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挑山女人》成功上演 跨省戏迷共赴黄梅之约

时间:2025-04-21 13:38:36 阅读:
锣鼓声声催春色,黄梅一曲动江南。4月19日晚,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精心移植创作的大型黄梅戏《挑山女人》在黄梅阁剧场震撼上演。这场汇聚了剧团心血与匠心的演出,不仅吸引了本地观众的热情捧场,更有江西、福建等地的黄梅戏迷远道而来,掌声与喝彩交织成一场戏曲的视听盛宴。

真实故事  跨时代淬炼舞台经典

黄梅戏《挑山女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生下了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儿,不久后又有了一对龙凤胎。谁知,两年后丈夫离世,婆婆怨恨女人克夫便与他们母子四人断绝了来往。为了抚育三个孩子,她毅然选择了连男人都望而却步的工作——挑山。于是,无论风雨、不计寒暑,女人每天挑着一二百斤的货物,数次往返于齐云山那三千七百级石阶上,至今已有整整十七年……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此次推出的《挑山女人》,以黄梅戏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细腻动人的表演形式重新演绎。她的故事曾被媒体誉为“中国版《阿信》”,而黄梅戏舞台则将这份坚韧与悲欢凝练成直击人心的艺术表达。“这不是一个人的苦难,而是一个时代的脊梁。”剧组创作时曾多次深入齐云山采风,被原型人物的“泥土气”深深震撼:她的扁担挑的是生计,更是对命运的不屈。“每一次挑担,我都感觉自己和美英的灵魂在对话。她的痛与爱,都化在了黄梅调的起伏里。”

精益求精  以匠心打磨舞台精品

为呈现最佳艺术效果,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提前半月进入高强度排练。从唱腔打磨到身段设计,从舞台调度到灯光配合,剧团全员秉持“戏比天大”的理念反复推敲。《挑山女人》虽是移植剧目,但结合黄梅戏的特色进行了本土创新,尤其在女性角色塑造上融入现代审美。

演出中,主演以婉转唱腔演绎坚韧母性力量,配以舞台设计,令观众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深层感染力。演出结束后,戏迷们久久不愿离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紧握演员的手:“我年轻时也当过挑山工,这戏演的就是我们那代人的魂。”年轻观众则在社交平台刷屏:“本以为戏曲离我们很远,却被《挑山女人》的坚韧破防了。”
文化传承  小剧团展现大情怀

《挑山女人》的移植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对黄梅戏当代生命力的探索。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让传统戏曲与时代产生共鸣。这场演出的成功,既彰显了基层院团坚守艺术阵地的执着,也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提供了生动注脚。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黄梅戏这门古老的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撰文:怀宁团小助理

猜你喜欢

11日晚,鄂版《罗帕记》在天津中华剧院亮相,全剧尽展黄梅戏传统之美,也洋溢出当代戏剧的诗意和色彩,精彩的演出,引来现场掌声、叫好声阵阵。...
黄梅戏《皖山情》是唯一的“拥军”题材,更是一部歌颂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戏。来自北国的满族青年军官关友南扎根皖山,同是满族的妻子完云燕为了支持丈夫,带着女儿和婆婆,来到了皖山的一所普通中学任教。...
日前,铜陵市艺术剧院全体演职人员已进驻枞阳县文广影视中心剧场,舞台灯光亮起,道具布景就位,一场酝酿数月的艺术盛宴进入最后冲刺。剧场内台词声、音乐声和导演调度指令声此起彼伏。演员们时时刻刻都在练习走位,配合每一场的对光对景,没有丝毫懈怠,全情投入至排练的每一秒,力求达到最好的舞台呈现效果。...
作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经典保留剧目,《鸡血记》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婉转悠扬的唱腔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戏迷朋友们慕名而来,不少观众甚至提前两小时到场等候。与此同时,剧团通过抖音平台同步直播演出,弹幕中“唱功绝了”“黄梅戏yyds”等赞誉持续刷屏。...
2025年4月,恰逢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诞辰95周年,这位用艺术造诣点亮黄梅戏艺术之光的“七仙女”,将穿越时空,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重逢。...
程培玉,优秀青年演员。2007年考入安徽黄梅戏职业艺术学院戏曲表演专业,2011年毕业进入石台县黄梅戏剧团工作,期间主演《女驸马》中冯素珍,《天仙配》中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等十余本经典大戏。2015年饰演原创大戏《牯牛降下的风波》中女主严凤琴一角。...
在传统大戏《红丝错》中饰演张秋人;《春江月》中饰演大柳宝;《女驸马》中饰演刘文举;《三看御妹》中饰演封加进;《双插柳》中饰演孙文秀;《慈母泪》中饰演秦正等。...
当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穿越千年,如何唱响当代青年的文化共鸣?这一次,让我们暂别短视频的碎片狂欢,在婉转戏腔中触摸文化血脉,在举手投足间传承千年匠心,因为青春最好的BGM,本该有传统与潮流的混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