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夫报仇义感天——观张洁老师演出豫剧崔派名剧《三上轿》有感
时间:2025-07-03 15:13:24 阅读: 次 作者:朱开斌
连日来,利用闲暇时间,再次看完了刘颜涛先生分享给我的《三上轿》等崔派四大悲剧的视频直播回放。对一个热爱崔派艺术的戏迷来说,崔派传人张洁老师领衔主演的崔派四大悲剧,让我过足了戏瘾。
我们喜爱崔派艺术,我们期望崔派艺术经久不衰、芬芳永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优秀的艺术传承人是艺术流派得以承续弘扬的根本,我们为见到张洁老师这样被戏迷们喜欢的崔派新一代优秀传承人而欣喜。
细细回味张洁老师的表演和声腔,仿佛夏日的一抹清凉,让我如饮甘泉,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豫剧崔派的《三上轿》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崔兰田大师在西安时,陈素真大师送给她的手抄本。崔兰田大师在演唱的时候借鉴了陈派的唱腔,学习并吸收了祥符调的特色,在唱腔上又保持了自己豫西调的本色,后来经过她的心血浇灌和不断打磨,成为了豫剧崔派的代表剧目。
我在网上看过陈派传人关灵凤和崔派传人郭惠兰老师演出的《三上轿》,关老师的陈派祥符调唱腔古朴厚重、委婉典雅;郭老师深得大师真传,唱腔表演颇具乃师神韵。陈、崔两派的《三上轿》就像一对双胞胎,虽然血脉相通,但各具特色,各臻其妙。
该剧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张炳仁贪图同窗李同之妻崔氏美貌,与家奴设计害死了李同,并撒谎说李同欠他钱,用妻顶账。李父告官,知府被张收买,非但不为李家主持公道,反判李同妻崔氏为张妾。崔氏无奈,与张约事三件,上轿前身揣钢刀,新婚之夜手刃贼人,为夫报仇。上轿时因不舍公婆与幼儿,三上两下,故名《三上轿》。
李同读书上进,李妻崔氏孝顺贤淑,李父李母善良慈爱,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亲相爱!温馨的画面与后来灵堂悲惨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至喜”烘托“至悲”,推动了故事情节,增强了戏曲感染力。崔氏女短暂的幸福时光与后来悲惨复仇的壮举,形成了对比,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饱满,突出来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格和悲惨命运!
李同饮毒酒身亡,李母急忙呼唤儿媳崔氏出来,语无伦次地说“我的同儿他、他、他……”崔氏急忙上前看丈夫,当她看到夫君尸体时,身子一挺,手扶头往后仰倒,婆母急忙扶着她坐下,坐下后她昏昏沉沉半晌无语,“昏昏沉沉如在梦中……”缓过来神的崔氏与婆母双手紧握,起身时踉踉跄跄,大哭一声“夫啊”,双手抬起水袖后抛,快步走到夫君身前时放声大哭“见夫尸不由我大放悲声……”
这段戏,张洁老师的表演细腻、真实,从晕倒到半晌无语,再到放声大哭,层层递进,迭迭升华,而又浑然一体,情感层次把控的恰到好处,把恩爱中的小夫妻,面对丈夫突然离世的状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面对前来催促她上轿的媒婆,崔氏悲愤到了极点,她没好气地高声对媒婆说,“开言来,叫媒婆,李奶奶有话对你说,你把那梅翠珠冠忙整过”,接下来的语调变得轻柔凄美“崔氏女哭哭啼啼只把孝衣脱,无计奈何呀,我去换上丝罗……”转头哭向公爹和婆母,她看了一眼婆母抱住着的幼儿,然后将水袖狠狠甩向令人憎恶的媒婆,转头下场去更衣。张洁老师哀婉悲凉凄美的唱腔把崔氏女的无可奈何展现在了舞台,令人心酸心疼,为之落泪……
