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自生活——豫剧影片《洛阳桥》观感

时间:2025-09-25 11:08:37 阅读:
品读经典 书写生活
豫剧影片洛阳桥
《洛阳桥》剧照 耶律含嫣(曾广兰 饰)

豫剧影片《洛阳桥》里,耶律含嫣的扮演者曾广兰不是扮相最漂亮的(个人认为她的扮相还不如贴身丫环香兰),但她的表演却是一流的,同时也是因为主角光环的原因,可以说她一人撑起整部影片。

从最先郊游自主题背景洛阳桥上出现,表现出对三月烂漫春光的由衷喜爱和逃出牢房一样的侯府的轻快,一边拍着手,一边用小碎步自桥的这边,一边下石阶一边走到另一边,到看到洛阳桥头的空地上,少年猎人花云的一箭双雕后的欣喜若狂,手、眼、身、法、步无不透出用心,且很容易就能让人看出,她必定是经过了多次苦练。已经让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看不出是在表演,仿佛她就是角色本尊。
豫剧影片洛阳桥海报
《洛阳桥》海报

《洛阳桥》,别名《梵王宫》《花云射雕》,或把女主角耶律姑娘姓氏汉化,呼之为《叶含嫣》。事见明无名氏《洛阳桥》宝卷及清李玉《洛阳桥》传奇。
豫剧影片洛阳桥
《洛阳桥》片头

元朝末年。清明之日,世袭洛阳侯耶律寿应邀到尼庵,饮酒作乐。他的妹妹耶律含嫣因不堪深闺寂寞携带丫环暗自出府,到郊外踏青游春。
豫剧影片洛阳桥
在洛阳桥畔,恰遇猎人花云一箭双雕。她见花云英俊健壮、箭法高强,遂生爱慕之情。

耶律寿回府途中,遇到民妇采桑女,见她窈窕貌美,顿生邪念。于是,他依仗权势,勾结官府,把采桑女之夫杖死公堂,并逼她为妾。

采桑女悲愤难忍,欲投河自尽,被花云母子及郭广卿所救。

耶律寿的暴行,激怒了花云母子及郭广卿,他们决心联合穷苦乡里,向侯府报仇。

耶律夫人和含嫣得知采桑女之事,严厉斥责了耶律寿。但刁恶成性的耶律寿仍一意孤行,并以蒙汉不同族、贫富悬殊为借口,断然拒绝含嫣与花云结婚的要求。

含嫣心中忿忿不平,不顾族规家法,再次暗自出府,重到洛阳桥寻找花云,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当花云得知她是侯府千金时,竟扬长而去。含嫣悲痛不已,既恨自己的出身,更恨兄长的胡作非为,加上她受到耶律寿的锁禁,便悒郁成疾。

花母以卖野味为名进侯府探查,趁机与含嫣定计,让花云伺机混入府中相见,含嫣欣喜万分,一心等待花云的到来。

耶律寿纳妾之日,郭广卿、花母等众乡邻化装成送亲的人,混进府内。这时,耶律寿已烂醉如泥,新人被安置在含嫣房中。含嫣正因不见花云到来而忧伤,见采桑女蒙头默坐,不禁对她更加怜悯,决定将她放走。没想到,蒙在盖头之下的竟是她朝思暮想的恋人花云。当他俩互诉衷肠时,耶律寿酒醒找来,被花云和众乡亲捉住,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含嫣与花云如愿以偿,结为终生伴侣。

本剧为梆子腔花旦、武生重头戏。辛亥前后男旦尤重跷功表演。河南籍蒲剧名艺人王存才生前曾以此剧《挂画》一折誉满晋、陕、豫数省。民谚有云:"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足见观众对其演技评价之高。
豫剧《梵王宫》之《梳妆》剧照 耶律含嫣
《梵王宫》之《梳妆》剧照 耶律含嫣(陈素真 饰)

女伶登台后,闻名遐迩的"豫剧皇后"陈素真复以其创造的"甩辫""穿衣"和手绢、扇子等表演绝活,再一次把此剧《梳妆》一折推向高潮。于是新的民谚又有"看看狗妞甩大辨儿,强似肚子吃饱饭儿。"自此,"甩大辫"一词几乎取代了原来的几个剧名。

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听到唢呐、锣鼓响了,接亲的花轿要来了,赶紧地穿衣裳、梳妆。一戴花,扎脑袋扎头皮上了⋯⋯陈素真大师对这种小细节的塑造,十分贴近生活,以细节见长,非常精彩。

