剧活动。...
10月17日至20日,我们将受邀走进安阳滑县城关镇薛庄村,连续4天演出8场大戏。...
演出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吸引了众多戏迷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齐聚一堂,脍炙人口的名剧名段、群英荟萃的超强阵容。...

编导豫剧《小二黑结婚》

这个豫剧本是我在北京与田川同志构思的一个戏曲本,但不完整,我又塞进了一些私货,把武安落子引进去了,在排练中才逐渐完善。...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将倾情奉献《芦花记》《穆桂英挂帅》《拷红》等经典大戏,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尽享戏曲文化大餐。...
演出分别由我团国家一级演员吴素真、国家二级演员杜永真领衔主演,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联合演出。...
这场备受瞩目的戏曲巅峰赛,汇聚了京剧、昆曲、评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河北梆子、滇剧、蒲剧、楚剧等全国10个剧种的戏曲名家同台切磋竞技,高手如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