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京剧院创排新编历史剧《阳明悟道》
时间:2022-07-12 10:59:24 阅读: 次 作者:吕慎 陈冠合
随着序歌《夜宿汪氏园》响起,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带领观众穿越回明代的贵州龙场驿。这部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学术经历为题材的新戏,探索将京剧和哲学融汇一体,近日在贵州贵阳甫一首演就引起业内外的关注。
让人坐得住的“大文戏”
“月亮太阳亮悠悠,不为恩来不为仇。假如要把恩仇记,天黑不见手指头。”少女龙珠唱起了一段明快的西皮流水,地道的京剧板腔糅进了山歌的华彩,表现出了苗族飞歌的嘹亮和高亢,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在创作之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出两个小时的‘大文戏’,如何让观众坐得住、听得进、得享受?循着这个方向,在唱腔和音乐设计上尽量做到悦耳动听,在音乐素材上选用了古琴曲《平沙落雁》和昆曲《牡丹亭》的元素,并在音乐和唱腔中反复出现,以阳明的主题和丽娘的主题为剧情经纬,为观众交织出一幅苗绣般的思想画卷。”贵州京剧院副院长、该剧音乐总监张明玮说。
今年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而《阳明悟道》已是贵州京剧院将王阳明第三次搬上京剧舞台。此次复排,融入了更多少数民族元素,营造宏大壮观的戏剧场面。
据介绍,该剧采用京剧现代戏的做法,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使音乐更富表现力,更加气势磅礴。唱腔设计方面坚持传统,特别是中心唱段使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二黄、反二黄板式,确保了全剧丰满的京腔京韵。琵琶、古筝、箫等古典民族乐器与京胡相结合交替使用,让戏剧音乐出新而不离本。
张明玮告诉记者,该剧还引入了王阳明的多首诗词作为串联伴唱,由贵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侯丹梅担任主唱,唱段设计以京剧戏歌的形式,曲调采用京剧反调的调式出现,旋律优美,朗朗上口,通过空灵优雅的演唱,将观众带入沉思般的场景中,对表现戏剧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性元素“演活”理性主题
“龙场有灵,吾道成矣!心性大道,知行合一!”极富张力的念白,刻画出王阳明回首半生遭际、终于打开心学之门时的激越之情,也把舞台上下的情绪推向高潮。
“贵州京剧院排演这出戏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多次前往位于贵州修文县的阳明洞、玩易窝等遗迹实地体验、寻找灵感。我们的剧作通过戏曲、音乐、舞美等手段,将王阳明在孤独、寂静、虚空、困顿的环境中思想得到升华的历史情景在舞台上重现,这也像是和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该剧导演、国家一级编剧钟海介绍,他对“龙场悟道”这一中国哲学史上的事件很着迷,对王阳明“向内求”的心学很认同,因此在编排中努力将典型环境和独特思想的契合充分表现出来。
侯丹梅认为,虽然这部戏的主题是非常理性的中国古典哲学,但要用京剧来表现就必须调动感性元素。戏曲有其艺术规律,因此我们在“四十廷杖”等折穿插了一些武戏,优化剧情进展节奏;而在“悼念吏目”等折利用歌队抒情演唱,起到了西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效果。
“演出的最大难点在于哲学思想的舞台艺术呈现。”扮演王阳明的京剧演员冯冠博表示,在传统京剧演绎方式的基础上,他还运用了话剧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和手法。“通过去历史遗迹采风,实地重构哲学家悟道的情景,聆听专家学者讲授阳明文化和心学,激发了我深层思考,自己努力通过京剧艺术手段唱出‘内心戏’,将阳明先生这个角色‘演活’。”冯冠博说。
传统艺术坚持“两创”生机勃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在众人齐唱声中,《阳明悟道》演出落下帷幕,一位5岁半的“小戏迷”却久久不愿离开。孩子母亲褚女士告诉记者,从3岁开始他就爱上了京剧,经常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表演,看戏时还一直在模仿冯冠博老师的动作和唱腔。
据了解,为推动戏曲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多年来,贵州京剧院坚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去贵阳、遵义、安顺等城市中小学,还深入到黔东南、黔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学校,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戏曲的魅力,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传承普及的同时,贵州京剧院更注重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们陆续推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和京剧相融合的大型原创京剧《锦绣女儿》,讲述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与少数民族群众鱼水相依故事的实景数字京剧电影《布依女人》等一批优秀剧目,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等30余项国内外大奖。
侯丹梅介绍,《阳明悟道》作为贵阳市推出的“爽爽贵阳八大心体验”系列活动之一,浓墨重彩地重现了王阳明先生“长思顿悟”的历史瞬间,也充分展现了独具贵州地域特色的诗意之美,让观众在艺术盛宴中感悟阳明心学的文化内核,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体现。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熊列表示,《阳明悟道》是“爽爽贵阳”爽心之旅中的精品力作,让老百姓能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始终坚持‘两创’方针,让更多传统文化作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提升贵阳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让人坐得住的“大文戏”
“月亮太阳亮悠悠,不为恩来不为仇。假如要把恩仇记,天黑不见手指头。”少女龙珠唱起了一段明快的西皮流水,地道的京剧板腔糅进了山歌的华彩,表现出了苗族飞歌的嘹亮和高亢,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在创作之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出两个小时的‘大文戏’,如何让观众坐得住、听得进、得享受?循着这个方向,在唱腔和音乐设计上尽量做到悦耳动听,在音乐素材上选用了古琴曲《平沙落雁》和昆曲《牡丹亭》的元素,并在音乐和唱腔中反复出现,以阳明的主题和丽娘的主题为剧情经纬,为观众交织出一幅苗绣般的思想画卷。”贵州京剧院副院长、该剧音乐总监张明玮说。
今年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而《阳明悟道》已是贵州京剧院将王阳明第三次搬上京剧舞台。此次复排,融入了更多少数民族元素,营造宏大壮观的戏剧场面。
据介绍,该剧采用京剧现代戏的做法,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使音乐更富表现力,更加气势磅礴。唱腔设计方面坚持传统,特别是中心唱段使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二黄、反二黄板式,确保了全剧丰满的京腔京韵。琵琶、古筝、箫等古典民族乐器与京胡相结合交替使用,让戏剧音乐出新而不离本。