剧中耶律含嫣的造型,因为是二八闺中女,留着一根大长辫子。陈素真大师于是就独创了原地转圈,把辫子给转起来,顺势把袄穿上,最后再让辫子自然垂落下来。整个穿袄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有板有眼不说,还非常符合人物角色处事爽利,不拘小节,做事讲求技巧,善于用巧劲的个性特点。更不用说,再加上扇子功和手绢功,与甩辫子的“三合一”动作,同时身段步法还得配套,纹丝不乱。展现出了深厚的戏曲表演功底与舞台艺术造诣。

1982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国家一级演员曾广兰主演的豫剧《洛阳桥》戏曲艺术片,更把此剧推向了全国。

正是这三位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创新和努力,才最终奠定了该剧在豫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地位。

尤其是陈素真大师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该剧打磨成为了经典。年近古稀的陈素真在天津录制《梳妆》。整套表演已经很精彩了,老人因一个地方没站稳,最后对乐队说"不行",又重新录制。前辈艺术家对艺术的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磨刀不误砍柴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严谨创作,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戏剧表演精神,让陈素真大师表现的人物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成为经典。

1962年曾广兰在排演《洛阳桥》时,正赶上陈素真带着天津豫剧团到洛阳演出《洛阳桥》。由于某些原因,她前去拜师未果。于是她决心去"偷戏"。她家住洛阳老城,每天要步行五六里路,赶往西工上海剧院看陈素真的戏,一连七天看了陈素真的《洛阳桥》。然后又跟到郑州,在河南人民剧院看了三场。陈素真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腔弯,一个眼神,都像录像机那样,刻录在她的脑海中。回来后,她着魔似的勤学苦练,加上她的聪慧与悟性,终于把戏"偷"到了手:甩大辫、转身急穿衣等绝招都练得相当娴熟。"文革"后,恢复传统戏时,她的《洛阳桥》首演,曾创下连演百余场的记录。这出戏演出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城乡。这才有了20年后她主演的该剧,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洛阳桥》。

除去转扇、甩大辫、转身急穿衣等戏曲表演专业绝招不谈,曾广兰在该剧中的神情与肢体语言也十分精彩,细致入微,生动到位。比如花妈妈以送野味为名与她会面,她趁机向花妈妈打听花云。听说花妈妈认得花云,马上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凳子搬得离花妈妈近一点。紧接着听说花云就是花妈妈的儿子,再次将凳子搬近了一点。这些生活化的细节一下子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让人在观影的时候倍感亲切。

唱腔上来说,曾广兰真正实现了陈素真大师生前所说的"死板曲谱会束缚演员的即兴创作",一直以来她都主张乐队随腔伴奏,而不赞成刻印曲谱。这才是真正懂戏的人。戏曲演员在用唱腔表现人物的爱憎的时候,要给足演员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个人嗓音特点与情感的发挥空间。

但同时这样做不好的影响是,经典的唱腔传承困难。陈素真大师晚年的时候,考虑到由于她的嗓音变化怕老人家耐不得,只好不加强做工而削减唱念的实际情形,所以该剧的剧本,实际是在参照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剧本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进行调整而成。当中主要唱段曲谱的编写,只能依据建国初和五六十年代之交,曾根据其实唱记录过的几段唱腔录音加以勘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曾广兰的出色表演弥补了这些不足,同时也致敬了经典。

佳片如是,推荐观影。

文|闲忙

猜你喜欢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8月1日至3日演出预告

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将于8月1日——3日在江苏徐州沛县东方物流集团进行三天的商业演出,共计六场大戏。剧目包括经典传统剧目《芦花记》《三哭殿》《张良》《梵王宫》《折子戏专场》《秦雪梅》等。...
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主演:杜永真 苏印永 郭晓鹏 李焕娜 孙洋 王二震 史冀威 王顺 吕军帅,豫剧《梵王宫》主演:吴素真 杨军峰 王二震 王藜汇 贾爱伟 孙 洋 吕军帅 梅喜雪 史冀威 宋长流。...

禹州市豫剧团青年演员李贝贝登上央视舞台

在《一鸣惊人》的舞台上,禹州市豫剧团青年演员李贝贝单独展示了戏曲《梵王宫》,扎实的唱功,优美的身段,韵律化的肢体表现形式将陈派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李贝贝表现出来的认真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老师和同事们。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