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芬黄梅重游“福地”,上海连续六天“高温预警”——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侧记

时间:2024-08-28 16:34:15 阅读:
戏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守正创新,各个戏曲院团都在为之努力、开拓。2024年8月6日-8月11日,黄梅飘香,戏满申城——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在热情如火的上海如期开启。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携黄梅戏《徽州女人》《罗帕记》《天仙配》《女驸马》在上海天蟾逸夫剧院成功上演。2场见面会,4台大戏,6场演出。短短六天,让我们见证了一场真正“戏曲热”的回归。

第一波“回归热”《徽州女人》连演三场

“20多年前来上海演《徽州女人》,上海这座城市、上海的观众们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黄梅戏的一次创新。”韩再芬说。

今年,是黄梅戏《徽州女人》诞生25周年。25年后的今天,选择带黄梅戏《徽州女人》重返上海,不仅是再芬黄梅对守正创新的成果展示,更是期望借此机会回归起点,回望初心。韩再芬说:“这台戏的主创团队中有很多艺术家来自上海,居住在上海。上海用一种城市文化激励了我们的创新,创造了黄梅戏的新价值。我非常喜欢这座城市。”《徽州女人》自诞生以来,获奖无数。2000年,韩再芬凭借《徽州女人》一剧荣获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这也是韩再芬第二次荣获白玉兰奖,成为“二度兰”获得者。

海音乐学院教授、历任多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及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先生在演出结束后亲临后台。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我们戏曲是要改革的,改革也可能一时不被观众所接受。二十多年前有这样的(改革)的步子,是相当不错。而且后半场也特别感动、感人,我祝贺你们。”一部戏成为经典,最关键的便是它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而《徽州女人》这二十五年来,从“徽州”走向了全国,也站在更高的舞台上演出。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说:“《徽州女人》在25年前做出的创新,现在看,亮点依旧。而这部剧精致的舞美和表演,也更适合在国家大剧院那样更恢弘大气的剧场上演。”
第二波“青春热”青春版《罗帕记》首登上海

8月9日,由再芬黄梅青年演员汪晨晨、马腾主演的青春版《罗帕记》在上海首次亮相。《罗帕记》是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其表演难度体现在其与众不同的伦理剧情演绎及所必须运用的丰富唱腔,不仅考验着演员的演绎天赋,更是检验演员唱功是否到位的“验金石”。而本场青春版《罗帕记》陈赛金的扮演者汪晨晨,就曾凭借其选段“回娘家”“一见罗帕痛在心”在角逐激烈的新时代“黄梅之星”比赛中杀出重围,荣登榜首。饰演王科举的马腾,在“逼帕”“描容”等核心唱段中融入属于自己的韵味,整场表演颇具光彩。借本次上海之行,再芬黄梅将青春版《罗帕记》带到上海,尝试让青春融入经典,让经典焕发“青春热”。同时,为了更好的激励新人,剧院在本次《罗帕记》演出中为汪晨晨和马腾申报了第33届上海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本次白玉兰奖组织一众专家评委,亲临演出现场,并在现场对演员表现做出专业客观的评价。“无论结果如何,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锻炼平台。”韩再芬院长说道。

第三波“浪漫热”《天仙配》七夕上演
黄梅戏《天仙配》与上海颇有渊源。在上世纪,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风靡全国。也让“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一充满质朴气息,朗朗上口的优美唱段彻底刻入大众心里。本次上海演出季,由再芬黄梅青年演员江李汇、谢军主演的《天仙配》将这份传奇爱情带进恰逢“七夕”的浪漫上海。‍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在本次演出结束后表示:“今天在剧场看到观众的反响,就可以看到我们的青年演员很好的传承了这部经典,也让我感受到当年黄梅戏的辉煌时刻。当经典唱段出现观众跟唱时,让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想到了严凤英等众位大师当年为黄梅戏所作出的贡献。这种传承,这样的一个经典剧目在上海亮相,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希望我们的青年演员们再接再厉,能够很好的传承经典,同时要勇于创新,能够带着更多更好的剧目来到上海,期待他们越来越棒。”‍
‍‍第四波“传承热”《女驸马》压轴登场‍‍‍