“叫媒婆你搀我去把轿坐”,第一次上轿,听到公婆喊儿媳,她急忙下轿回来,看到公婆在夫君灵前哭泣,悲惨的景象让她心如刀割,“二公婆哭一声我的心如刀割……”面对公婆她泪流满面,“崔氏女一阵阵泪呀泪如梭,哭声我的老公爹呀,再叫声我的老婆婆,婆呀婆母娘,娘啊娘啊娘,儿媳有话对恁说,儿媳我怎忍心将恁抛舍……儿媳我被逼上轿走,恁二老也不必再来留我,留来留去总是祸……”,凄美的唱词,哀婉的唱腔,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
当唱到“从今后儿媳堂前难行孝”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膝跪到在公婆面前,令人心痛。此番上轿走,她怀着复仇必死的决心。她放心不下年迈的公婆,不能赡养父母,她有太多的牵挂、担心和嘱托,千言万语诉不尽她的百般不舍与无奈……
“别公婆悲切切去上轿走”,第二次上轿,听到儿子的哭声,她急忙下轿,“小娇儿哭一声把娘的心揪,儿是娘的连心肉……”她从婆母怀里接过来儿子,把儿子抱在怀里满眼慈爱,把脸紧贴儿子脸上“小娇儿哭一声悲悲切切……上了轿娘与儿就要永别……”可怜的儿子从小少爹没娘,以后要拜托公婆抚养他长大了。
“娘生儿不能够养儿立业,抚养儿全靠你奶奶爷爷……”她怀抱儿子双膝跪到公婆面前,她生儿子却不能养育儿子,对儿子来说她惭愧,这一跪,是感谢公婆代替自己抚养儿子之恩,同时也表现了对儿子的亏欠之情……
“狠狠心舍娇儿前去上轿,又只见街坊邻居都来瞧……”第三次上轿时,面对为她气愤不平却都无能为力的众乡亲,她深深施礼作揖,乡亲们的善良和对她的同情让她感动。“崔氏女在门外我只把乡亲叫,乡亲们的心意我知晓……撇下我的二老公婆恁多受劳……非是我崔氏女不义不孝,非是我崔氏女结贵攀高……”被迫要上轿走了,她又拜托乡亲们照顾她的公婆……
“公婆、娇儿、乡亲们哪,要相见除非是地府阴曹。”生离死别的场面撕心裂肺,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三上两下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抓人心的部分。一上轿,难舍公婆,是一个孝顺儿媳对年迈公婆的担心和嘱托。二上轿,是一个慈母对年幼儿子的不舍和希望。三上轿,是一个弱女子对乡亲四邻的感谢,拜托她们照顾自己的公婆……
“上轿”一折,张洁行腔稳健、情感真挚饱满、表演自然天成,把一个新婚丧夫、被恶霸威逼,被迫离别相依为命的公婆、抛却襁褓中哺乳的婴儿,含屈受辱明为再嫁实为复仇的弱女子那心灵深处的哀痛,淋漓尽致地哭诉了出来,字字血、声声泪,令观众肝肠寸断、潸然泪下!
《三上轿》作为崔派经典剧目盛演不衰,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唱腔哀婉凄美、如泣如诉,唱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令人心醉,“上轿”一折能体现豫剧以唱为主,崔派以哭见长的特点。
二、除主演之外,其他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很精彩、自然,角色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如:张府家奴的豪横歹毒、知府的心术不正,他们的“恶”衬托了崔金定的“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增强了悲剧的氛围;媒婆的滑稽,李父李母的老实巴交也可圈可点;张炳仁猥琐无耻的样子,更是令人憎恨……
三、李同交友不慎,贪图便宜,欲走捷径,最后丧命,他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力量。李同的遭遇再次警示和告诉世人:世间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靠自己艰辛的努力和真诚的付出,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不劳而获!
