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停演豫剧《刘胡兰》

时间:2024-10-14 08:57:41 阅读:
下令停演《刘胡兰》
选自《杨兰春传》19

我曾在《河南日报》上写了篇文章,开门见山地说:“有件心腹事,常常挂在心……”那是1955年5月1日《刘胡兰》在西安市首次演出,剧场票房一天就售出了九场戏票。陕西省和西安市戏剧界召开座谈会,当地的报纸纷纷报道演出盛况。全团的同志正沉浸在喜悦之中,我突然接到了河南省文化局领导的长途电话,说:“《刘胡兰》剧中秀英叛变、刘胡兰谈恋爱的情节,领导不同意按原剧本演出,这些情节要改一改。你们退票停止演出。”我当时据理申辩,被断然拒绝了。多少人多少个日夜辛勤劳动的成果,一瞬间成了泡影。我因精神上受到了伤害,心焦火燎,神志恍惚,一头扎进水缸,被送进了医院。
豫剧《刘胡兰》柳兰芳 高洁
图:豫剧《刘胡兰》剧照(柳兰芳)饰刘胡兰,高洁饰母亲,1958年

《刘胡兰》被停演后,我们曾派人到北京找原作者交谈,并请示了文化部戏剧处,他们允许照原本演出。我们确知,剧作者在刘胡兰的家乡——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生活过很长时间,对当时敌我斗争的情况和刘胡兰本人的成长过程、生前身后事以及刘胡兰的恋人王本固等,都有访问的纪实资料。就连杀害刘胡兰的国民党军大胡子连长的亲口供词,作者也都研究过多遍。剧本是经过许多次修改才定型的。出卖刘胡兰的叛徒,现已查明是云周西村原农会秘书石五则等人。因石包庇地主段二寡妇曾受到过刘胡兰的批评,后来区党委为纯洁组织,撤销了石的职务,并开除其党籍。1947年1月8日,与刘胡兰一起被捕的几个人中也有石五则。受敌人审讯时,石将刘胡兰等人出卖了。由于当时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叛徒的狡猾,直到刘胡兰牺牲16年后,叛徒才得到应有的下场。作者在不可能确知谁是叛徒的情况下,以虚构的人物秀英为替身写进了剧本,从而使该剧真实地反映了生活,深刻地表现出当时敌我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极端恶劣的环境,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共产党员,刘胡兰和绝大多数共产党员英勇不屈与敌人搏斗,但也有少数像石五则(即剧中的秀英)那样贪生怕死的人成了可耻的叛徒。这是历史事实。

刘胡兰谈恋爱我认为也无可厚非。无情未必真英雄,真实地记录其人生,英雄形象才会有血有肉。见过刘胡兰的人都说,刘胡兰长得很俊,是个惹人喜爱的漂亮姑娘。1946年10月,八路军第十二团第三营第三连连长王本固在战斗中负伤,刘胡兰把他安置在一个军属家里。她拾麦穗卖了一点钱,自己舍不得买件新衣服,为了使伤员早日康复,买成鸡蛋和药给王本固保养治疗。接触多了,相互产生了爱情。王本固伤好归队时,刘胡兰依依不舍地送他到村口。王本固掏出一块小手帕说:“送给你作纪念吧。”刘胡兰迟疑了一下,接过手帕深情地说:“我一定好好地保存它。”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俩的永诀。从以上生活真实来看,不让谈恋爱,英雄本人也会有意见。何况作者在剧中写刘胡兰与王本固的这段真情,笔墨不多也比较含蓄,使观众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到人物的心灵、情感。这样写人物更真实,更丰满,有什么不好?

所以,对下令停演《刘胡兰》这件事,许多人想不通。当时《河南日报》社有位青年记者毕景娴,写了篇八百字的短文,登在《河南日报》上,对《刘胡兰》的演出说了公道话。后来也因这篇短文被批判为右倾,不准提工资,开除团籍,下放劳动。直到1978年上级才给下了文件平反道歉。

猜你喜欢

2024年河南省艺术点亮演出季 豫剧《刘胡兰》

豫剧《刘胡兰》剧情简介:同志们!在强大而凶恶的敌人面前,没有无数烈士们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奋斗,要战胜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乃是不可能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