再芬黄梅压轴经典大戏《女驸马》经过66年市场检验,安徽省安庆专区黄梅戏剧团(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的《女驸马》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本次上海演出季,由韩再芬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马自俊,老戏骨张银旺,国家二级演员汪晨晨、张敏、马腾、王泽熙等名家新秀联袂呈现《女驸马》。一位传统女性传奇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好听爱听的绝美唱腔,大众喜闻乐见的大结局设置。《女驸马》由汪晨晨饰演前半场,韩再芬饰演后半场,一出场,台下掌声雷动,声声叫好。与此同时,“女驸马”的第一位扮演者麻彩楼老师亲临现场,在谢幕时接受“传承者”韩再芬的邀请,再次走上舞台,让大家留下三代女驸马同框的珍贵画面。“我以前想过,黄梅戏中宫廷戏的音乐本身,在戏剧性上会产生一些问题。而你们将黄梅戏中关于戏剧性的一系列问题解决了,并在今天向大家呈现了这场极具戏剧性的精彩的《女驸马》。”著名作曲家金复载先生不仅对本场演出竖起大拇指,也为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圆满收官送上了真挚祝福。本次“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在观众们对这场“传帮带”《女驸马》的赞不绝口中圆满收官。‍

‍六天的相伴相守,每次演出结束的剧场外,都围满了与再芬黄梅依依不舍的观众朋友。《徽州女人》结束,我们收获了上海御桥小学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烟雨蒙蒙一把伞”;《罗帕记》收获了赞不绝口的大拇指;《天仙配》收获了五彩缤纷的风车和玩偶应援;而《女驸马》让大家都能收获一份关于传承的感动......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收获到了观众朋友的喜爱,这些都将成为再芬黄梅前行的动力。两次“见面”   

让匠心培育的“芬芳”永留申城2024年8月5日,再芬黄梅受邀前往上海图书馆,与《长三角之声》主持人星纪共同开启“常听常新的黄梅戏——2024再芬黄梅在上海”主题分享会。本次分享会共设立四个环节,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院长携再芬黄梅本次上海演出季主要演员参会,倾情分享黄梅戏与上海的渊源;乘着时代科技的发展,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娇》让黄梅戏“梅开二度”;黄梅戏舞台艺术的新时期,1999年《徽州女人》的创新推出展带来的震撼和思考;以及新时期剧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趣事,再芬黄梅人才梯队及培养方式……韩再芬院长分享自己作为黄梅戏传承者的心路历程,对经典剧目的理解与演绎。分享自己作为新一代演员培养者的角色,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的经验与心得。提到了坚持完善人才梯队,让“老带新”有意义地进行下去。“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是一场重游“福地”的激动之行,鼓励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见面会上,青年演员也积极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
在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有人表示因为韩再芬而爱上戏曲,还有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犀利提问戏曲和戏腔的本质区别,更有资深戏迷对韩再芬院长坚持唱戏和传承工作两手抓而发出的灵魂一问,“您一直坚守这个岗位,您累吗?”对此,韩再芬院长表示“累,但累并快乐着”。在分享会上入座的,是多年来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戏迷朋友,更是多年来风雨同舟,同舟共济的同伴知己。韩再芬院长携再芬黄梅所有演员在分享会的最后,对大家多年的关注和喜爱表示真诚的感谢,并欢迎大家走进剧场,走近再芬黄梅。‍‍‍2024年8月10日,为了让上海的观众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演员、剧目和演出季”背后的故事,再芬黄梅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蟾空间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观众见面会,同时邀请上海十多家主流媒体入场,让观众与演员“面对面”,“零距离”聆听他们分享剧目和演出季中的精彩。本次观众见面会由韩再芬院长讲,“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的主要演员们则围绕本次上海演出季,剧目,表演等方面分享自己对于本次演出季的感受。尤其作为青春版《罗帕记》主演首次登陆上海这个庞大而严格的市场,汪晨晨和马腾表示有压力,但更多是的动力。在随后的环节中,再芬黄梅青年演员现场演绎《天仙配》《罗帕记》《女驸马》的经典选段,青春靓丽的外形和嗓音,收获一众观众们的赞赏。在现场互动提问环节,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黄梅戏爱好者频频举手,申请与演员多多互动。“只要你们一直演下去,我就会一直看下去。”“因为再芬黄梅,我选择了传统戏曲研究,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他们当中,既有从外地飞来上海的忠实观众,长期关注黄梅戏并与黄梅戏有着不解渊源的耄耋老者,还有刚刚踏入高校的决心投身戏曲传播相关专业的青年学生。韩再芬院长表示,正是这么多热爱戏曲,喜欢戏曲的声音推动着,她才能如此坚持地在戏曲行业中扎根、发展。她也会坚持让黄梅戏传承工作不遗余力地进行,让优秀的黄梅戏演员们都有机会去享受属于他们的最好的舞台。见面会结束,韩再芬院长携再芬黄梅各位主演走进观众席,与大家留下珍贵难忘的合影纪念。两次见面,让无数上海观众再次注意到再芬黄梅,让各家媒体关注到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超强的影响力。《人民日报》——“大江东|“有戏”安庆连接“福地”上海,黄梅戏“走出去”创新发展”;《安徽新闻联播》——“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拉开帷幕”;《文汇网》——“在黄梅戏的“福地”,韩再芬希望年轻人闯出一片天”;《天都新闻》——“四台大戏穿越时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携经典亮相上海”;《新民晚报》——“《徽州女人》容颜依旧,《女驸马》中看见传承,’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昨晚收官”等媒体推出多篇图文和视频报道。同时《安徽新闻联播》《安庆新闻频道》《长三角之声》等官方频道同步推送“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相关演出资讯,再芬黄梅坚持守正创新,让传承无惧时代检验。

用心血铸造优秀剧目让时代催动传承基因演员,妆造,道具,舞美,灯光,音响......ALL READY!