四、崔金定在以弱势对抗强权的过程中,拼尽了全力,委屈牺牲了自己,最终走向了悲壮。她从反抗、忍耐到复仇的过程,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人格的崇高与行为的悲壮,唤起世人对社会公理、人伦法治的反思,反应了广大人民对正义的渴望与追求。她身上散发的光彩和力量是很多男儿所不及,她善良、孝顺、刚烈的个性永远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而作为《三上轿》成为崔派经典的以上这几点,都在新一代崔派优秀传承人张洁老师领衔主演的舞台表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刘颜涛先生在百忙之中对文章进行了多次不厌其烦的指正和修改,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文中个别错字也得到了微信朋友“网名Gary”的细心指正,向微信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朱开斌,餐饮工作者、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承人、安阳市太极拳协会秘书长
我们喜爱崔派艺术,我们期望崔派艺术经久不衰、芬芳永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优秀的艺术传承人是艺术流派得以承续弘扬的根本,我们为见到张洁老师这样被戏迷们喜欢的崔派新一代优秀传承人而欣喜。
细细回味张洁老师的表演和声腔,仿佛夏日的一抹清凉,让我如饮甘泉,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我在网上看过陈派传人关灵凤和崔派传人郭惠兰老师演出的《三上轿》,关老师的陈派祥符调唱腔古朴厚重、委婉典雅;郭老师深得大师真传,唱腔表演颇具乃师神韵。陈、崔两派的《三上轿》就像一对双胞胎,虽然血脉相通,但各具特色,各臻其妙。
该剧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张炳仁贪图同窗李同之妻崔氏美貌,与家奴设计害死了李同,并撒谎说李同欠他钱,用妻顶账。李父告官,知府被张收买,非但不为李家主持公道,反判李同妻崔氏为张妾。崔氏无奈,与张约事三件,上轿前身揣钢刀,新婚之夜手刃贼人,为夫报仇。上轿时因不舍公婆与幼儿,三上两下,故名《三上轿》。
李同读书上进,李妻崔氏孝顺贤淑,李父李母善良慈爱,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亲相爱!温馨的画面与后来灵堂悲惨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至喜”烘托“至悲”,推动了故事情节,增强了戏曲感染力。崔氏女短暂的幸福时光与后来悲惨复仇的壮举,形成了对比,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饱满,突出来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格和悲惨命运!
李同饮毒酒身亡,李母急忙呼唤儿媳崔氏出来,语无伦次地说“我的同儿他、他、他……”崔氏急忙上前看丈夫,当她看到夫君尸体时,身子一挺,手扶头往后仰倒,婆母急忙扶着她坐下,坐下后她昏昏沉沉半晌无语,“昏昏沉沉如在梦中……”缓过来神的崔氏与婆母双手紧握,起身时踉踉跄跄,大哭一声“夫啊”,双手抬起水袖后抛,快步走到夫君身前时放声大哭“见夫尸不由我大放悲声……”
这段戏,张洁老师的表演细腻、真实,从晕倒到半晌无语,再到放声大哭,层层递进,迭迭升华,而又浑然一体,情感层次把控的恰到好处,把恩爱中的小夫妻,面对丈夫突然离世的状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面对前来催促她上轿的媒婆,崔氏悲愤到了极点,她没好气地高声对媒婆说,“开言来,叫媒婆,李奶奶有话对你说,你把那梅翠珠冠忙整过”,接下来的语调变得轻柔凄美“崔氏女哭哭啼啼只把孝衣脱,无计奈何呀,我去换上丝罗……”转头哭向公爹和婆母,她看了一眼婆母抱住着的幼儿,然后将水袖狠狠甩向令人憎恶的媒婆,转头下场去更衣。张洁老师哀婉悲凉凄美的唱腔把崔氏女的无可奈何展现在了舞台,令人心酸心疼,为之落泪……
“叫媒婆你搀我去把轿坐”,第一次上轿,听到公婆喊儿媳,她急忙下轿回来,看到公婆在夫君灵前哭泣,悲惨的景象让她心如刀割,“二公婆哭一声我的心如刀割……”面对公婆她泪流满面,“崔氏女一阵阵泪呀泪如梭,哭声我的老公爹呀,再叫声我的老婆婆,婆呀婆母娘,娘啊娘啊娘,儿媳有话对恁说,儿媳我怎忍心将恁抛舍……儿媳我被逼上轿走,恁二老也不必再来留我,留来留去总是祸……”,凄美的唱词,哀婉的唱腔,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
