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风华,薪火相传”胡小凤弟子专场汇演圆满落幕

时间:2025-05-06 11:27:16 阅读: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当《穆桂英挂帅》经典唱段的旋律在剧场中响起,一场饱含豫剧韵味与传承精神的艺术盛宴于2025年5月2日在磁州水墨园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盛世中华声悦神州中天梦系列组委会等主办,以豫剧北派艺术传承为核心,聚焦胡小凤弟子们的风采,用一场场精彩演出向豫剧艺术致敬。

一、胡小凤弟子齐聚,传承豫剧北派精髓

此次汇演堪称豫剧北派的 “明星聚会”,登台的演员皆是豫剧大师胡小凤的得意门生。这些弟子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对豫剧北派艺术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汇聚于此。他们跟随胡小凤多年,深受其言传身教,不仅学到了精湛的表演技艺,更领悟了豫剧北派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演出中,弟子们用扎实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将豫剧北派独特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念白到唱腔,从身段到表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恩师教诲的铭记与践行,让观众们领略到豫剧北派艺术在新一代传承者手中的蓬勃生命力。
二、经典重现,《穆桂英挂帅》震撼全场
  
《穆桂英挂帅》作为胡小凤的经典剧目之一,此次由弟子们重新演绎,意义非凡。演出中,饰演穆桂英的演员一亮相,便引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她身着帅袍,头戴凤冠,英姿飒爽,将穆桂英的豪迈气概与巾帼柔情完美融合。在 “出征” 一折里,唱腔高亢激昂,每一个拖腔都韵味十足,唱出了穆桂英为保家国、披挂上阵的决心。其利落的武打动作,配合着紧凑的锣鼓点,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战场上穆桂英的英勇身姿,现场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观众们沉浸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戏曲表演中,深深感受到了豫剧的独特魅力。
三、胡小凤指导,言传身教展大师风范

作为豫剧北派的创始人,胡小凤虽已高龄,但仍心系豫剧传承。她的每一句教导都饱含着对豫剧艺术的深情与对弟子们的殷切期望。在她的指导下,弟子们更加自信从容地走上舞台,用更好的状态展现豫剧北派的风采。胡小凤大师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弟子们受益匪浅,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一位艺术家对戏曲传承的坚守与担当。 
四、助力豫剧传承,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本次活动选址磁州水墨园,不仅为豫剧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更为地方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演出期间,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豫剧的魅力,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这场汇演,豫剧北派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到豫剧丰富的流派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胡小凤弟子们的精彩表演,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关注豫剧,为豫剧传承注入新鲜血液。未来,相信在胡小凤这样的大师引领下,在众多弟子的努力传承下,豫剧北派艺术将不断发展壮大,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豫剧这颗戏曲明珠在中华大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据悉,《大河安澜》曾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由豫剧著名国家一级演员贾文龙、杨红霞、刘雯卉等豫剧名家联袂出演。该剧以黄河文化为创作背景,聚焦父子两代人守护黄河的动人故事,通过细腻的剧情铺陈,生动呈现了不同时代下中原儿女为守护母亲河而不懈奋斗的拼搏历程。...

【演出回顾】豫剧经典折子戏圆满落幕!

韩鹏飞、桑艳红、袁月月、魏占桥、李明启、周艳凤等豫剧表演艺术家领衔主演,以《包青天·见皇姑》《梨花归唐·洞房》《三娘教子·训子》《穆桂英挂帅·接印出征》四折豫剧巅峰之作,为观众献上了一场传统戏曲的视听盛宴。...
豫剧《泪洒相思地》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枝首演并饰演女主角王怜娟,她以甜美的嗓音、浓郁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深受戏迷喜爱,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997年,该剧被拍摄成戏曲电视剧,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豫剧《妇好》首演倒计时1天!

吴素真:中共党员,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主工青衣、花旦,豫剧陈(素真)派再传弟子,师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

豫剧经典折子戏,让您好好过一把戏瘾!

豫剧《三娘教子》讲述了明代儒生薛广因家庭不和,在爱子过完周岁生日后远赴江南镇江贩米。适逢倭寇入侵,薛广派家仆薛义返乡送银后,便弃商从戎。...
本次演出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宝英亲传弟子、一级演员张秀丽领衔主演。张秀丽深得崔派艺术真传,其唱腔婉转深沉、表演细腻传神,将在剧中生动诠释《卖苗郎》的悲欢离合,原汁原味呈现崔派神韵。...
此次河南豫剧一团创演的《白蛇传》以田汉的剧作为蓝本,以陈宪章、王景中改编本为基础,保留了常香玉大师《断桥》的核心艺术特色,突出人性的真善美与大爱精神。一团副团长、导演张占忠带领主创团队从剧本、音乐、表演到舞台呈现全方位精雕细琢,力求在保留传统精髓基础上融入契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新元素,透着清新、生动与亮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不同于传统舞台的“镜框式”演出,此次《清风亭上》大胆采用沉浸式表演形式。演员们走下舞台,穿梭于村民之间,亭台、村舍、田埂皆成布景。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随着剧情推进,与剧中角色同悲共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