张明玮告诉记者,该剧还引入了王阳明的多首诗词作为串联伴唱,由贵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侯丹梅担任主唱,唱段设计以京剧戏歌的形式,曲调采用京剧反调的调式出现,旋律优美,朗朗上口,通过空灵优雅的演唱,将观众带入沉思般的场景中,对表现戏剧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性元素“演活”理性主题
“龙场有灵,吾道成矣!心性大道,知行合一!”极富张力的念白,刻画出王阳明回首半生遭际、终于打开心学之门时的激越之情,也把舞台上下的情绪推向高潮。
“贵州京剧院排演这出戏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多次前往位于贵州修文县的阳明洞、玩易窝等遗迹实地体验、寻找灵感。我们的剧作通过戏曲、音乐、舞美等手段,将王阳明在孤独、寂静、虚空、困顿的环境中思想得到升华的历史情景在舞台上重现,这也像是和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该剧导演、国家一级编剧钟海介绍,他对“龙场悟道”这一中国哲学史上的事件很着迷,对王阳明“向内求”的心学很认同,因此在编排中努力将典型环境和独特思想的契合充分表现出来。
侯丹梅认为,虽然这部戏的主题是非常理性的中国古典哲学,但要用京剧来表现就必须调动感性元素。戏曲有其艺术规律,因此我们在“四十廷杖”等折穿插了一些武戏,优化剧情进展节奏;而在“悼念吏目”等折利用歌队抒情演唱,起到了西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效果。
“演出的最大难点在于哲学思想的舞台艺术呈现。”扮演王阳明的京剧演员冯冠博表示,在传统京剧演绎方式的基础上,他还运用了话剧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和手法。“通过去历史遗迹采风,实地重构哲学家悟道的情景,聆听专家学者讲授阳明文化和心学,激发了我深层思考,自己努力通过京剧艺术手段唱出‘内心戏’,将阳明先生这个角色‘演活’。”冯冠博说。
传统艺术坚持“两创”生机勃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在众人齐唱声中,《阳明悟道》演出落下帷幕,一位5岁半的“小戏迷”却久久不愿离开。孩子母亲褚女士告诉记者,从3岁开始他就爱上了京剧,经常在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表演,看戏时还一直在模仿冯冠博老师的动作和唱腔。
据了解,为推动戏曲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多年来,贵州京剧院坚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去贵阳、遵义、安顺等城市中小学,还深入到黔东南、黔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学校,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戏曲的魅力,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传承普及的同时,贵州京剧院更注重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们陆续推出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绣和京剧相融合的大型原创京剧《锦绣女儿》,讲述红军长征经过贵州与少数民族群众鱼水相依故事的实景数字京剧电影《布依女人》等一批优秀剧目,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等30余项国内外大奖。
侯丹梅介绍,《阳明悟道》作为贵阳市推出的“爽爽贵阳八大心体验”系列活动之一,浓墨重彩地重现了王阳明先生“长思顿悟”的历史瞬间,也充分展现了独具贵州地域特色的诗意之美,让观众在艺术盛宴中感悟阳明心学的文化内核,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体现。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熊列表示,《阳明悟道》是“爽爽贵阳”爽心之旅中的精品力作,让老百姓能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将始终坚持‘两创’方针,让更多传统文化作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提升贵阳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临清市京剧团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演员艺术水平,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扎实开展京剧培训、文化惠民、票友交流等工作。...
京剧《画龙点睛》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实施的《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该计划旨在通过组织复排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统戏,引导建立优秀传统作品传承演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艺术生产和传播机制,推动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品更多更好地在群众中演出,在演出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2021年度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项目,剧中谢瑶环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获得者张璇饰演。谢瑶环一角以女扮男装为特色,融入小生行当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张璇在剧中跨青衣和小生两个行当,充分展现了其表演才能和表演功力。...
新编京剧《心愿》由国家一级编剧张和平担任艺术顾问、总策划,根据著名导演叶大鹰原著电影剧本改编,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担任唱腔设计、作曲,北京人艺青年导演闫锐担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林蔚然担任编剧。...
程砚秋大师,以其独特的嗓音条件和细腻的艺术理解,在京剧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艺术创作上,他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再结合其曼妙多姿的表演技法,拓宽了旦角的艺术空间及表现手法,为世人所爱戴。...
11月9日-10日19:15,北京京剧院将在上海宛平剧院分别上演“梅韵程风·梨园华彩”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以及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演唱会。敬请期待!...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遴选40部优秀作品进京演出,同时在中央媒体、文旅部网站、“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文旅之声”政务新媒体、“文艺中国”演播平台等进行线上演播。京剧《阳明悟道》入围本次展演,作为其中的4部京剧作品之一,这是贵州京剧院近年来精品剧目创作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深度擦亮“梅兰芳故里”城市核心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戏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的积极作用,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拟于近期开展2024年度“梅澜芳华”系列巡演兴化、姜堰专场演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