当唱到“从今后儿媳堂前难行孝”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膝跪到在公婆面前,令人心痛。此番上轿走,她怀着复仇必死的决心。她放心不下年迈的公婆,不能赡养父母,她有太多的牵挂、担心和嘱托,千言万语诉不尽她的百般不舍与无奈……
“别公婆悲切切去上轿走”,第二次上轿,听到儿子的哭声,她急忙下轿,“小娇儿哭一声把娘的心揪,儿是娘的连心肉……”她从婆母怀里接过来儿子,把儿子抱在怀里满眼慈爱,把脸紧贴儿子脸上“小娇儿哭一声悲悲切切……上了轿娘与儿就要永别……”可怜的儿子从小少爹没娘,以后要拜托公婆抚养他长大了。
“娘生儿不能够养儿立业,抚养儿全靠你奶奶爷爷……”她怀抱儿子双膝跪到公婆面前,她生儿子却不能养育儿子,对儿子来说她惭愧,这一跪,是感谢公婆代替自己抚养儿子之恩,同时也表现了对儿子的亏欠之情……
“狠狠心舍娇儿前去上轿,又只见街坊邻居都来瞧……”第三次上轿时,面对为她气愤不平却都无能为力的众乡亲,她深深施礼作揖,乡亲们的善良和对她的同情让她感动。“崔氏女在门外我只把乡亲叫,乡亲们的心意我知晓……撇下我的二老公婆恁多受劳……非是我崔氏女不义不孝,非是我崔氏女结贵攀高……”被迫要上轿走了,她又拜托乡亲们照顾她的公婆……
“公婆、娇儿、乡亲们哪,要相见除非是地府阴曹。”生离死别的场面撕心裂肺,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三上两下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抓人心的部分。一上轿,难舍公婆,是一个孝顺儿媳对年迈公婆的担心和嘱托。二上轿,是一个慈母对年幼儿子的不舍和希望。三上轿,是一个弱女子对乡亲四邻的感谢,拜托她们照顾自己的公婆……
“上轿”一折,张洁行腔稳健、情感真挚饱满、表演自然天成,把一个新婚丧夫、被恶霸威逼,被迫离别相依为命的公婆、抛却襁褓中哺乳的婴儿,含屈受辱明为再嫁实为复仇的弱女子那心灵深处的哀痛,淋漓尽致地哭诉了出来,字字血、声声泪,令观众肝肠寸断、潸然泪下!
《三上轿》作为崔派经典剧目盛演不衰,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唱腔哀婉凄美、如泣如诉,唱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令人心醉,“上轿”一折能体现豫剧以唱为主,崔派以哭见长的特点。
二、除主演之外,其他每个角色的表演都很精彩、自然,角色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如:张府家奴的豪横歹毒、知府的心术不正,他们的“恶”衬托了崔金定的“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增强了悲剧的氛围;媒婆的滑稽,李父李母的老实巴交也可圈可点;张炳仁猥琐无耻的样子,更是令人憎恨……
三、李同交友不慎,贪图便宜,欲走捷径,最后丧命,他缺乏独立自主的人格力量。李同的遭遇再次警示和告诉世人:世间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靠自己艰辛的努力和真诚的付出,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不劳而获!
四、崔金定在以弱势对抗强权的过程中,拼尽了全力,委屈牺牲了自己,最终走向了悲壮。她从反抗、忍耐到复仇的过程,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人格的崇高与行为的悲壮,唤起世人对社会公理、人伦法治的反思,反应了广大人民对正义的渴望与追求。她身上散发的光彩和力量是很多男儿所不及,她善良、孝顺、刚烈的个性永远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而作为《三上轿》成为崔派经典的以上这几点,都在新一代崔派优秀传承人张洁老师领衔主演的舞台表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刘颜涛先生在百忙之中对文章进行了多次不厌其烦的指正和修改,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文中个别错字也得到了微信朋友“网名Gary”的细心指正,向微信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朱开斌,餐饮工作者、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承人、安阳市太极拳协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