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京剧-也说文武老生

时间:2024-11-06 10:39:42 阅读:
武生分长靠、箭袖、短打武生等;又分“出类拔萃”的“主角儿武生”、“二路武生”和“武行”,“武行”是翻跟头的或打旗的,“付外武杂流”的武,指的就是“武行”。 

大武生讲究的是大将的风度与气魄,为了体现大将剽悍、勇猛,武打就要迅捷、有力,节奏紧凑,使用兵器要稳、准、狠、快,又夹杂虎跳前扑、倒尸虎、不下腰直挺挺硬僵尸摔。短打武生强调身手敏捷、矫健、灵活,内行的说法动作要“飘、帅、脆、美”,看起来动作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通过敏捷的动作和干净利索的打斗场景来展现人物的英姿,各种拧身璇子随手捏来、甚至能在小方桌上翻无数个小翻等高难度的硬功夫,这是任何靠把老生、和当今的“文武老生”都做不到的。 

武生有三大流派,杨小楼、尚合玉、李兰亭。其中杨派武生为京派武生主流,后来的武生基本都是宗杨的路子。少春先生时代的武生大家除了东北四大武生和南派武生,光京津冀就有七八位出类拔萃的武生大家。像在上海天蟾戏院连演八个月《金钱豹》《挑滑车》后来被戏评家称为“标准《金钱豹》、模范《挑滑车》”的李门师兄梁慧超、有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李门师弟张云熙、有以五十九岁二度以《挑滑车》登台的杨门师弟武生泰斗王金璐、天津有厉派武生宗师厉慧良、有教钱浩粱《红灯记》中李玉和搓步的张世麟、还有杨派第一大武生师兄之称的高盛麟,他不仅武功高强,更有犀利的眼神,一般人是不敢跟他对视的,但高盛霖长靠精于短打,而少春先生则短打精于长靠 。

少春先生以“勇猛武生、标准猴王”著称,他的《三岔口》就是这样的表现,而他的师弟张云熙为了参加1951年东柏林的“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而演出的《三岔口》则更注观赏性,张云熙和张春华的《三岔口》,是京剧在世界大赛上获得的第一枚金奖。这几位武生大家都各有绝活,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也有好嗓子的演员,但他们都演不了整出的老生戏,只是武生演员,而非文武并重,比如高盛麟拜了周信芳为师,但戏路窄,仍是以武生挂头牌,所以少春先生武功虽然只能排进前七八名,但唯独他是文戏武戏并重的两门抱,猴戏、红生皆精,且能编剧会导演,所以被称戏评家和戏迷称之为神仙。

少春先生武功宗杨派大武生出类拔萃,是由父亲小达子李桂春开的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11岁的李少春被父亲委托给了李派武生大师李兰亭先生传授武艺,当时业内有句话“尚合玉的腿,白玉坤的嘴,李兰亭的功夫是权威”。李兰亭大师是新凤霞的姐夫,裴艳玲的亲师爷,裴艳玲说“怎么评价梅兰芳就应该怎么评价李兰亭,武生演员在舞台上一切美的动作,要是追根溯源的话,都会追溯到李兰亭大师这里来”。少春擅演小孩戏,哪吒、宝莲灯等戏的乾坤圈,哪吒用的圈都是李兰亭创造的。少春先生的“林冲夜奔”“野猪林”中林冲的形象就是受到李兰亭大师的影响。倒婴盔是林冲的标配,演“大雪飘”时林冲也是带着“倒婴盔”尤其他的“林冲夜奔”,头戴倒婴盔、耳朵两侧水纱网子的千金、剑穗和大带,舞起来千变万化、美妙绝伦。武生泰斗王金璐八十岁时演的“夜奔”也是头戴倒婴盔,两侧的千金,剑穗和大带全标配,无论怎么舞、做什么样的高难动作,千金、剑穗和大带是不允许缠在一起的,术语叫“不能挂龙”。对比正值盛年时期的国宝级某武生艺术家演出的“夜奔”头戴“软罗帽”而非“倒婴盔”,没有千金,可见“夜奔”是多么见功夫的戏啊,如果能对比到少春先生的“夜奔”,不知那些“文武老生”的“艺术家”该有何感想。(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文华先生,现居多伦多,出生在天津。自幼深受京剧样板戏的影响,常年对京剧研习、锲而不舍,一九八七年以《让徐州》初次参加当地的演出比赛,后又多次参加天津市组织的京剧票友演出,2007年3月23、24日在央视11频道《跟我学》栏目的票友展演中,演唱了一段《让徐州》。对《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战北原》的演唱颇有心得。

猜你喜欢

年度盛会再度鸣锣!第七季“京武会”现已开票!

京武会是上海京剧院结合剧院夏季集训的传统,策划推出的展演品牌。一年一度的夏季集训是上海京剧院多年传统,已形成了常态机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青年业务人员对剧目的呈现能力和整体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