再芬黄梅一直坚信,一场能受到观众喜爱并叫好的演出必然是由团队的力量造就。本次“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中,道具,舞美,灯光等等都顶着上海连日的高温预警在剧场穿梭,大家在高温下高强度的工作,衣服反反复复干了又湿,可大家依旧工作热情不减。这已不仅仅是出于对演出工作所产生的责任感,可以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群严谨的饱含激情的艺术家。“明年就是再芬黄梅成立20周年,一个剧院的成长不易,我们付出了不懈努力。”韩再芬院长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所有再芬黄梅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大家一路坚持走到这里,相伴相守至今的一份激励。在热土孕育出的黄梅之力,让其芬芳在匠心培育中持久流传。江流万里,绵延不绝。文脉悠远,与古为新。这些年,“未来已来”这个词很流行,但也不能忘了“过去未去”。戏曲传承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水往哪个方向流,与现实的实践需求密不可分。再芬黄梅多年以来,坚持让传统剧目融入时代的特色,让新剧目的创作内核有理有据,让市场和观众检验一场又一场演出,让所有的声音帮助我们打磨一个又一个经典。正是有这样不断磨练的过程,再芬黄梅才能在其中汲取到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的真正力量。坚持守正创新,让黄梅戏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这是对昨日经典的守护,也是在借昨日经典,创新发展,以延续黄梅戏传承之路。本次“2024再芬黄梅上海演出季”不仅是一场“福地”重游,更是一场回顾初心,坚守本心的疗愈之旅。上海,它检验了25年前敢于突破传统戏曲桎梏奋勇创新的《徽州女人》。现在,它日益成熟而严格的戏曲市场,也让它在根源上推动着戏曲的良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离不开这样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更离不开其源头--家乡人的支持传播。本次上海演出季得到上海市安庆商会、潜山商会等家乡人的大力支持,在上海,不仅汇聚着多彩多样的文化交织,还有那不改“仁心为质,以义为利”的安徽游子本色,通过这些特质而凝聚成的无限机遇,都让再芬黄梅真切感受“福地”重游的美好。最后,向多年支持并携手共进的每一位关心再芬黄梅的朋友,献上最衷心的感谢。感恩相遇,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说到黄梅戏,就不能不提到《天仙配》,提到《天仙配》就一定要说一说70年前在上海举办的那场戏曲界盛会。1954年,上海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上,黄梅戏《天仙配》迎来的她的高光时刻,连续斩获剧目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等多项荣誉。...
黄梅戏《女国医》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入选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
该剧由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创演,力图挖掘并表现出一个几近湮没的革命志士的青春壮举,展现何恐烈士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无所畏惧的革命生涯。全剧通过四个篇章,第一幕《风起云涌》、第二幕《山重水复》、第三幕《黑云压城》、第四幕《义薄云天》,热情讴歌了何恐烈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初心不改与使命担当。...

黄梅戏《天仙配》精彩亮相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

弦歌琴韵迎新岁,古调新腔唱华章。欢乐喜庆的器乐演奏《百花满园迎新春》拉开整场晚会的序幕,京剧、昆曲、评剧等多个节目闪亮登场。...
黄梅戏《秦香莲》讲述了秦香莲嫁于陈世美后,夫妻恩爱育有一双儿女,但在陈世美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后,却被招为‌驸马,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从而狠心的抛弃了妻室儿女。秦香莲千辛万苦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找丈夫,却遭到陈世美的驱逐甚至追杀。...

现代经典黄梅戏《江姐》在常平大剧院圆满举行

本场演出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同时由国家二级演员、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梨园戏剧艺术团团长朱秋敏领衔主演,还有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张安泉、协会理事黄贵平等联合主演,阵容强大。...
演出开始前,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副院长潘伟和我校教务处处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本科生院办公室主任武晓君互赠纪念礼品,象征着我校同再芬黄梅的友好合作与不解之缘。...
经典黄梅戏《江姐》特别邀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梅院军参与演出。梅院军舞台形象俊朗、气质儒雅、唱腔纯正、表演潇洒干净,曾获得多届省级戏曲表演奖项,是黄梅戏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演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