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黄梅城,满城戏中人

时间:2025-02-20 13:41:57 阅读: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当这段旋律响起
中国人总能心有灵犀地哼唱
安庆,这座依山傍水的皖南古城
用方言与民歌编织出了黄梅戏优美的韵律

非遗密码
长江流域的文化基因库

黄梅戏,这颗根植于长江文明的戏曲明珠,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烟火气与诗意,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田埂上的乡野之声  

黄梅戏的胚胎,诞生于茶歌、山歌与傩戏的交融。清代《宿松县志》记载“采茶戏”在农闲时演出,以锣鼓伴奏,唱词兼具浪漫与市井气息。明代青阳腔的“一唱众和”形式,以及贵池傩戏的假面表演,为黄梅戏注入了戏曲基因。移民史从侧面印证了地域文化的交融:陕西商南县至今传唱的安庆方言民歌,正是清乾隆年间移民携带的“文化活化石”。

破茧:从草台到银幕的文化蝶变

清光绪年间,黄梅戏因“俚俗”被官府禁演,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市井。1900年潜山文人王浣溪的《观戏诗》,记录了早期剧目《乌金记》《罗帕记》的成熟。1949年后,安庆黄梅戏终于摆脱“俚俗”污名,1952年上海巡演一鸣惊人,1955年《天仙配》电影风靡全国,让“泥土香”化作“中国腔”。  
由严凤英、王少舫等主演的经典电影天仙配
1955年由严凤英、王少舫等主演的经典电影《天仙配》

艺术革新
泥土芬芳中的美学革命

黄梅戏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其艺术风格以“俗中见雅”为内核,具有婉转如溪的独特韵律。 

声腔美学:民歌的诗意转化

黄梅戏的声腔体系,是农耕生活的音乐化表达。其花腔源自茶山对歌的即兴创作,如《打猪草》中的“对花调”,保留了山野的鲜活气息;主调则通过板式变化(如“火工”的激昂、“彩腔”的欢快),赋予民间故事戏剧张力。以《女驸马》为例,剧中“谁料皇榜中状元”的唱段,将安庆方言的抑扬顿挫与旋律的婉转跌宕结合,既通俗如话,又充满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表演范式:从“三小戏”到现代剧场

早期黄梅戏以“两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增加小丑)为主,道具仅一桌二椅,却以虚拟表演创造无限想象空间。1950年代后,首次引入交响乐伴奏,打破“仅用锣鼓”的传统,新世纪《徽州女人》则以现代舞美重构传统叙事,用空舞台与光影象征人物命运,实现“写意美学”的当代升级。

现状与未来
非遗活化的安庆答卷

产业赋能:从舞台到生活的场景革命

《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明确鼓励形成黄梅戏产业链,实现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安庆市岳西县支持“戏曲+生态”发展模式,将黄梅戏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提供沉浸式文旅体验,既激活非遗文化,又带动农民增收。2025年安徽省启动的“黄梅戏精品展演工程”更将非遗传承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数字破圈:科技赋能的国际表达

黄梅戏正以数字化打开国际传播新窗口。短视频平台“黄梅戏挑战赛”吸引超百万用户参与,连接了全球的黄梅戏爱好者,方言唱段成为Z世代的“文化暗号”。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每年的艺术展演成为戏迷欢乐的盛宴,日常也通过互联网及社交平台推送的演出活动、文化知识、重要新闻等内容,全方位满足了多元需求。2025年,安徽省通过“云上戏台”项目,将《红楼梦》《邓稼先》等新编剧目推向海外流媒体,让东方美学对话世界。  

学术支撑:构建黄梅戏研究的中国范式

近年来,安庆市多次举办黄梅戏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黄梅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为黄梅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深化“既能唱传统戏、又能编创新剧”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经典剧目数字化教学与编创实践课程,实现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有效破解了传承断层危机。黄梅戏的学术研究体系正以构建“中国学派”为目标加速推进。

2024年9月,数字时代黄梅戏保护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庆举办

从田间地头的即兴吟唱,到纽约林肯中心的聚光灯下,黄梅戏的历史是长江文明生生不息的缩影。它以质朴的唱词,书写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更以非遗活化实践证明:传统从未远离时代,只需找到与当代共鸣的频率。黄梅戏的未来,在泥土里,在云端,更在每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中。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创作的《榴花不开盼哥回》2012年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八项大奖,2016年再次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策划 | 张翅
撰稿 | 张敏宇
编辑 | 张玮玥
初审 | 程政洲
责编 | 李义霞

猜你喜欢

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负责人丁飞、副院长周密,安徽再芬黄梅艺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曲常敏等一行赴福建福州开展黄梅戏与闽剧渊源考察调研工作。...

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周密

周密,二级编剧、副教授,中国戏剧文学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安庆市曲艺家协会理事,现任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黄梅戏艺术》杂志主编。...
课上,陈精根老师向大家细致分析了严凤英、王少舫二位大师在声腔艺术上的相似点以及各自在演唱艺术上的特点,并举例现场示范唱腔,令人身临其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