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京剧花旦名家黄玉麟
时间:2025-01-09 09:48:19 阅读: 次 作者:吕铭康

黄玉麟
京剧中的花旦和青衣都是旦角。花旦 ,通常是扮演性格活泼、天真烂漫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她们的性格多带有喜剧色彩,或泼辣,或放荡,但总是以其敏捷、伶俐的表演风格赢得观众的喜爱。青衣 ,主要是扮演端庄、贤淑的中年妇女角色,她们的形象更偏向传统美德的象征,如忠诚的妻子、慈爱的母亲等。青衣的表演风格更加注重气质的展现,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缓慢柔和的舞台动作来塑造角色形象。
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初,曾经有一位艺名“绿牡丹”的京剧花旦,比较引人注目。他就是当时红极一时的黄玉麟。


1925年6月,黄玉麟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率团东渡。7月1日起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西京等地演出,反响强烈。因他爱好书法,故其书法艺事也为日本文化界留下深刻印象。日本学者野宇四郎撰作《支那剧解说》一书。日本方面还出版《绿牡丹号》杂志。8月11日回沪后,主要在大舞台、大新舞台、更新舞台等与李吉瑞、孙菊仙等合演。黄玉麟风姿秀丽,意态妖媚,嗓音清脆圆润,能歌善舞,颇具女子气质,表演自然入情,无矫揉造作之态。他注重唱、做、舞及服饰的整体美,善于在演剧中运用“五音联弹”来反映角色的情感。擅演《晴雯撕扇》《天河配》《宝蟾送酒》《花田错》《杜十娘》《鸿鸾禧》《春香闹学》《孟姜女》《霍小玉》《铁弓缘》等戏,还排演了不少新戏和连台本戏,如《七剑十三侠》《龙女牧羊》《风尘三侠》等。

黄玉麟剧照
1927年,一度因与金仲仁之女订婚又毁约以及嗓病停演,在家研究旧剧,编排新戏,读书习字,善书画,有墨宝存世。并与文艺界人士及沪上诸名票交往,与“汉口梅兰芳”南铁生、“宁波余叔岩”沈白水过往甚密。1930年后,组织剧团赴云南昆明演出,在金碧游艺园、天南戏院演出《西游记》《石头人招亲》《开天辟地》《飞龙传》等。1933年10月,黄玉麟到汉口长乐舞台组班演出。这次他约了刘四立、徐鸿培、刘文奎等人,组织了个群强京剧社,和长乐订了演出合约。当时他26岁,正是盛年,可惜沾染了鸦片恶习,其嗓音和扮相开始每况愈下,上演连台《天雨花》,也挽回不了颓势。1934年1月,盖叫天父子应黄玉麟之邀到汉口长乐舞台演出。尽管盖叫天的武功受到称赞,但黄玉麟却不受欢迎,票房依然不见起色。
1937年抗战爆发后,黄玉麟在营口、大连、沈阳、安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演出。在沈阳曾与唐韵笙、李仲林等同台。1943年与金少山、吴素秋、孙焕如等去北平,自己组班演出年余。因已难以花旦戏吸引观众,就与徐兰沅、王少卿、李盛斌、白家麟等在广德楼合组节勤社彩头班。抗战胜利后戒绝鸦片,改行经商。1948年回上海,因不善经营而亏损,靠教戏度日。学生有戴绮霞、陆剑琴、吕慧君、马宗慧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返舞台,他先与黄桂秋在南京中华剧场演出,后回上海加入人民大舞台与黄桂秋等合作短期演出。1951年参加上海京剧改进协会流动演员的演出。1952年在上海市文化局支持下,组织京艺京剧团,任团长。黄玉麟自1956年10月起,被上海市戏曲学校聘为京剧花旦教师,传授了一批有其独特风格的剧目。1968年11月15日,这位昔日的京剧花旦名家含冤离世,终年61岁。
(吕铭康: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